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海韵天音 于 2015-6-19 11:56 编辑
端午杂感 2015-06-19
那个忧国忧民的诗魂 心情伤痛到了极处 在郢都被攻破的当儿 绝望地向江流奔去
几卷诗篇 向历史交出 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状 千百年 龙舟竞渡 不断在强化着他的名望
另一个饱受冤屈的灵魂 因直谏一位糊涂的国君 被赏赐一把属镂之剑 赐死 尸体还被抛进江中
传说中 仿佛言之凿凿 他被封为钱塘江的潮神 每到五月五日端午那天 也享受宝烛香花的祭奉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哪位 后世的好事者聚讼纷纭 老百姓只是承袭着古俗 赛龙舟吃粽子图个开心
端午节的起源,最主流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投江殉国,其次是说悲吊伍子胥的蒙冤受屈。当然也有说是悼念那位孝女曹娥的,甚至还有人说是我们抄袭了韩国人的。
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一方面由于他是大诗人,另一方面也是朝廷着力树立一个忠君爱国的形象。而伍子胥,他不是诗人,没什么著作留世,况且他的死,固然显现其一心事吴忠君死谏的一面,不过他作为一位家族复仇者,对父母之邦楚国的报复,乃至对死者楚平王鞭尸之举,所为已甚,不太能获得正统者的同情。这同情反而多半来自民间悲怜他死得冤屈,间接地表露了对吴王夫差昏暴的谴责。至于曹娥,更多的是出于统治者对孝道的一种表彰,比起忠君之道,显然还是次要一等,所以这样传说只能有极小的流传范围。至于那些宣扬端午节起源于韩国,甚至向联合国申遗的人,那更不过是一种民族自卑感的扭曲表现和自我的精神陶醉而已。
争过来争过去,都不过是文化人吃饱了没事干打打嘴皮子仗。其实对于普普通通的村民,几个人会去认真追究节日的来源,体察什么忠君、爱国、行孝这些伦理道德上的寓意?不过是沿袭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古老习俗,趁着这夏日降临的时节打扫打扫清洁卫生,预防疫病,悬艾叶,插菖蒲,饮雄黄酒,赛龙舟,大家聚会乐上一乐罢了。
正所谓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