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7|回复: 1
收起左侧

《余秀华》不是书,胜似书!

[复制链接]

54

主题

199

回帖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QQ
发表于 2016-12-2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白若

今日偶读《余秀华》,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仅以此文,简叙一下我对《余秀华》特例的看法。以下附上原文:

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
文/余秀华

我知道雅安地震了,地震就地震吧
与我有什么关系
反正我不会用诗歌来哭,哭不出粮食庄稼
反正我也去不了雅安,一穷二白的我玩不起这个奢侈
死人就死人吧,谁到最后不是个死
残疾就残疾吧。如果一个残疾人不需要什么爱情
他照样活得丰满
敬畏自然吧,包括敬畏灾难
人在过度消费自然,自然回头咬一口,也是自然
那些英雄主义,生命的力量从来就不被我欣赏
如果我能做什么,就养活一个没了爹娘的孩子
而现在,我只想闭上我的嘴
今天,家里栽棉花,我烧了一桌子好菜
不看新闻我也知道
死亡的人数在增加
我对死亡的麻木由来已久,我一点不惭愧
祖国依旧在发展,国民产值年年翻番
我们已经习惯了地震,习惯了黑暗,习惯了灾难
我们已经刀枪不入
而此刻,我家乡阳光灿烂,正在经历一个大旱之年
这样廉价的阳光
分一些给雅安一点不难

好吧!读过了这篇《余秀华》,您还不明白我为什么给她的名字上加上书名号吗?

那么,我便将自己的这个定性浅叙一下,以下是在群中和诗友表达的感触之言,敬请斧正,现复制如下:

据我理解余秀华的诗是这样的:她用诗生活,说自己的实话!所以她的诗还仅仅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还不具备长久长势,没有形成种子的最原态。

而对于大众敬拜的诗的定义,是这样的:用生活种出诗歌,独立出一种状态。

以上,二者存在的关系,仅有一种表象的连带关系!因为都要沾诗与生活这两个词,才能发人深省。

实话,她敢说,这是她这个独立个体的特征,因为她已经存在于一个不能再弱势的最低点,背景却借的是广大关注者的同情心。

这是我们很多健全者不如她的地方,尤其是有事业和家庭这些顾虑的,都不敢表现赤脚不怕穿鞋,光棍眼里六亲不认,不要命敢捅天的无畏。

这正是《余秀华》,可以掘到的一处荒废已久的苍茫大地!所以她做为一个敢于经营自己这片独自为后之天地的女王,闪亮登场当代空白了神性,空缺了诗神已久的诗坛。

一个世界全沉默着沉默,一个人大声喧喧哗哗,而且正是低下头者的心理话,她不被人当演员,也是太难!

就当下,很多人都不敢这么“明亮”地说!就让我放胆用这么一个词,表达一些喻含的意思了,除了这个词,也很不方便传递我想表达的对《余秀华》的敬服!

我又一次佩服她了,从我奋力在一个两千多诗友的Q Q群里,大解其解她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又一次折服在她的敢于扯下“人脸”,痛陈血肉中的真相,尤其是她这种命运的人,不得不叫我一个健全者汗颜无地。

人们常说:存在就是必然。不管她如何,对于生活她是在表达一种真状态,无论本意是求同情,还是其它。

而对诗,是需要真的东西的,而且应该比生活更需要,无论浓缩,或者放大,诗的真是一种积累和提纯。

诗要传,当然不能过于小我,过于复制,要重新开启一个世界,让它具备诗的真善美,和诗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要真正解析诗为何者,古人有古人的看待,今人有今人的见地,只有一点是相符的:那就是诗或低于生活现状,反论而为!又或高于生活艺木而作。

其实,说白了,谁不是在生活中找诗的真意?空虚者因何空虚?沉默不言者因何而沉默不语?其实,只是缺少了表现这种诗性的主动力,而余秀华却没有失去自己想要舞蹈的诗义!

现在,我总结一下自己给余秀华加书名号的理由:
在我看来,她的名字代表的算是一本体现当代真情实话的现状书,而她自己仅仅是时代的一个惊叹号,内容却是广大关注者们一起呈现出来的内在独白,他们书写了这样一本别具一格的《余秀华》。

她有可取之处,人无完人,“惊叹号”也是有她自身的价值的。

正是她的最初惊叹,才引发了沉默在人群中的惊叹!

她对自己惊叹,反过来作用于人,让人们为自己也生出惊叹的同时,共振成举国上下的惊叹!而这放大的惊叹自然需要一个承载者,所以书成时,必然以发起者担当这一殊荣。

《余秀华》,书名号中已经不是一个火了的名字,而是一个爆炸式的,可以随意扯下伪装,惊心动魄的活符号!

我有此感触,想人及己,只因前年,对于诗者漠视雅安,不着一笔,我也是当事人之一,被天涯一个怪人排列在不写雅安之列,还好她又帮忙惊叹了一回。

所以,读她的文,就像我在心里那样想一样,很触感,同时也完成了填注《余秀华》式的现状内容,让她做为活着的符号,又丰富了高大了一回,只因她开明了一代人不敢言的奴性。

而相对不写同情文的我,不写,正是她所实话实说的,是因为麻木。

就像我多数时候丢了财物,包括一辆车,以及驾照,户口这些,都不报警。

这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看透,无奈,自觉沉默的对抗,姑且理解为对抗。

在此,仅代表我个人的意愿,希望《余秀华》这本书,能定格在一种高度,让每个人反省自己的伪善,而还时代一副本真,不再惊叹下去吧!

2016、3、31日午间1时,写就于宁武

总有一个人,一直住在心底,却消失在生活里。

39

主题

561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7-1-1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你的观点。余秀华有自己的真善美,并且每个人的真善美具体的讲其实并不是相同的。她的诗能还原生活的真是她的因写诗的勇气而发出了看破生活的真相。有一些看似“残忍”的话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下横下心来的自残呢?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3-29 20:33 , Processed in 0.10050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