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7|回复: 1
收起左侧

卷32 《学艺辑录》第六辑 名家笔墨

[复制链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发表于 2015-5-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32 《学艺辑录》第六辑  名家笔墨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目录
53、心灵反照社会——周瑟瑟《松树下》诗眼赏析
54、流泪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读乐冰《南海,我的祖宗海》
55、深切的同情是为了唤起——读祝凤鸣的《枫香驿》
56、无形腐败比有形腐败更腐败—读钱志富《诸葛孔明死了我不悲伤》有感
57、诗性的絮语式叙述——学习万世长诗歌语言特点
58、学习后现代叙述语境-读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59、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
60、城市化过程遭遇亲情尴尬-读严家威《母亲》
61、令人鼻酸的现代叙事诗——读王法的《我的女房客》
62、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学习宋志纲的新作《红杏》
63、“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学习梁小斌的新作《火炬人》


t t t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5-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53、心灵反照社会——周瑟瑟《松树下》诗眼赏析
文/ 山城子
诗眼,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各有其读。这与作者无关,毕竟诗写出来,就由读者说了算了。我读周瑟瑟的《松树下》,觉得诗眼在第二节的后两行上。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就是这两行。
上天给的繁衍后代的本能都没了,做人的(当然是社会人)念头也淡了。为什么呢?是什么把活生生的人造成这种状态了呢?
不必问,当然是社会,而不是自然;当然是这个世界性的资本时代的大社会,或者具体到诗人生存的现实的这个商品化了的社会;当然是这个商品化了的社会的初级阶段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激烈竞争,给体、脑劳动者带来的生存的疲惫所造成的了。这种疲惫的感觉,具有典型性,当然是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给予体、脑劳动者的普遍的精神感受。
做人的念头淡了,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还原为只有本能的动物,那就没有精神负担了(却不可能);二是超然物外融入自然而神仙起来(走进禅境)。如果说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拼命挤到软卧车厢,把别人拎起来抛到窗外去,取而代之。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漫长的资本隧道里,那个出口,或曰“入口”,还遥远在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可惜可以用“发达”描述的国度也就7-8/200。这是社会规律决定的,不是依里奇可以“首先”的事情。懂得这些,变无奈而认可,实在受不了社会重压的时候,就到“松树下”脱光自己,缓解一回,确也是调节精神而不至于疯狂(比如形形色色的犯罪)的良策。
2012-5-4于沪
松树下
周瑟瑟
松树下,肉身衰老
散发山中老虎逃脱世事的味道
野兽沉默如我的亲人,我生气的父亲
进了深山
冬天多事,心中的怨气平静
进了深山。我的头颅在鸟声中清洗了三遍
在松树下裸体,做爱的念头早就没有了
做人的念头也淡了
清风的教诲,松树的恩情
我不可能全部领悟,但我发现我的须发全白
痛楚全没了。只有爱,只有爱的浮云
在山谷呜呜奔跑
好像我是个负心郎,人世的不孝之子
2007.1.2.
54、流泪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
——读诗人乐冰的《南海,我的祖宗海》
文/ 山城子
看见标题,就令人共鸣。因为都知道的——近期某些邻国的政治当局觊觎我主权闹剧的上演,国人已经一片愤慨。这其中就有在南海边上长大的诗人乐冰。诗人嘛,其愤慨自然是发乎为诗。诗言志,亦抒情。有志于祖国的伟大复兴,遇到破坏这种氛围的事情,就心情如梗,不吐不快,何况是人家把嘴径直伸到我们自古就端着的饭碗里来了呢?
诚然,中国是文明大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不然,我们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知会有多少沿岸国家,早就并入中国的版图了,哪还会有今日的“无赖”之扰?诗人之怒,不是扬剑出鞘,而是秉承文明礼仪,讲心情激动背后的真话。这真话,如果很政治地概括一下就是: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那样的政治话语,自然要由我们的政治机关去言说,去一次次地重申,一次次地严正。而诗人的任务是把事实转化为诗意,在诗意的交流中,强化热爱祖国、振奋精神的民族情感。如今最便捷的交流,就是网络了。诗一贴出,点击率与回帖率就并驾连续攀升,很有同仇敌忾的势头。诗人乐冰也回帖说“我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下这首诗的。”是的,我作为读者,看到“祖宗海”这三个字,就已经激动于心,有泪欲下了——想到历史上曾经的屈辱,想到《七子之歌》,想到至今还在被骚扰的我们另一个岛屿——钓鱼岛,想到某个大国妄图浑水摸鱼……我的泪就立刻蒸发为愤慨了。这样的共鸣,绝不止我们一群回帖的文友,相信所有点击而阅的国人,都会感同身受的。这缘由,当然都与作者流泪一样,乃是源于强烈的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这个凝聚民族情结的观念,是自国家产生以来直至消亡之前这个历史范畴之内决不会退色的诗旨与题材,古今中外莫不如斯,无论诗人处于什么样的具体国度。何况我们中国当下的诗人,是处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国度呢?
阅读乐冰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令我想及当下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说法,即所谓“诗歌被边缘化”的问题,甚者认为“新诗已死”云云。其实,自由体新诗一直是“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诗歌主脉,说边缘化只是某些人的主观感觉,并非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主要纸媒的副刊,一直都在选登新诗作品;大型的文学刊物,一直在推出新诗人新作品;影响最大的央视节目,也年年不乏诗朗诵的播放;而北大、清华相继邀请著名诗人驻校,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有这些事实在,怎可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相信,具体到一个个诗人,只要你抒人民之情,发时代之声,壮民族之志,那么民族、时代与人民就不会抛弃你,何边缘之有?乐冰这样的诗人诗作,何边缘之有?
