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4|回复: 1
收起左侧

【白公智读诗】第047期谁识香山绝妙词 ——白居易诗风概说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945

回帖

23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1-1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谁识香山绝妙词
           ——白居易诗风概说
白公智

在唐代诗人中,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以其作品之多(今存诗三千首)、流传之广而为“广大诗家推教主”,又以其语言“天怀坦白,水净沙明”之平易通俗的风格盛誉天下,“泽民遗爱至今传”。仅此,足可见白诗成就之高了。白诗读来使人感到自然、流畅、顺适,平易自然若意到笔随,疑似信手而成,实则立意、用语极为考究,名言警句颇多,然又毫无雕凿拼凑的痕迹。舒位在《瓶水斋诗集》中赞道:“谁识香山绝妙词,女歌妪解伎弹丝。再除一个鸡林相,肯把黄金买白诗。”白居易好友元稹在做《白氏长庆集序》时也给予高度评价:“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其《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离离原上草》、《大林寺桃花》等名篇千余年来盛名不衰,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等佳句脍炙人口,老幼咸知。白居易与元稹共创“元和体”,开展新乐府运动,切磋琢磨,相互砥砺,遂提出系统的“诗歌创作论”(见《与元九书》),立论有五:一、论述了诗歌起源问题,“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二、论述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根情、实义是内容,苗言、华声是形式)。三、扬现实主义文学,抑形式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四、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五、按照现实主义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诗作。因白居易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拓宽境界,对唐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白居易当时诗坛之教主地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重要代表,他深受《诗经》的影响,遵循诗歌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原则,为文为诗“合时合事”而作,其作品表现出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风格”一词释意为:气度、作风,即某个流派或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对白诗的风格,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浅见薄识,贻笑于方家了。

白居易十五、六岁时即离家出走江南,甚或到了沉浮无定的官场之后,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喜交文人雅士,写了很多论述山川风光、旅途忧愁、悲欢离合、思亲念家等闲情逸致之作,自称为“闲适诗”。“闲适者,思澹而词迂也。”白居易一生受儒、佛、道三家思想影响较深,其人生观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对闲适诗也一语道出其旨:“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白居易即奉行这种“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再细观其人生经历:少年游学,青年丧父,中年遭贬,丁母忧种田五年……他自然创作了大量记游、抒情的闲适之作。
白居易十五岁时,远游江南,写过一首《除夕夜寄弟妹》:“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少年离家,且是第一次,旅途生活不惯,思乡之心何等迫切啊!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他在《江楼望归》一诗中写道:“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此时,白居易年方十九,己游学五年,离开家乡新郑也八年了。他的归思愈来浓重了。一句“旅愁春入越”,点明了他旅途孤独、忧愁难耐的苦闷心情,一句“乡梦夜归秦”则又写尽了他思归心切,睡梦里,一颗心早就飞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了。
白居易邻居有一娇女名湘灵,两人暗暗相恋。他写了很多爱情诗,如《寄湘灵》、《花下自劝酒》、《夜雨》、《潜离别》等,情深意切,缠绵缱绻,十分感人。《生离别》一诗,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对湘灵的依恋和爱慕之情:“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苦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路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何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他的心己被爱情熬煎得痛苦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这是白居易与一班朋友游山玩水时写下的一首诗,语言精美,颇富哲理味儿。此类诗值得一提的是几首长诗:《效陶潜体诗六十首》组诗,乃海阔天空,信于拈来,自然成趣。《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叙事抒情,娓娓絮语,沁人心脾,动人情感。《游悟真寺》全诗一千三百言,“洋洋洒洒,一气读去,几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给赏矣。……韩愈《南山》以奇肆胜,此以秀折胜。”(《唐宋诗醇》)。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金钩。”(《折剑头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刚直不阿的性格,无论环境险恶,决不委曲求全。但他性格的另一面却是“知足保和”,“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余。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才小分易足,心宽意长舒。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至晚年,诗人对生死超脱,对名利淡泊,对生计更是不放在心上:“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倾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发于叹,兴于咏,而后形与歌诗焉。”(白居易语)。白居易之所以创作了大量闲适诗,与其性格、命运、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多舛的命运,苦难的历程、困窘的家境和豪放达观的性格,使他终生都摆脱不了奔波之苦和壮志难酬之慨,但他没有沉沦,而是独善其身,将情感寄托于山水美景和交朋结友的乐趣中,并创作了此类闲情逸致的诗文。之所以说闲适诗是白诗的一种风格,因为其“恩澹而词迂。”澹即淡泊,迂即迂阔而朴素,思想淡泊,语言朴素,突出表现了“情真意切”这一特点。

