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1
收起左侧

90、倘若人人都本真起来

[复制链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发表于 2020-10-2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10-29 08:09 编辑

90、倘若人人都本真起来
——读终年积雪《苹果是绿色的》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8]
文/ 山城子-李

有一句老话,叫做“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这里无疑蕴含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同时也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哲学认知的揭示。从网上读到终年积雪的诗作《苹果是绿色的》,就不是一滴水了,而是一个苹果,一个绿色的苹果。
诗人是以成年人的角色,面对孩子进行启蒙,于是就采用了孩子也能听明白的语言来说话。这“孩子”自然可以理解为诗文本主体形象(父亲或者母亲)的孩子,也可以放大理解为所有的当代未成年人,毕竟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关心孩子,就是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呀!

我想说,好的诗作,都有多重审美的特征。终年积雪的这首诗至少是双重的审美,其一是对自己孩子的真爱和珍爱的审美过程,其二则是对国家与民族前途忧心和关心的审美过程。

请看诗的第一节:

  孩子,苹果是绿色的
  它是从树上结出的
  树是绿色的
  这是你本来就知道的

以“孩子”开头,亲切有加。实话实说的行文,是为后面的“本真”作铺垫。没有铺垫,就不好起势。这应当是大家熟知的写作技巧。

  至于后来你看到了红
  看到了黄
  还有种种的苦涩香甜
  这只是后来的事
  孩子,你应该先从绿
  认识一个苹果

第二节过渡。依然简洁语言行文,循循善诱。提及“红”与“黄”,但强调“这只是后来的事”。这是委婉地启发,让孩子自己去想未出现的那个“变”字。再亲切地叫一声“孩子”,承接第一节的两个“绿”字,把意象的重心立在“绿”上。“绿”是什么,值得这样重视?从象征的意义上说,就是后面文本强调的“本真”,从手法上说就是起势了。而“认识一个苹果”,就是认识一个社会呀!

  就像天空
  它是蓝色的
  不管你出生时
  是否真的赶上了阴霾
  或者雷雨大风
  它就是蓝色的
  本来就是

第三节生怕孩子理解不了那个苹果的意义,还要打比方,具体到天空的颜色。这一组意象的扩展,是要把诗势造的厚实起来。这样的造势或扩势,就有了逸出苹果,抵达社会的隐形含义了。

  孩子,爸爸无法让你从生活
  认识本真
  但完全可以让你从本真
  开始生活
  这是我所能给你的全部
  好了,就这些

第三次地亲切一声“孩子”,修辞上叫反复,是为了加重关爱的情感。孩子年幼知少,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只能肤浅于表层,因此确实无法让他们“从生活认识本真”。“本真”一次的露面,诗也就高潮到落势了。当然真正的落脚点是第二个“本真”的跟至。然而诗人声明“这是我所能给你的全部”。“全部”一词的使用,可以张力到全心的情感的倾注。

回过头去玩味,诗的暗线才可以明丽起来,进入第二次审美。那应当从第二节的“红”、“黄”、“苦涩香甜”开始,前面的颜色,后面的味道,共同暗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变好和变坏,拜金主义的横流,享乐主义的泛滥,资本的诱惑,道德的沦丧,已经尽含其中了。而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现象的加剧,如何不令人担心和忧虑呢?第三节的回顾,诗人用隐喻的手法模糊地概括了社会沿革的历史,仿佛是印证这种变化的必然,透露了一种无奈的忧患意识。
也是啊!跻身弱势群体的诗人,所能做的大约只能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了,或者说也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既然不能使迷失的成人回归“本真”,走回真善美,那么就从孩子开始吧!同时也不排除诗人的一种愿望:倘若人人都本真起来,至少在不久的将来,那不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世界了吗?

最后我想说,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洁晓畅,是诗走向大众化的通行证;而意境的多重审美效果,是上扬现代诗质量的保护神。“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苹果可以概括所有水果的生长过程。让我们的诗作也回归本真吧!

问好终年积雪,愿你融化出更多的清流,滋润荒旱的大地。
——2007-8-2于文化村

《仰望,继而盼望》
——赠诗友终年积雪
文/ 山城子-李

站在高原的山脚下
有人仰望,继而盼望
持续的盛夏高温
如何不走进你的上苍

那样的纯洁银白的思想
终能化出清流
荒旱的大地幼苗干渴呀
何时才能磅礴流淌

品尝你的一个绿苹果
甜酸中有无限希望
很想引种这样的品种
让山城李长成苹果模样
——2007-08-02于文化村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2 02:12 , Processed in 0.289482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