    也许百年新诗的发展,还没有到达高峰;也许高峰还在云山雾罩中没有显形。问题是得有人沉静下来进行梳理,就像孔子梳理诗经那样。毕竟,当下的诗人诗作,不知要比唐宋的诗人诗作多多少倍。这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人民的认定,更需要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们跳出“小我”,从小我的沉吟中解脱出来,来感受一个伟大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变革与阵痛,以史诗之笔,记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讴歌那些为之贡献一切的人的高尚,鞭挞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丑陋灵魂,开阔眼界,植根生活,中国的新诗必然跃上新的台阶。
自然,提到植根生活,乐冰这首恰是植根生活的情感结晶。请看他在回帖中提到:
“我曾经在海南琼海一个渔村体验生活,认识了不少渔民。他们大多数时间在海上生活,很朴实、很豪爽。我们常在鱼排上大碗喝酒,说着心里话。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说过:南海就是我们的祖宗海。由此,我的灵感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渔民的面孔在我脑海浮现。眼睛渐渐就被泪水模糊了。为了生活,不少渔民葬身大海。女人们守寡把孩子养大。一代又一代以大海为生。他们的后人常在海边面南祭奠先人。”
本诗采用白描手法行文,明白如话。这样的文本极适合大众阅读。因为用了借喻、拟人(第一节)、反复(第二节)、比喻(第四节)等积极修辞格,以及细节的叙述与描绘(第三、五节),遂使诗文本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012-5-5于沪
附:《南海,我的祖宗海》
乐冰
渔村的上空
突起乌云
像一个变脸的无赖
想把渔民的春天
掳走
南海,我的祖宗海
我的爷爷葬身鱼腹
南海就成了我的祖宗
我的奶奶二十三岁守寡
坚贞不二
她临死前对我说
你是南海养大的汉子
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
我们的祠堂、神庙在此
清明,别人可以到坟头
为祖宗烧纸、磕头
我却面朝大海
上香、跪拜
我的祖先日日夜夜在南海耕耘
就像我家门后
一亩三分田了如指掌
每当傍晚
遥远的海面灯火一片
那是我的亲人
打渔归来
55、深切的同情是为了唤起——读祝凤鸣的《枫香驿》
文/ 山城子
古代驿站,自然都是驰骋官家的马,办管家的事。官家的事也千头万绪。
万绪千头之中,能给穷苦的农家姑娘带来幻想的事情,自然就是给皇宫选美了。所以“在一阵旋风过后 /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但,这个穷苦的地方,竟然没出现过一个妃子或小主,所以“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
除了这样的事,就是苛捐杂税的收缴(这是必定的,是暗示在两个“穷”字里边了)。至于关心民间疾苦的事情,就很有些谈不上了。所以“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了。
如果说前面的叙述,很委婉地透露出了诗人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那末到最后两行,就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唤起“官家”注意关怀民间疾苦的情思。
自然不是发古之幽情,而是用了古代驿站这样的素材,写出了现实的思想情怀。
诗人毕竟是诗人,而不是舞马长枪的张飞。所以诗人的文本是慢节奏的平稳行走,其工笔白描淡定细腻,朴素的意象一线而系,不枝不蔓。这样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互动空间,从而强化了作品的社会功能。
2012-5-16于沪
《枫香驿》
祝凤鸣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哒哒的声音
  
1988.11.29
56、无形的腐败比有形的腐败更腐败——读钱志富博士的诗歌《诸葛孔明死了我不悲伤》有感
文/ 山城子
近几年来,通过考试招收国家公务员的做法,力度逐步加强。这是从制度上堵住无形腐败的举措之一,但这仅是廓清了开始的横断面环节。而纵向地看,即或这样考进来的公务员,也还面临着而后的提拔与否的无形腐败的煎熬。
我这里所说的无形腐败,其实质就是国家或企业干部任用制度中时隐时现的潜规则。你想升职吗?请你投入——很像正常往来的礼品、红包、购货卡,或麻将桌上故意大笔输钱,或送色上门等等,以及可以表忠心的其他利益。问题是我们民族的血性中,总有许多德才兼备而身怀潜质的人,会因德纯而不媚上,就肯定被荒废在干部队伍之外了。这样为国家带来的损失或损害是无法估量的。就说诸葛孔明吧,他是因生于乱世,而又遇到了“三顾茅庐”的礼遇,才没有荒废“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倘若他生于今天,怕是连个科长也当不成的。
事实上,钱志富博士的这首诗,写的正是连个科长也当不上的诗主体形象。“那个经常睡大觉的科长/ 升了处长助理过后/ 空下来的一个位子/ 被我亲手在业务上培养起来的/ 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 买走了”白描的事实很清楚,同时也暗示了诗中的“我”,压根没“买”,否则何以轮到一个“实习生”呢。
我的亲戚当中,也不乏“德才兼备、身怀潜质”的人,总是拼命地做事,而轮到考一个“科长”时,估计他会考上,因而改变考评条件(知道他在基层只干一年,条件就设为二年),把他硬卡下来。原因就在于他“凭能力吃饭”而从不媚上。诗中的“我”是考上了“博士”,离开了那个企业;现实中的我的亲戚,就只能跳巢了。不媚上,就不会有好果子吃,就不必说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东北到西南,两个单位四种职务,所以认认真真奉献四十二年都是普通员工,原因就在于我屡屡扛上。退休后想想,幸而是中央国有大型企业,否则不知要被开除几次了。