针砭社会时弊,讽谕君子小人,“意激而言质”,以求实现兼济天下之志,是白诗的另一种风格。白居易二十八岁中进士,先后做过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忠州、苏州、杭州剌史,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子宾客分司、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他青年时期(三十岁前)写的讽谕诗值得一提的是《问淮水》一诗:“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立意新颖,含义深广,自喻之余又往往给人一定的启示。他晚年时期写了许多讽谕诗,但己失去锋芒,对社会针砭作用不大了。如《狂歌》:“我有狂言君试听,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他晚年官居三品,知足而快乐,自然与世无争,不肯沾惹烦恼,是故,他晚年己丧失了战斗的锐气,多在独善上做文章。又如:“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感兴二首》),亦仅是劝谕之作而己。
白居易生性耿介刚直,入仕后,自喻为“千里马”,颇有干一番事业的壮志。然官场浮沉,斗争纷纭复杂,先有旧官僚、宦官集团与新进士集团之斗,再有牛、李两党之争,使他愤慨不己,同时,对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也极为不满,便以笔代刀,讽之谕之。
唐贞元年间,百姓为“和粜”政策所迫,愁苦不堪。作为谏官,白居易多次上奏,直陈弊端,皇帝下了诏书,然虽有改善,但弊端依存。诗人深知朝庭内忠邪混杂良莠无分,写《读汉书诗》以讽之:“……奈何西汉未,忠邪并信之。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己衰。……”(见《白香山集》卷一)。同时,他常常勉励自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他借亭亭五丈高的桐树来表明自己立身之道:“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云居寺桐诗》)。白居易作《新乐府》五十篇,“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一诗一事一题一意,所指明确,所述细致。如《太行路》以“女人难为” 喻君臣难处,朝承恩,暮赐死,伴君如伴虎。又如《骊宫高》:“君之来兮为一人,君之不来兮为万人。”这是一首讽君之作,他坚决反对君王纵欲,并认为这就是老百姓穷困之原因所在。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有此认识并身体力行,己是难能可贵了。面对藩镇割踞,白居易忧君忧民,主张制服,写《题海图屏风诗》,喻为一鳌制不了,百鳌一齐兴风作浪祸国殃民,岂不“朝宗意亦休?”面对宫庭奢侈淫乱的生活,白居易写《太平乐词》劝君“节俭”、“销兵”,求得天下太平。其《学仙》、《求仙行》、《梦仙记》等诗又是劝诫君王勿信长生不老,陷入空幻之想误国害己。再如《红线毯》一诗,作者这样直接谴责:“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感情是何等强烈啊!
在白居易讽谕诗中,颇值推崇的是《卖炭翁》和《有木诗八首》。他在后者之序文中说:“……因引风人骚人之兴,赋有木八章,不独讽前人亦儆后代尔!”其有木八首,首首俱刺具体的人,如:《有木名弱柳》,暗喻这种人“软弱不自持”,乃无用之材;《有木名樱桃》,暗喻见风转舵之人;《有木曰枳》,讽貌似高洁而内含奸诡之辈;《有木曰杜梨》,暗喻藉势而生,其内心空朽之人;《有木曰野菊》,讽其味虽香其性奇毒之人;《有木曰水柽》,讽外形如松柏,但随势而倒,其本性不坏之人;《有木曰绫霄》,讽无力独立而终年倚托别人之辈;《有木曰丹桂》,喻性情正直却无才担当大任之人。劝谕忌用这八种人,以防误国误民。这些诗,思想鲜明,针对性强烈,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也正因为如此,便有人对白居易恨得切齿,失败和打击也总是难免的。到写《赠友诗五首》、《寓意诗五首》、《读史诗五首》、《和答诗五首》时,虽然内容宽泛了,深邃了,有褒扬,有贬斥,有自悲,有鼓励,但白居易思想却陷入彷徨迟疑之中,对现实渐渐失去信心,那种敢于革新,勇于谏诤的雄心壮志,天天在削弱。沉郁、苦闷攫住了他的心。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一千余首讽谕诗,形成白诗重要的一种风格,从而成为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之苑中的一簇清香四溢的剌玫瑰。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代表名作,白居易归其为“感伤类”。依私下看,白居易熟悉底层生活,关心、同情穷苦百姓,可以说,他穷其终生用饱满的情感去讴歌去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这则又是白诗不可忽视的一种风格。纵观白诗,有很多揭露社会黑暗面和政治缺失的作品,目的是使执政者知所改革,减轻一些百姓的困苦,以尽自己的责任和实现兼济的志愿。
白居易少小家贫,“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为母服丧期间种田五年,及至做县尉、司马、剌史期间,广泛接触平民百姓,了解他们的饥苦和情感。唐元和四年,旱荒严重,白居易上疏清免农民赋税,免税的诏命己颁布,但贪官污吏照旧“急敛暴征”,农民并未受到丝毫实惠。他愤而写就《杜陵叟》:“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对贪官污吏痛加指斥,为被剥削被迫害者鸣不平。《缭绫》、《红线毯》、《琵琶行》、《卖炭翁》等都是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写照,并以此警醒统治者,给平民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熬熬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这该是多么中肯可心的话!说明白居易是了解农民和同情农民的,寂寂寒夜,他又想起千千万万无衣无食的农民,他激动得坐不稳了:“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布裘》),如此拳拳爱民之心,何等感人!甚至直到晚年,他仍未忘却百姓艰辛困苦的生活。“……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岁暮》)。他自己过上了优裕的生活,并没有感到荣耀和清高,相反,却感到不安,感到惭愧,这也就是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士大夫的地方,尤显不易和可贵。

