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城子
收起左侧

微说微诗【1-53】

[复制链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邃厚重——微说微诗【48】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古墨悬美,玉雕藏葩
高山流水,飞天琵琶
三皇五帝,周秦汉唐…长脉中华


【微说】

深邃,用在言语或诗文上,具有精萃、深刻、深奥的意思。
厚重,用在言语或诗文上,具有浑厚庄重、有分量的意思。
两者融合一起,则精深、奥妙、厚实的语言之美,就会呈现出来。

我的文本旨在用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传统之一脉相承的历史,来呈现深邃厚重的语言之美,虽然还不咋美,为说明问题罢了。

在我过读的自由体新诗中,青年诗人赵福治的长诗《生命的龙吟》,其语言就给人以深邃厚重之美感。这是一首2005年在美国发表,又在国内先后两次参赛获奖的作品。龙是中国的图腾,龙之吟,就是祖国的颂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副题说写给黄河,当然就是写给祖国母亲的。爱国诗篇林立于诗史,从悲情浩吟《离骚》的浪漫,到名山大川太白的豪放;从归天不忘国家统一的《示儿》,到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读得太多。而如赵福治这样深邃厚重之美作,可谓难能可贵。不妨随手摘两个片段,体会一下:

马踏飞燕的姿势站立成河道的思索,从左或从右开始
无须注释,跌岩起伏已注定是历程的理由,水啊
这天上而来的水啊,谁使你浩浩荡荡
(——“河道的思索”,以及落笔的一问,就显出深奥而有分量的语言之美来。)

远古的风,没有哪里的血可以浓于这里的水,没有哪里的水
像这里的水化为我们体内奔涌的血。透过沧桑
血的昭示下,气吞六合的秦时始皇和汉时武帝,正风尘赶来
(——从远古说起,直到秦汉,又以水与血互喻,给读者的感觉,何其深邃厚重啊!)

    至于微诗,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虽容量有限,也不是不可能深邃厚重起来。请看未风老师的这首:

             国殇
   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公祭,那片暗黑
一盏小灯,照亮累累白骨
无瞑的目光

公祭的小灯,黑暗的历史事件,以及“无暝的目光”,虽意象不多,但鉴于与涉及的历史事件相联系,于是阅读效果,就深邃厚重起来。为什么呢?正如未风老师回帖时说的“若一天日方不能像德国总理勃兰特向死难犹太人下跪谢罪那样向中国人民谢罪致歉,一天中国人民便无以释恨!日军国主义残余与日极右翼势力将永是吾国剑指之的!”可见,这深邃的是天下的公理,厚重的是爱国之深情。

2018·5·19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跌宕波澜——微说微诗【49】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源于山腰的响水河
翻着浪花打着旋涡
左冲右突  一路壮阔跌落


【微说】

跌宕,指音调抑扬顿挫或诗文富于变化。
波澜,比喻诗文壮阔起伏的变化。
两者合在一起,可以呈现诗文本音调铿锵和起伏变化之美。

我的命题文本,以响水河流泻的声势状貌,喻诗所呈现的跌宕波澜之美。

我浏览过的自由体新诗中,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的,应当是中间代著名诗人安琪。例如她发表在《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48页上的《两双拖鞋》——

两双拖鞋
文/安琪

清凉的夜里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我们遇见呼市的少女,大眼睛的好孩子
白嫩的脸
清脆的嗓音
我们遇见呼市的树儿摇摆
人行道上,灯光微弱,出租车上,师傅讲话
拉高尾音

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这是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的脚
和路。我们将一起走完余生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抑扬顿挫的音调效果,特别是富于变化。首先是虚实的变化:第一节实笔,却是象征性的虚写;第二节变化为实写,实写中又从写人变化为写景;第三节再变化为实笔的虚写,且增添了两行实写的叙述式说明,这是变中有变。诚然,这些变化,都是为他们对爱情的追求而服务的。从手法上说,也是富于变化的。从第一节的象征,变为第二节的白描,再变为第三节的象征与陈述式说明相结合。

微诗,虽局限于微,其文本也有音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从而呈现语言的跌宕波澜之美的。
例如:

蒲公英
文/  曰生

不屑杨絮的徘徊缠绵
乘滑翔伞  飞越关山
天涯处  春一片荒原

郎朗上口,就抑扬顿挫了。更美,在于积极修辞的富于变化。先将蒲公英、杨絮拟人,接着变化为“滑翔伞”的比喻,再变化为名词“春”的意动用法(古代词类活用之一)。

2018/5/20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朗流畅——微说微诗【50】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皮艇漂流的遮阳帽很亮
一河浪花漫舞阳光
美奔水上广场


【微说】

明朗,用于诗文,是表达得明白、明亮——亮丽的意思;
流畅,用于诗文,是表达得流利、通畅——畅达的意思。
两者合起来,是指诗文本具有明白、亮丽、畅达的美感。

我的微诗文本试通过漂流的描写,来领略一回语言明朗流畅的美感。

古诗中的明朗流畅美作很多,我们每人甚至张口就能背诵几首:例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等;杜甫的《望岳》《春望》《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等。

今人的自由体新诗中,也不乏明朗流畅之美的作品。例如

 青豌豆
  文/ 半溪明月

  "蜂糖--"。女人的喊声如游丝
  轻飘飘,飞过阳台不见了
  金灿灿地阳光,静悄悄地心思

  青豌豆的青是太阳给的
  豆荚壳的空是我给的
  而我心底的痛是谁给的?

  一粒豌豆挣脱豆荚
  我挣脱了你
  青瓷盘装满泪珠
  我装满了谁?

  静悄悄地心思, 金灿灿地阳光
  飞过阳台不见了,轻飘飘
  女人的喊声如游丝。"蜂糖--"

这首十四行诗分四节,首尾两节回环互逆,做背景衬托。中间两节是主体,写爱情的伤痛。句句都明白如话,一位边剥豌豆边思前想后遭遇婚变的妇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前后的衬托在于,她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走在阳光里卖蜂糖的女人,那样毕竟是幸福的。而自己蜜糖的日子在哪里呢?

自然,当下微诗中明朗流畅的作品也是有的。例如:

野菊花
       文/曰生
  
  用香行走  用色彩说话
  秋风吹哨时
    茫茫旷野  跳一曲伦巴

这首作品的语言之美,在于明白如话,流转畅达。塑造的一种怡心山野的人格形象,令人仰慕。

2018•5•21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修辞——微说微诗【51】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头饰-耳饰-鼻饰
颈饰-手饰-腰饰-脚饰
动起来如印度女郎迷人的舞姿


【微说】

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这,谁都知道的。
消极修辞,指按着已有的约定俗成的语法完成的准确的表达;
积极修辞,指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积累的鲜明、生动、形象地表达的多种技巧和方法。可分修辞格和词类活用两大类别。前人总结的修辞格大约六十余种,词类活用十七种。而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的飞速发展,积极修辞也在发展,新的修辞格和新的词类活用,不断地涌现出来。经笔者总结定名的新增修辞格近二十种,新增词类活用达三十种之多。

我写在这里的微诗文本,是以饰品为喻,说明什么是积极修辞;又以印度女郎跳舞为喻,说明积极修辞的鲜明、生动、形象的阅读效果。

积极修辞虽种类繁多,但常用的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通感、移就、拈连、排比、排偶、反复、复沓、顶针、回环、引用、用典、设问、反问、双关等,以及词类活用。

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吧:

例1)大明湖的细雨
文/黎周谷穗

这水的密林
小舟,叶片般泊在秋天

几支残荷折茎,它们的箭镞
从水里来射回水里
白生生的臂藕
妹妹,伞是不用打开的了
那些鲜活的湿漉漉的词
是游来游去的鱼

沿着长堤奔跑的风,停不下脚步
岸柳的影子在水中荡了荡
就把整个大明湖抱在怀里了

据说大明湖“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两大独特之处。可惜,七、八次乘直快过济南,也没下车。今有幸看黎周谷穗的《大明湖的细雨》,就很有些感觉了。因为她写得真美——凭借她娴熟地积极修辞。