这首诗早被诗人收在出版的集子里了。诗人在网上给笔者留帖说“我的作品《诸葛孔明死了我不悲伤》很意外地收到一些朋友的关注。令人感动的是2011年新年晚会时,镇海炼化的几位文友排练了一个诗歌朗诵的节目,没想到就是这首诗。昨天晚上在月湖宴会上杨宇红家先生朗读的也是这个作品。”
我忖,这首诗所以受到读者青睐,是因为诗中所反映出的无形的腐败现象,而今依然如故。想到古代官府还有采集民风者,想从民歌中听听老百姓的声音,而今诗人的声音谁来听听呢?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不知道会有多少诸葛孔明被埋没,又有多少高价“买”官的“实习生”,再哄抬官价,卖给下一代“实习生”呢?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使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遭受多么巨大的迟滞呀!不敢想象。
至于诗文本,采用的是细腻的白描手法,用的是明白易懂的经过提炼的口语行文。其诗性的处理,其一是开头的句子定语成分大排比;其二是借用“年龄”巧妙地古今转场;其三是反语“聪明”的反复与递进;其四是结尾的自嘲式调侃与深长的意味。
    2012-5-17于沪
附:
诸葛孔明死了我不悲伤
被刘备在茅草房子里 恩
三顾过的
与周公瑾在赤壁放大火
联合破曹的
帮助刘皇叔三分天下的
最后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的
还摆过八卦阵的
诸葛孔明死了
很多人都很悲伤
最悲伤的是那个杜老夫子
可我不悲伤
虽然他死时的年龄
与我妈死时的年龄相当
都五十四岁
我妈死后
我悲伤了十年
而诸葛孔明死了
我只能一声叹息
谁让我不是英雄呢
杜甫是英雄
让他泪沾巾好了
我知道
即便我也泪沾巾一回
也没有用的
而今我早已在我妈死之前
就把茅草房子
改造成了大瓦房
何况我离家十多年
大瓦房在我妈死后
也让给了哥哥和妹妹
哪个傻冒吃多了
会请我出来当丞相
还是我原来工作过的单位领导
聪明
他连一个官小得来只有
绿豆大的科长也不让我当
虽然我对工作满腔热情
对企业的发展满腔热情
我原来工作过的单位领导
很聪明
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能一眼看出
我是小资产阶级
经常开会批判我
当我争辩
我是农村出来的时候
他又一眼看出
我是小农意识
最后
那个经常睡大觉的科长
升了处长助理过后
空下来的一个位子
被我亲手在业务上培养起来的
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生
买走了
所以后来
我读了博士
不过是傻博士
快四十岁的人了
能成什么气候
(钱志富给山城子的留帖:
笔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可能只有38岁,而今6年过去了,自己的心情已变得平和,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没有减低,社会的不平事并没有减少,就今年来说不知多少人,不堪生活重压自杀身亡,富士康十几跳这样的惨剧已经没有人提及,房价、物价轮番折腾着普通百姓,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依然严峻,我的诗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际,但别人的遭际或许还不如我呢。 )
57、诗性的絮语式叙述——学习万世长诗歌语言特点
文/  山城子
网上有太多没见过面的朋友,那怕是在一个省份。本省青年诗人朱永富在Q里给我留言,说有位诗人朋友欲找人写评,且有稿费云云。我回说稿不稿费无所谓,倒是可以学习学习,毕竟我是个老牌的诗爱者,天天在网上读诗、贴诗、回帖交流…就把作品发我邮箱吧!
就发过来了,是陕西的诗人万世长本人发来的。名字是陌生的,作品是陌生的,这样好,我可以见习一下人家是如何利用汉语抒写汉诗的。星期天孙女儿由她爸爸带着了,我就有了时间学习。遂打开电脑。扑入我眼帘的是组诗《与花朵无关的叙述》。这是怎样的叙述呢?
“诗性”是我个人常用的诗学概念。这来自于我对诗歌本质的认识。我认为诗是以精炼含蓄艺术的语言,抒情言志寓理的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简明一下,也可以说成“诗是精炼含蓄的艺术语言与文学样式。”艺术语言,就是通过技艺提炼加工了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形成的诗文本,绝对有别于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的文本。只有语言的区别,才能诗歌显示的是诗歌。而其它韵律呀,分行排列呀,意境呀,都区分不了。唱词、顺口溜、童谣都有韵律且分行,小说、散文也都有意境,区分不了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絮语式,这是我的感觉。感觉仿佛花前月下孤独者的喃喃自语似的。因为是喃喃自语,声音流淌出来就或明或暗,甚至断断续续。从而,也许正在流淌成个人的语言姿势。请看:
村庄 请在三月醒着 清洗面部
提示草地 请把我的孩子留下来
照顾好种子和老家的木门 请把花朵放在
我看得见的地方 三月 一些庄稼人会远行
(摘自《三月小题》)
请轻声地读下来,这不就是喃喃自语嘛?面对村庄。语言是明白的,文本是明朗的。而跳跃的地方比如1-2行、2-3行比如第4行之内,我是视为“暗”的或“断”之处。仅四行的一节诗,就有了明明暗暗与断断续续了。这足可以称之为絮语式叙述。