白诗之所以成就如此之高,流传如此之广,自然与其语言风格分不开。“天怀坦白,水净沙明”是其语言总的特点。据传,白居易每作一诗,总要先读给老妪听,直改到老妪能听懂为止。这可能是讹传,不足为信。但白诗确是以平易自然通俗易懂著称的。
白居易前期的诗作往往直陈其事,极少雕饰,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所表达的感情,真挚深沉。此时,白诗尚嫌太露太白,读起来觉得一览无余,缺少含蓄的情致,但他在语言的锤炼上,己表现出较高的修养,给人以自然流畅的感觉,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写此诗时,只有十六岁,但他能巧妙地借景抒情,运用高度概括和比兴的手法,表现出泪别好友难舍难分之情,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见,白居易少年时期的诗作就己闪耀出惊人的才华。而经多年的实践,到他写《忆江南》时,其意境极为含蓄,深远而幽美!
千锤百炼见功夫,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对诗歌语言的锤炼是极重视的,如创作《新乐府》五十篇时,“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白居易语),往往经多年修改方才定稿,这种精神也颇值得今人效法。
以白居易、元稹、李绎等为骨干领导的“新乐府运动”,打破了颇为流行的大历十才子“流连风景”的靡靡之音,开拓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文学新时代,尤其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五十篇,在当时影响极大,或讽或颂,一诗一事一题一意,以其丰厚的理论和积极扎实的实践,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他在《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诗中,以细腻的笔调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前后脉络联系,达到叙事诗的空前的熟练程度,开辟了歌行体的新道路。同时,白居易和元稹开创了独特的“元和体”(即指长篇的排律而言)。元、白两人之长篇排律,大都记叙年轻时代的某些浪漫的生活琐事,也涉及到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志趣、理想等,如白之《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及元之《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等,“元和体”在当时诗坛争议很大,褒贬不一。客观地讲,“元和体”对他们诗歌语言风格的成熟、对唐诗的发展,仍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感风雨人生荣枯无定,叹人心险恶世风日下,作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他们有一定局限性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自然流畅,情致曲尽”是白诗重要的语言特点。尤其《长恨歌》等长韵大篇,无不顺适惬当,毫无牵强拼凑之感,而是一气呵成,浑然有序。
“用语精当,警句迭出”,是白诗突出的语言特点。除前面己举过的一些名言佳句外,又如:“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之二)等等佳句,犹如缀于锦缎之上的美玉,闪耀着熠熠光彩。
在古诗人中,少有人能像白居易那样写得通俗化,也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赢得那么多的读者!这足以说明白诗的独特风格和高深的艺术造诣。
写罢此文,心绪久未平静。我真诚祈望现代诗人中,能多出一些辞修意美、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佳作,而少一些无病呻吟、罗列意象、晦涩难懂的劣品。大浪淘沙,历史会选择一批真正的诗人的。

作于2010年6月20日至7月8日

注:参考资料
1、《唐诗选》下册
2、《白居易传》
3、《白香山集》
4、《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
5、《唐宋诗醇》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133

主题

9346

回帖

1

精华

元老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驻站诗人

发表于 2019-7-23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5-1-21 18:57 , Processed in 0.25944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