“这水的密林/ 小舟,叶片般泊在秋天”——先比喻,后通过比喻而夸张,动词 “泊”做了拟物式活用,“秋天”就湖面了一样。
折茎的“残荷”都“箭镞”一般,是比喻;不必说还有“白生生的臂藕”了,也是比喻。真美。更美的是诗人赋予这景色的诗意:“游来游去的鱼”成了“湿漉漉的词”,这里进入了词、鱼互喻,多么鲜活啊!
风,被拟人了;柳,也被拟人了。于是,美丽的大明湖,就躺在柳影的怀里了。

我得说明一下:不是诗人灵感骤降时,为了表达而有意选择运用哪些积极修辞。实际情形是:只一心把情思含蓄在饥不择食的表达中。这个主观能动过程用了什么积极修辞,都是下意识的。下意识地积极修辞,是诗人语言艺术化表达的娴熟与积累,而成就的。

最后,举个微诗的例子吧:

红叶的心思
文/ 肖才颇

霜冷留白,切入过往
碰燃了青春火焰。煮沸
初吻的赧颜

积极修辞依次为:双关(留白)-借代(过往)-比喻(火焰)-拟物活用(煮沸)拟人(初吻的赧颜)。古人只能“霜叶红于二月花”,而今人却把红叶写得人儿似的目光灼灼了一般——这就是积极修辞的作用。

2018-5-22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喻——微说微诗【52】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你从《诗经》之《抑》走起  
名片上写着“投桃报李”
今正拓展着无限疆域

【微说】

比喻,就是通过打比方使对方或读者明白,是最常用的修辞方法。具体说就是用熟悉的事物描绘或介绍有相似之点的陌生事物。比喻可分为“明喻”、“ 暗喻”、“ 借喻”、“博喻”等十余种。
比喻的要素,有本体(被喻的陌生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熟悉的事物)、喻词(本体连接喻体的词:像、若、如、似、是、成了等)。

比喻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抑》中,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意思是他送我桃子,我回赠他李子。以此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微诗文本,则以拟人格行文,写出了古代诗歌中最早出现的比喻。比喻可以用来写人、绘景、抒情、寓理,也就是喻人、喻事、喻情、喻理。诚然,伴随着语言的发展,比喻的范围越来越宽广,样式越来越多,真可谓“疆域无限”。

比喻必须准确和新颖。准确,就是有相像之处——形态相象、意态相象或性质相像;新颖,就是别人从来没如此喻过——同是强调深入调查研究,毛主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比喻的作用,在于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枯燥为幽默趣味,化深奥为浅显明白。简单说,就是使说话或诗文,更生动、形象、明白、有趣。

若具体体会,请看唐诗中的比喻名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裁。”

微诗中,比较著名的比喻句,仅一个“网”字。谁都知道,这是北岛写的《生活》。标题做了本体,文本做了喻体,喻词应当是“是”,这里省了,省了也是暗喻。

从天歌的新诗友中找个例子,我点开了欢喜佛的作品《家乡印象》。文本如下:

湖瘦。杨柳岸边的女子
明月了二十四桥

扬州瘦西湖杨柳岸上的女子,美若明月,照亮了(靓丽了)二十四桥。这个比喻具有动态美,这是因为把喻体与名词活用为动词两种积极修辞,融合在了一起。

2018/5/23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拟人——微说微诗【53】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风花雪月都有了情感
常一起悄悄说话
好像小娃娃


【微说】

拟人,就是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法,也是童话写作的根本手法。
拟人,可以使说话,或诗文显得生动、活泼、亲切,容易感动人。

诗中拟人修辞格,早在诗经里就出现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摘自《硕鼠》)。到了唐宋,拟人的名句,谁都可以张口来两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微诗中对拟人格的运用,应当说达到了普遍。毕竟都青睐人格化带来的活蹦烂跳的美感。既然普及了,我就不多说了。举两个例子吧——

例1)
雨后
    作者:奥冬
   
    风停了
    湖边的小花
拥有那么多露珠

这一“拥有”,“小花”就人儿似的了。

例2)