而诗性的体现,则是依靠积极修辞来保证的。第1行,一个动词“请”在前,一个动词“醒”在后,就把“村庄”给拟人了;第2行,一个动词“提示”和另一个动词“请”,就把拟人格给呈递下来了,一直呈递到第4行中间,才拟人完毕。这样生动形象灵美的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就体现了诗性,就是诗歌,而非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亦非唱词、顺口溜或童谣。
日子越过越平实 没有风吹过的湖面
每天 往火堆里添加石碳 晒粮食 带孩子
洗一次地板 擦亮一面窗户
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生要做的事情 杯子不再空着
是茶叶 记得按时想到老家 让自己慢慢感觉温暖
(摘自《淡色》)
再举个例子来学习吧。这是《淡色》中间的一节诗。这个好像是一口气说下来的,但也不全是明朗的流淌,到第5行,还是憋不住跳跃了。被跳跃越过的部位,自然是“断”的或“暗”的。总体上还是呈现这种明明暗暗、断断续续的心灵自语。
其诗性的体现:第1行用了比喻,但省略了喻词,因此行文比较洗练。第2-3行是个无主句的排比,且承前省略了四个“每天”,遂使句子省俭简约起来。第4行很哲理。第5行形容词“温暖”活用为名词。这样每行都进行积极修辞,语言必然呈现诗性,就必然从语言上显著区分于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以及唱词、顺口溜或童谣。
村庄就是村庄
埋下种子是
埋下蚂蚁是
埋下耕牛是
埋下种地养牛的亲人也是
(摘自《村庄》)
   诚然,絮语式的心灵独白,表面不一定都得跳跃起来,从而呈现明明暗暗的流淌,也可以珠子般地明亮接着明亮。《村庄》这首诗就是。这里所举是第一节诗。但诗性同样很强,强在既有连续的积极修辞,又有语法意义上的技巧在里边。请看第1行:“村庄”的反复,铿锵有力。2-5行则是连续的复沓与排比递进,多格并行而不着痕迹,依然铿锵。从语法意义上的技法说,就是承前依次省略四个表语(先前称表语,现在与“是”联合作谓语)“村庄”。这样的既有密集的积极修辞,又配合以语法意义上的叙述技巧,所以大幅提高了诗性的程度。于是无论如何都混同不了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以及唱词、顺口溜或童谣。
2012年5月末于沪
《三月小题》
村庄 请在三月醒着 清洗面部
提示草地 请把我的孩子留下来
照顾好种子和老家的木门 请把花朵放在
我看得见的地方 三月 一些庄稼人会远行
为一棵树修一条水渠 这叫生活
为一株庄稼点亮一盏油灯
这也叫生活 温暖一枚鸟蛋
抱紧一世草根
三月 请将这枚鸟蛋打破
挂在草尖上 这也叫作生活
《淡色》
命定生长的草色 正漫过亲人心头的荒芜
古庙的台阶伸向五月 午后隐于山谷 我会静止下来
想起比风更轻的事物 花朵和泥沙 曾是我掌声心的伤口
日子越过越平实 没有风吹过的湖面
每天 往火堆里添加石碳 晒粮食 带孩子
洗一次地板 擦亮一面窗户
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生要做的事情 杯子不再空着
是茶叶 记得按时想到老家 让自己慢慢感觉温暖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女儿 牵着她的小手
把她带向生活 把一些空的地方填满 这是责任
是坐在尽头看一片海水 流过身边
晴空下的人间 一直是我 越来越消瘦的时光
《村庄》
村庄就是村庄
埋下种子是
埋下蚂蚁是
埋下耕牛是
埋下种地养牛的亲人也是
村庄就是村庄
生下一个人是
这个人到老是
这个人到死是
这个人只剩下骨头也是
村庄就是村庄
它的名字 和这里的事物无关
58、学习后现代叙述语境-读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文/ 山城子
反复读这三节(共16行)小诗。诗虽小,容量却很大很大。这样的文本效果,无疑是因为使用了后现代叙述的技法。
技法不过是表达方式与修辞的有机糅合罢了。诚然,诗人敲键时头脑里并不装着这些工具,而是一任情思与语言自在结合的自然流淌。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不找到被诗人情思与语言裹挟进来的表达方式,以及糅合在里边的修辞艺术,就不知道人家的诗文本何以有很大的魅力。而懵懵懂懂地只觉得好,不知道何以好,那好的秘密就永远是秘密了。
读前三行的感觉,竟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地落下一串共7个并列的意象来。你必须稍停下来想一想,每个意象在现实中的对应事物是什么?我想了一下:“食客”=在图书馆里读书的人们,书是精神食粮嘛。这是隐喻方式与借代修辞格的糅合。后面的“古人”“今人”“坟墓”“谎言”“锁链”“笛手”都是阅读书籍具体的分类与内容:有古人著的书及写古人的,有今人著的书及写今人的,有写死亡或覆灭或没有生命的内容的,也有骗人的一些内容的,还有的是对思想的禁锢的,也有的是唱赞歌的等等。这些,我看到了指代方式与借代的糅合,隐喻方式与借代的糅合。正是这样的文本构成了有些沮丧的语境,仿佛找不到真正的精神食粮似的。
4-6行,是第一节诗的第二个层次,诺大的图书馆还是有吸引人的著述——被喻为“樱桃”。“樱桃好吃树难栽”,能让文化人青睐的著述实在不好写,因此少之又少啊!“那么多的牙齿与我同咬一只樱桃”,又是借代与比喻。“谁的”的复沓,是一种赞美,赞美写下好书的人——“(樱桃的)汁液”是今人,受益匪浅;“碑石”是古人,“一只新鞋”如说至少有一半可以继承的了。仍然是隐喻与借代的糅合。但语境到这里却为之一扬。
7-8行又一层次,是从书中跳到了现实。是有双关或寓意的直白。前者“饥肠辘辘”,双关着中国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不能只用快餐“方便面”来充饥呀!这又是隐喻与双关的糅合了。“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这里既是对馆前景观的补叙,又借来表达对美好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流露出充满信心或执着信念,是诗眼所在。还是隐喻与借代的糅合。语境从上层次的感性,飞跃到理性了。山城子禁不住击掌叫好!
