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题记:老话说,树有根,水有源;吃水不忘打井人。 如今生活在祖国深化改革,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皆蒸蒸日上的大好年代, 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遂呈诗以抒感恩之情。 组诗《难忘的年代》 一、《锣鼓喧天的年代》 序幕: 进入银屏的时光隧道 置身那锣鼓喧天的年代 总是令人心潮起伏 到处充满生机充满爱 (一)、 《歌声》 从“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到“我们走在大路上……” 人民是天下真正的主人 心情舒畅歌声飞扬 (二)、《脚印》 从抗美援朝到致力消除城乡差别 从我是一个兵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人民群情激昂万众一心 超英赶美自己作主不糊涂 (三)、《豪气》 从一穷二白艰苦奋斗 到两弹一星莺歌燕舞 中国人豪气不减 斗私批修轻装上阵不怕苦 (四)、《心情》 历经风霜雪雨 在人生 苦战那徘徊与犹豫 只要脚步从胜利走向胜利 那发自内心的声音就惊天动地 (五)、《锣鼓》 欢天喜地与岁月相伴 激动发自心里 那一个个捷报以鼓槌频传 令人鼓舞诗人也随之奋斗到底 尾声: 人活在世上 无论穷富可贵的是志气 有源才有河水 百花盛开才绚丽 二、《怀念》 ——献给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的歌声多嘹亮 响在几十年前 那时男女老少很少计较 无私无畏效先贤 全力建设祖国 困难如山巧登攀 以实际行动冲击贫穷落后 民族大业驻在心间 人人比贡献汗流浃背 个个竞赛中争当表率一马当先 超英赶美是各行各业的共同心愿 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努力实现 条条战线频频传捷报 世界民族之林挺直腰杆 东方红唱响全世界 劳动的歌声世代流传 简历 姓名:张宝兴 笔名:桢雅 性别:男 年龄:70 籍贯:北京 1946年出生于诗国古都北京西直门内南小街一贫民家庭。1952年随父母迁回老家北京西郊火器营正黄旗。1963年从北京第十九中学完成学业回乡务农。后成为农药厂、瓦厂、基建队、面粉厂、电器修理部、北京西山塑料制品厂等职工。其间做过操作工、电工、钳工、模具工(设计)、瓦工、水暖工、测绘员、刨工、铣工、塑料焊接工、注塑工、挤出工、机、电、钳工、液压工等。任过车间主任、厂生产调度、厂办副主任、档案室负责人、管理监督委员会成员、技术委员会委员、设备科长、政工科长、团支部书记、基干民兵连长、党风廉政监督员区代表等职。于2001年退休。
本人酷爱诗歌。自学生时代起,由于家境贫寒,一直自娱自乐,笔耕不辍。1986年有幸在崇文区文化馆举办的诗歌培训练班学习。听严复、康小杜、江阴、吴思敬、金波、顾城、杨炼等诸位诗人讲座,如鱼得水。在《北京诗苑.七彩虹》发表处女作《心愿》。后坚持业余创作至今。
本人热爱人生、关注生命、崇尚大自然,性格倔强、脾气执拗、心向真、善、美。由于苦囿种种无奈,经艰苦磨练,终辟安全映人生的写作途径,在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论文等作品近三百篇(首)。但是,终不愿放弃非安全题材的写作。因此,终于在北京的《稻香湖》、重庆的《小诗苑》、台湾的《秋水》等民间诗刊发表作品。本人为海淀区作协、文联会员。
本人虽得过几次地方征文奖(还荣获过《第三届祖国颂全国老少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但终属不鸣,也不惊人之辈。但是对诗歌的酷爱仍痴心不改。自纸介媒体被网络冲击,上网以来已在网络论坛发表作品数百篇首。今已虽已近天命之年,仍坚持一个愿望,就是在诗的王国中,留下些许无愧人生的痕迹,足矣。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佟家坟210号 邮编:700195 电话:88444261 电子邮箱:bao_xing1946@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