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0
收起左侧

我的灵魂在虚空中经历了一次煅烧

[复制链接]

41

主题

74

回帖

0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6-7-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轻飘飘的念想(读孟祥忠《我渴望再下一场大雪》)】

《我渴望再下一场大雪》

作者/孟祥忠

阳光残忍
阳光成为暴君
让漫长遍野的雪景消失了

把雪还给雪
把梦还给梦
把善良还给善良
把泪水还给泪水

记忆里遇见一颗颗钉子
遇见一个个锤子
谁是钉子
谁是锤子

我是屋顶和四壁
不怕钉子
不怕锤子

我只渴望
再下一场大雪
让我高高兴兴堆三个雪人
一个像我
一个像你
一个像我们的孩子



       读完全诗,总感觉诗人的念想很轻。甚至不知道诗人所云。我与孟祥忠兄本不认识,只是共同出现在了香港诗人招小波先生去年出版的诗集《流浪的将军》一书中。至此,对他多加了关注。

       或许是我想简单了,在当下流行“无深度”与“无高度”的诗写观念下,面对质疑总是惹人烦恼的。我总觉得写诗歌应该像做学问一样,即使自己的诗集被人拿来垫桌角,也好过纠结自己的诗集其影响面而痛苦忧愁来的畅快。

       当然,假如一个人没有被伤害到,其情绪不会发泄在诗歌里。至此,我能揣测到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生活的探讨。此类诗歌,相信对孟大诗人也是“无难度”的。此类诗歌,能带给读者很多美好的东西,主要是节奏轻快,这也是流派选稿编辑所热衷的标准。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全诗共有五小节,每一节都彼此连贯。起句很暴力,能够很直观的让人陷入思考。或是对句子的敏感,我觉得诗人的思维其跳跃性与想象力是值得称赞的。其个性的铺垫,更能看出诗人的诗写功力。

      “阳光残暴”“阳光成为暴君”“使漫长遍野的雪景消失了”表面看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实则不然,珠穆朗玛的峰顶长年积雪,也未见白头变为黑首。可见,其“阳光”应该是有所指的。现实中有什么比政治或是阴谋更可怕的吗?细究,此处可能运用了拟物的手法,双重表示。没有出现太明显的喻词,成为似乎与成了相近,理解为暗喻也不是不可。我深深折服于诗人的修辞。而首段的最后一句中的“雪景”是会让人不经意间想起“万里雪飘”这个词的。诗人眼前的雪景是什么?这确实是个问题。

       第二节“把雪还给雪/把梦还给梦/把善良还给善良/把泪水还给泪水”假如雪是作为一种本体存在的话,此小节可以说“赘肉恒生”,但是,若是把雪理解为喻体,接下来的“梦”与“眼泪”包括“善良”都可以很好的理解。假若文字本身与其所涵盖的概念,可以相互表示的话,我们说,“雪”就是“雪”,当然,假如一个能指涵盖多个所指的话,雪可以不是雪。“善良”可以直译为善良,我觉得没有比善良再真诚的东西了。从这一点,《我希望再下一次大雪》也是孟祥忠近期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人哪里来的那么多感慨呢?“记忆里遇见一颗颗钉子,一个个锤子”。假如我没记错的话,锤子应该是论“把”的,日常中我们会说:“把那把锤子递给我”而不会说“把那个锤子递给我”。那么,这里的锤子论“个”应该是俗语里的“锤子”。也或许就是“棒槌”的意思吧!

       诗人的高傲不可亵渎,在尾段“一个像我,一个像你,一个像我们的孩子”上,我的理解是这不是一首爱情诗。“我们的孩子”不见得是夫妻双方的,或者就是自己的孩子。这里的“孩子”有可能就是“小孩子”的意思,从那把论“个”的“锤子”中不难读出,这里的孩子也不会是我们习惯上理解的“孩子”。因为一个能指可能表示多个所知,就像孩子一词有多种释译一样,这首优美的小诗,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假想而来的意境里。诗人这样煽情的结尾确实很像是一段深情的告白,从这一点认为,感性有可能抹去一切理性的情感。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屋顶”与“四壁”都成了铺垫,所有理性的句子都是在为最后一句“感性”的话做铺垫。而实际上,它也是理性的。

       读到最后,你若是深陷情感的纠葛中,可能只记得自己经历了一次奇妙而浪漫的阅读,至于诗歌或是诗人真正想让你理解的完全可以视而不见。那么,诗人直抒胸臆的同时,貌似亦掩盖了自身修养上的缺失。用温暖的爱,去阻挡了一次碰撞,这是情商极高的一种表现。貌似此时也与政治无关,与人情冷暖或是贴的更近一些。假如你没有政治抱负,你读不懂这首诗。

       全诗出现的除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之外,还有象征意义的多个名词。连贯起来后是容易让人误读的。而且全诗最突兀的地方,就是结尾。当然,每个父亲都是有父爱的。正常的理解不会有我想的那么颓废。若是这样的话,雪景的消失,不仅与阳光有关,还与温度有关。阳光再是暴君,他也晒不化两极的雪。这是很简单的物理常识。

       我们评价一个诗人,或是一个文学成就很高的诗人,是可以忽略我们感官深处的认知的。就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一样,能够营造出如此优美而且富有情感的作品、意境,已是在“无深度”“无高度”“无难度”诗写上,走的一大步。

       实际上不应该是“无知者无畏”,应该是“无知者无累”。我反复揣摩这句话,假如知识是没有边界的话,在一个界点上,只有活得潇洒,才敢像孟大诗人这样用词。男人无知无畏,是一种勇猛;女人无知无累,才是一种智慧。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2 02:00 , Processed in 0.06848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