第二节的四行,还是一样的隐喻与拓展的借代相糅合。紧承上节末的理性,而转化为情感,毕竟有了睿智(我在句法里摸到了刀尖)的文化建设(图书馆是一句巨型语言)的方略,(很有力地反复了“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相信是可以实现的,语境到了高潮。
第三节的四行,也还是一样的隐喻与拓展的借代相糅合。但对陈子昂《登古幽州台》诗句的引用,语境立刻从高潮上猛然跌落了。因为个体身份(借“证件”代替)——不过是在校研究生(走进图书馆的人),纵有志向与方略,又谈何容易?无论如何又很怆然或潸然了。但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于是再次反复诗眼“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给怆然或潸然以安慰。
于是乎,一位新时期的思考并关注当下文化建设的,有志于奉献才智而又被体制局限着无从发挥作用的,因而难免矛盾苦恼又坚信理想终究会实现、文化终究会有新的发展的,文化学者的形象被树立起来了。
以上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后现代叙述语境的所谓“拒绝抒情”,其实只是在诗文本的表面不出现抒情的文字,但所呈现的每一个意象里,都紧紧地裹挟了更强烈的抒情。因此,更能于无声处感动人。哈,第一次这样坐下来认真地学习后现代叙述语境的奥秘,是深受启发的了。所以要谢谢方文竹老师。另,理解上的错误与偏差难免,还请谅解。
《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图书馆》
方文竹
那么多的食客会见古人 今人
那么多的坟墓 那么多的谎言
锁链和笛手
那么多的牙齿与我同咬一只樱桃
谁的汁液照亮了世界
谁的碑石旁放下我的一只新鞋
饥肠辘辘 我摸到了风衣内的方便面
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
这是春天 我的感动我的澎湃
图书馆是一句巨型语言
我在句法里摸到了刀尖
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我只是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
走进自己的证件
馆前的鲜花照样盛开
1997年
59、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
文/ 山城子
诗人高世现的《酒犯日》是四万行长诗《魂魄?九歌》中首卷<酒魂>的第一章。如果把黄河看作是这部长诗,那么这首卷的第一章,无疑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源头的这段。可想而知那飞流直下的气势裹挟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将给读者带来怎样不一样的振奋与豪气冲天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走进了《酒犯日》。走进来我就被诗人带着深厚的历史感与时代感交融着的新鲜的豪放风格给征服了。
1、与历史上豪放的巅峰接气通脉
豪放风格毕竟起源于历史上哪位诗人的哪个作品,我没有考察过,但其发展的巅峰自是非诗仙李太白莫属,纵然后来有苏东坡的继承,也没有超过。也许这超过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诗人的肩上。现在我觉得至少高世现就是承担者之一了。
这一脉大流,不能让其老是漩涡于唐宋,欲要珍惜,当然要引流到当下。诗人高世现正是这样做的。诗门即开,首见[李白出场] 。这不能不让我想到文如其人,诗如其人,太白就是太白,胎子里骨子里的大气辞彩哪句不是顺手拈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喻义的大起兴,任谁读了不落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托大志于万里胸怀,让多少人激情澎湃?“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天地宇宙精神融合成了一个宏大之我。“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大气萦怀雄风浩浩,太白之诗占尽了豪放之美,这是不言而喻的了。
  且看承担者之一的诗人高世现如何引流而至:“醉眼朦胧/  乍一抬睫溅起河星万千”。这是四万行之始,是对豪放之巅峰诗人李白的醉态描写,而描写竟也豪放如斯,可以说第一笔就与历史上豪放的巅峰接气通脉了。而后,自然是豪放得洋洋洒洒,俯拾即是了。
““拿酒来!” 你一甩髯口,/ 喊声直如银瓶乍破,再甩两下长袖/ 那劲头儿直通八百里秦川”。不过是继续描写,这“劲头儿”中的情态,也豪放成“八百里秦川”了。
“收不住步的店小二将酒水一下溅到公元二零零五/ 一秒飞到的千里江陵,瞬间,迸湿了愣住了1300年的时空”。这里的叙述,也不免伴随着豪放的氛围,大气起来了。
“我也将为你洗劫一千间最阔气的酒家 / 再绑架一千个金发碧眼的/ 胡姬为你狂斟”。依然是大气地叙述。山城子忽然明白诗人高世现深谙豪放的必遣大词而不牵强的秘籍。于是乎可以说,诗人高世现一开始,就引流成功了。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浩大工程。
2、让豪放为复兴诗大国荣誉服务
豪放与婉约,是中国诗歌史上两种并行的已经形成了传统的诗文本风格。而具体到具体的诗人,其风格则是多种多样的。诗人高世现所以选择豪放的风格并刷新它,无疑是看中了其中大气而倔强的内在力量,而只有这样可以点燃激情的力量,才最适合于为复兴诗大国的荣誉而服务——唤起更多的诗人共同奋斗。
请看诗人的良苦用心:
一千三百零四年的追溯,追悔那天地悠悠
卜求着,祈祷着,我不会喝酒,只有
写三万行诗伴你漫卷浩淼的大醉
也不敢找些蚱蜢蜈蚣下酒,只有
写些绝句危句甚至是病句去伴你惊心动魂
最好是金句碰撞着金樽,我谨慎地写出每一行句子
就像流水倒流回高山,这需要一根奇幻的吸管
用吸管把大海吸上三万米高的云层
然后你在上面,等我变火红色的男人,用太阳作碗
斟满光,喝下去,让时空大千心知肚明
让众神在观止中几乎盲掉