石匠
文/袁东胜

这辈子破的石万万千千
却没有一块
愿做你的   墓碑

这一“愿做”,石头们就都人格了。

2018/5/24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夸张——微说微诗【54】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要比就比哈哈镜
视频里的更功能
极度变形,也依着原形

【微说】

夸张,就是有意放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形象或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斯格,宜用丰富的想象,用漫画般的效果来形容事物或抒情。用个比喻来说吧,很像哈哈镜,特别是电脑视频里的哈哈镜功能。

夸张,一般分为三种类别,一是扩大,二是缩小,三是超前。夸张的作用在于加强表达的情感,热烈或幽默诗境的氛围,突出事物的本质,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吸引人的夸张,是童话里的夸张,因为那都是智慧的结晶。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你一想到《舒克与贝塔》——这两个小老鼠,你就会忍俊不住的呀!

古诗中夸张的名句俯首即拾:“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的。

不说自由体新诗中的夸张了,只说说微诗中的夸张,也不时可以看得到的。不妨找出两例,探讨一回。

例1)
野 山
文/残文 

夕阳在背上滑落
爷爷扛残秋下山
压得山路气喘

残文老师,这一“扛”一“压”,竭尽了夸张之巧妙。

例2)
红枫
文/飘飘落叶

深秋里走来的佳丽
随便抛一个媚眼
山、水、人,都醉了

这个“媚眼”,抛得够震撼。阅读效果,当然来自末行的夸张。

2018/5/25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借代——微说微诗【55】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我们用于上网
注册时把姓名隐藏
写个好听的字字顶替上


【微说】

借代格,是指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助与其相关的名称代替。斯格也称“换名”。代替者称借体,被代替的事物称本体。

借代有多种方式:特征代本体、局部代整体、专名代本体、具体代抽象、职务代姓名、穿戴代人物、简单带繁琐、奇妙代平凡,以及以事代情等。其修辞效果在于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增强概念变异或幽默风趣的审美享受。

借代格在古诗词中,有普遍的运用。所产生的借代名句,几乎家喻户晓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品牌代本体酒)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建筑局部代宫殿的整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与战争相关的事物代本体战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帆代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以颜色代本体猎犬和猎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以颜色代本体花草。)

而今的微诗,继承古诗词传统,不乏借代格的运用。不妨举两个例子体验一回:

例1)
梨花
文/玉兰如雪

走错季节的白雪
迷失在姹紫嫣红里
艳阳下 忍俊不住

第二行的“姹紫嫣红”既是形容词性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短语,也是很成功的借代格的运用。本体是各种娇艳美丽的花朵,属于专用成语代本体,遂使表达具有精炼典雅之美感。

例2)
寒门
文/  稻香梦

自从儿媳妇跟人走后
他的家里又暗又潮

地上再也找不到活奔乱跳的微笑

最后这句的意思是:爷爷奶奶再也看不到隔代人了,因此没了微笑。
句中用了借代格,“活奔乱跳”是借体,孩子是本体。

2018/5/26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感——微说微诗【56】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白天,聆听花园红与绿的演奏
夜晚,品尝村河潺潺味道
感觉,联起手来舞蹈

【微说】

通感,就是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按着语境的需要,使其中的一种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上去。这样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建构的语境更加别致、新颖、活泼。遂使读者,能够获得意外的美感。

据说,通感修辞格是钱钟书先生于1962年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他在举了一些例子后说,这就是“通感现象”。虽然,这种积极修辞方法出现得很早。
我国诗经中已经出现了比喻式的通感。例如:《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以山风,喻人怒,是以自然现象喻人情绪的变化,是通感之喻。其后,据说外国的《荷马史诗》中,也出现了通感的句子。

至于到了唐宋,通感的名句,也比比皆是了。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自由体新诗中也有很多,就不举例子了。还是举个微诗中的例子吧——

秦腔
文/ 纸墨情缘
从兵马俑的深坑腾空
席卷八百里风沙
把原生态的绿  蔓延开来

——从标题看,那是听觉的事情,可是诗文本的表达,全都是视觉的了!

2018-5-27于黔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3 20:48 , Processed in 0.1954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