就这样豪迈大气地与诗仙对白心中的理想。“写三万行诗伴你漫卷浩淼的大醉”,这顶得上七千个绝句或三千六百多个七律(而这部长诗是四万行,顶一万个绝句或五千个七律)。不是空喊口号,诗人高世现在脚踏实地地行动。说“写些绝句危句甚至是病句去伴你惊心动魂”,诗人高世现深深懂得,句子不出新,则很难让当代自由体新诗优秀起来精品起来。诚然“病句”在这里是夸张。作为成熟的诗人,写出的句子必然是从语法修辞上来说都是创新或新创了的。而只有不懂语法修辞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才把创新了的句子,看成是所谓的“病句”。“最好是金句碰撞着金樽,我谨慎地写出每一行句子/ 就像流水倒流回高山,这需要一根奇幻的吸管/ 用吸管把大海吸上三万米高的云层”。这几句表明诗人高世现认为一定大幅度地提高自由体新诗的质量,才能复兴诗大国的光荣形象。这不可不谓之用心良苦。
天才会脑出血而死,我向你保证,我也是。
污秽的头皮需要鲜血去清洗,
一首诗是死的秘密接头生的暗号,远远的,静悄悄的
这里依然与李白推心置腹。哪怕为诗大国的荣誉而献身,也在所不辞。一定要让每一首诗的“死”与每一首诗的“生”对接,一定要凤凰涅磐。决心既明,剩下的就是行动了。
喝酒不谈诗歌,不谈诗歌
黄金的脑海中正烧着七十度的风声
一个站立澎湃的人,须解放翻飞的舌头
让它粗大,让它像巨大的油轮乘风破浪
让激动的双唇渐渐辽阔——
让阔肚豪肠装下千湖百海十万吨的疯狂
    说了“不谈”之后,事实上已经裹挟了行动了。舌头“翻飞”也好,双唇“辽阔”也罢,乃至“阔肚豪肠”都是诗写行动的形象写照。而“千湖百海十万吨的疯狂”,则是真情实感与豪情壮志了。
从上面的片断,还可以看出诗人高世现的身体力行,他先让豪放充满自己的作品中,来为复兴服务。
3、让豪放从意象到语言现代起来
    尽管回溯到一千三百年前,但诗人高世现也没有忘记让传统的豪放,从意象到语言都现代起来。这与某些诗人写出的诗作,无论如何判断不出时代背景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了,那么从信息时代的生活出发,就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而若是看不出时代印迹来的作品,那一定是瞎编出来文字游戏,而非诗作。
“在四月五日的酒馆,我醉酒后在狂打手机/ 拨错的号码一次次有人应答,这是怎么搞的” 诗人高世现直接把信息时代的标志物之一的“手机”,做了抒写的意象。这样读者没法离开现实来互动。
“两个座位在狂饮,月色像是吃了摇头丸/ 晃到万水千山的脚都浮肿了”诗人高世现为了积极一个比喻,不小心就把一个现代的意象“摇头丸”给带出来了,带得好,读者立刻置身于当下中来,而不是乱猜,他写的是什么时代呀?
诗人高世现
“我给你示范——登上波音机往西,一直/ 往西飞,就抵达更深昨宵。”诗人高世现这里展开想象,就拈来现代的飞行工具“波音机”了。这就免于混淆到唐朝了。
诗人高世现
   语言的现代标志,最明显的莫过于被没有修辞常识的人嗤之以鼻的所谓“病句”了。正是这些所谓“病句”才使自由体新诗的文本比古诗更有魅力,更能体现诗作为语言艺术的艺术性所在了,因而也为自由体新诗的崛起,构成了丰厚的新的语言环境。
   “一直/ 往西飞,就抵达更深昨宵。”这不是病句,而是积极修辞的诗性句子。“昨宵”这个时间名词,通过动词“抵达”的移就式活用(古代没有),就有了地点的阅读效果。这就是诗句,不同于一般句子的诗性所在。
“历史很旧,朝代这个戏子还在后台化妆”,这也不是病句,而是积极修辞出来的很诗性的句子。“旧”,是形容词的移就用法,后面是通过比喻而拟人。
“让阔肚豪肠装下千湖百海十万吨的疯狂”,更不是病句,而是夸张格的运用,以及形容词“疯狂”活用为名词。
这样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绝对没有病句存在,而是诗人为了使诗文本更加诗性,而积极修辞创新出来的美丽。
正是从意象到语言都现代起来,才使诗人高世现崛起的豪放,具有了崭新的面貌与态势。
总起来说,回到标题上,传统的豪放风格,正在中国的自由体新诗中崛起崭新的面貌与态势。迎接自由体新诗历史性的黄金时段,正在不可阻挡地来临。
2012-6-9于沪
60、城市化过程遭遇亲情尴尬-读严家威《母亲》
文/ 山城子
      凡以母亲为抒写对象的诗作,无疑都是歌颂伟大的母爱与子女对母亲深切孝敬与爱戴心情的。严家威老师的这首《母亲》,也不例外。这首诗分6个小节,其中第3小节,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最后的小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情感。那末还有四个小节表达的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但却有一种尴尬的痛惜深含其中了。
     尴尬痛惜何来?从第1小节看,是儿女们富起来了,在城里买房子,都给母亲留了单独的房间的。然而“半间起居,半间做饭”,肯定是哪里也不去住,只在农村生活了。这使儿女难免尴尬与痛惜。这很有普遍性,我的儿女也一样,但我与老伴儿就是习惯在乡镇自己的小家生活。第2小节是写到彩电,然母亲“事实上是听,她眼已昏花”,很无奈的事情。这点从我的角度说,儿女就称心的——先后两台都是他们给买的,且我们每天都要看3-4个小时,连续剧不断的。第4小节写到“换拖鞋”。这很实际,我们最初也觉得不方便,都后来(90年代中)我们也购得了新房,也预备了拖鞋,以适应从大客厅到卧室的木地板。第5小节写到“防盗门”,这是城市化过程中最显时代特色的一种隔膜门,一旦忘了钥匙,麻烦就大了。最有意思是我老伴儿从朋友家回女儿家,竟然两个小时找不到门……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了。这也是尴尬。严老师的诗,到了最后的小节,就把这种尴尬痛惜与孝敬爱戴高度统一在“忍住鼻子的酸”之中了。
    在浏览网络诗歌时,常常看到一种看不出时代特点的作品,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外不外的,绝无看点——充其量也就是浪费点网络空间,实在让人无语。而严老师这样的作品,即便写的是母亲,却又何尝不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细腻的情感记录呢?
2012-6-26于沪
附<<母亲>>
母亲六十多岁了
我们兄妹五人给她盖了很多房子
她却只用了两个半间
半间起居,半间做饭
给她买的彩电
只是星期五看一下《梨园春》
事实上是听,她眼已昏花
年青时父亲在外挣钱
她在生产队里挣工分
放工后在自留地
为五个孩子的嘴
锄几棵青菜,挑几挑大粪
现在父亲死了
她也不愿住到儿女家
她讨厌出门进门时
不停地换鞋
防盗门把她防住了
在里边她出不来
在外面她不能进
上班的上学的走了
说话,也没个人
我去老家看她,总是尽量与她
多说几句话,多喊几声妈
或者在她跟几个老婆婆打争上游时
忍住鼻子的酸
帮她把牌再重新插插
61、令人鼻酸的现代叙事诗——读王法的《我的女房客》
文/ 山城子
    城管与摊贩的矛盾,自然是人民内部矛盾。但一些屡屡激化的事件报导,未曾绝迹于媒体,今天却在王法的诗中,这样近距离地碰上了。
    说近距离,是因为诗人文本的笔触,勾勒得清晰如工笔白描。请看“那次,城管掀翻了她家菜床子/ 摔破了睡在床子上二岁女儿的头”。笔者正是看到这里,就鼻头发酸,有泪欲下了。
    城管何以这样地鲁莽而不顾忌点燃导火索呢?这里有很多说不清的无奈。菜摊子是切身利益,政绩的考核与奖金也是切身利益,切身利益与切身利益相见,就有了格外眼红的可能。问题也许太失之于当事人的个人修养。如果城管的修养,能水平到关心一下当街摆菜摊的人生苦衷,决不会连幼儿一起给掀翻了;如果幼儿的父亲不是个烈性子,结果就不会有这样的不堪了。当然,城市化建设体制内的事情,肯定未能及时完善,否则何以城城都有城管与摊贩的纠缠不清呢?那些管城管的官们,也难说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尽管他们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诚然,那些从潜规则走上位子的人,从来不以为然,毕竟他们自己早将人格都投入进去了,哪里顾及到什么职责与良心呢?
    标题是《我的女房客》,因此以上我的感慨,是在题旨之外的乱哼哼罢了。而诗人王法此篇的题旨,在于树立起一个坚韧的女性人生。女房客才37岁,丈夫蹲笆篱子去了,与两岁的女儿相依为命。病了没钱医治,卧床一个月“娘儿俩瘦成了皮包骨头”。然而她却谢绝了“我”准备在物质上的长期帮助,毅然地“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 在凛冽的晨风中,又开始卖菜了。一位坚韧、勤劳、志气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就这样令人感动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叙事诗在诗经里就有许多如《氓》一样的篇什了,自然都是靠赋比兴与音韵维持诗性的。那么自由体新诗靠什么维持它的诗性呢?我觉得王法这篇,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从第一节看:1-3行简洁的口语开头,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就这样继续下去也未尝不可,但诗人行走文本必然要调动语言的诗性。于是接下来的4-7行,果然都诗性起来。“和萝卜、白菜攀上了姐妹”、“嫁给了一个萝卜兄弟”,这里明显地诗性于借代格的潜入。“劳动”去了、叫“奥斯维辛”,这里明显地诗性于婉约格的运用。
    从第二节看:7行当中依然简洁的口语行文。但中间的“白刀子”与“红刀子”的镶嵌,也是婉约格的拓展。
    从第三节看:9行中的前7行,都是简洁的不能再简洁的精练的口语,而下边的两行又诗性陡起:“挽起头发,卷起袖子”是复沓与排偶格的相揉;“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则是美丽的拟人。
    从第四节的结尾看,两行被 “压倒”一词的活用,立刻为全诗的诗性,划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总结一下说,如果本篇没有在简洁精练的口语的基础上穿插这些积极的修辞,其诗性就会大大减弱。那样的话,就有散文的断行排列之嫌了。
  以上,是向诗人王法学习的心得。谢谢诗人写出这么好的现代叙事诗。
2012-5-19于沪
我的女房客
文/ 王法
她37岁,是我的房客   
    这丫头苦,从小没了爹娘
    在舅舅家长大。22岁那年下了岗
    就在市场里和萝卜、白菜攀上了姐妹
    8年后嫁给了一个萝卜兄弟
    结婚刚三年那兄弟就“劳动”去了
    咱们不管那儿叫“奥斯维辛”
    那次,城管掀翻了她家菜床子
    摔破了睡在床子上二岁女儿的头
    萝卜兄弟气疯了,立马将白刀子
    变成了红刀子,然后
    跪在地上冲她磕了三个头
    扔下一句话:把女儿养大
    就头也不回的跨上了警车
     她病了,卧床一个月
    娘儿俩瘦成了皮包骨头?
    当月我免了她一半房租
    我说我要认她女儿做外孙女
    在有生之年帮她把女儿养大
    出乎意料,她谢绝了我的好意
    第二天天刚亮她就爬起身
    挽起头发,卷起袖子
    喊起趴倒一个多月的菜床子
    那天早晨,她响亮的吆喝声
    压倒了凛冽的晨风
                                   2012-5-16
62、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学习宋志纲的新作《红杏》
文/ 山城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千古传诵的名句,到了现代民间,就紧缩为一个主谓式短语“红杏出墙”,成了“女人养汉”的婉约之称。基于这样的文化或不文化的积淀,诗人宋志纲顺手拈来,写了这首自由体的叙事诗《红杏》。这样一首仅三节共15行的短诗,比之汉乐府中的叙事故事精萃多了,真是难得。让一些人骂骂咧咧的说“诗死”去吧,让一些人更骂骂咧咧说自由体新诗不是诗而是“散文分行”是“随行体文学”去吧,我们可是面对了这样鲜活的欢蹦乱跳的红鳞鲤子了一般。如果谁编《新诗三百首》,《红杏》应是列于佼佼者之列的了。
    我这样倾情赞美这首诗,不能空口而言,不能像说自由体不是诗的某些人只来否定,而没有论据也没有论证过程一样地苍白成只是一些汉字构成的连续口号,而不是文章。毕竟诗是以精炼含蓄艺术的语言,抒情言志寓理的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
    这诗虽然从头至尾叙事,但叙事的背后,是抒发了诗人对当代社会腐败成风现象的愤懑之情。只不过诗人是通过略有讽刺意味的笔触而进行隐性批判来实现抒情的。批判的对象是政府的一些官员,包括“税务局长”“卫生局长”“公安局长”“土地局”“水利局”——应有尽有了。这也暗示了普遍呢,所以给读者传递了现实的悲哀。诚然,批判对象也包括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择手段与无所不污的新兴剥削者——当然就是文本中不仅“出墙”,而且“出村”的大“红杏”与她的丈夫了。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诗旨明朗,是可以引动读者审视周围进而深思而增强反败斗争观念的好诗。
    说好诗,又不能离开语言的艺术性表述。
    艺术性之一,在于第一节暗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代名句派生出来的“红杏出墙”的民间寓意。而开头一句“红杏出村”则是对“红杏出墙”的成语活用式的积极修辞。第2行的《满园春色》,则隐含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名句的文化氛围,是引用格的灵活处理。第5行“奔驰”显然是双关格的使用。让人想到奔驰而来享受大补的人,绝非农民工,却一定是那些新兴的开着社会主义的“奔驰”的新贵们。
     艺术性之二,在于第二节如数家珍一样的精练而细致的白描手法的运用。其阅读效果,一个政府干部的“公共汽车”(或叫“破鞋”)的这位“红杏”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一位教育局长读到这样的现实,可能也要闻风而动,去主动安排子女择校的问题了——人民的公仆呀,而“红杏”及她的丈夫都是很红的“人民”呢!
    艺术性之三,在于第三节“图穷匕见”而显现的构思严密,从而再现了生活的“出轨”逻辑。“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明白无误的话,却都有了暗示的效果。若是安排两个村男,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就不叫不择手段和无所不污了。
    好诗好诗——我在屏前独自拍案叫绝了!谢谢宋志纲,向你学习。
2012-6-3于沪
◎红杏【原创】
         ◎宋志纲
红杏出村
在城里开了家《满园春色》饭馆
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
大补食客
闻味儿奔驰而来
红杏双手戴五个款式各异的戒指
街头巷尾
流言蜚语如风。她和税务局长偷睡
与卫生局长有一私女
给公安局长暗送过秋波
土地局把砖厂废弃的土坑和窑洞
转包与她。水利局马上放水
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
2012年6月2日 21:02:17:
63、“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学习梁小斌的新作《火炬人》
文/ 山城子
10行小诗,在我的视野中,奔跑着一位“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生动而明亮的诗意形象,回眸观照自我又自我加油的诗意形象。
诗虽小,却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1-3行),是诗人对“诗人-思想者”前期生涯的回眸。这样说,是要把诗人的创作手法看成象征或隐喻。那么,我就可以把“火炬”理解为“诗-思想”,擎在手的是诗,燃烧的是思想。“火炬手”就是当初在雪白的墙那里丢了钥匙的诗人了。何以“慢跑/甚至原地踏步”?生计困难呀。下乡、下岗、漂泊,不仅他个人不可忘怀,毕竟是有影响的诗人,所以个人的经历也隐私不了呢!又不仅此。诗人曾对一位记者说“推迟行动,哪怕为一包香烟,我也要推迟行动。行动迟缓,被看成人的恶习。但我不能在彻底弄清人生意义之前妄加行动。我要为自己的行动寻找更加圆满的根据……所以,行动必须推迟。”这番话,显然是“慢跑/甚至原地踏步”最切近的注释。
第二层次(4-7行),是诗人对“诗人-思想者”近期生涯的关照及形象的描述。“疼痛”自然来自生活的困窘,来自社会的挤压,就像火烧到肌肤那样的疼痛,于是“奔跑”,大步地跨越自己,高举自己的思想(自然有思想著作出版了的)“奋勇奔突”。诗人在一次回答采访者时说“我一生中只有一种勇敢,勇敢地盯住细节。我盯的时间越长,越为细致,那个庞然大物所能给我的心理压力就被我排除了。给我疼痛的那个生活部位,我并不作疼痛理解了。这是我反抗的新方式。”这段话无疑对我们理解“奋勇奔突”有很大帮助了。
第三层(8-10),是对“诗人-思想者”形象的肯定与欣赏。不再是前期的“火炬手”,而是质的飞跃成“火炬人”了,成了一个想清了人生意义(早经“知天命”了)的奋勇前行的思想者了。写到这想起西方那幅著名的称为《思想者》的美术名作。而诗人的这首《火炬人》,则是“诗人-思想者”的诗意形象的生动写照。
补充说明一点:本诗中,人称代词先用 “他”,再用“你”。用第三人称代词“他”,就有了很客观的阅读效果。这是诗人隐形回眸前期的个人写诗生涯,效果很客观;后用第二人称“你”,是把近期的个人思想生涯推到近处来审视了。而把本来很典型的抒写“自我”的第一人称“我”空白出来,留给了读者。这应当是隐藏自己的一种技艺吧?
2012-5-20于沪
火炬人
梁小斌
为了火炬在手的荣耀
这位火炬手在慢跑
甚至原地踏步
忽然手上疼痛到头顶
原来火焰在熄灭前燃到了他的手指
迫于疼痛他奔跑
他高举燃烧的手臂奋勇奔突
火炬手终成火炬人
至此
你是第一个见到火炬人的人
2012.5.17

138195 ┿ ┿ ┿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4 09:33 , Processed in 0.38075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