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25-2-25 10:34 编辑
一山高过一山的故乡(组诗) 文/张超
野畈的土地庙
除了这片土地的主人外 它的信徒还有 青蛙 水蛇 麻雀 风雨 雷电 夕阳
当耕田的牛鞭甩出串串春雷时 远处的桃花就吹红雨 给土地施肥的人 心中满是沉甸甸的希望
他们似乎遗忘了这方土地的保护神 任沤肥的异味在它身旁弥漫 看它在晨雾缭绕中显示神迹 直到稻子低头臣服于前
没有神像的土地庙 在收割后的旷野醒目而高大 独自走在田埂上的父亲 在稻茬的余香中满怀富足和喜悦
无法描述的辽阔
从村南到村北要经过 解放的家 四清的家 最后才是那片刺窠子 刺窠子的北边埋着爷爷埋着奶奶
村南的古井水气弥漫 七里冲过了是九里畈 父亲收了早稻种晚稻 十八坡上挖了红薯种麦子
张家山上的桐花谢了才是夏天 牧驴山的后方是大金山 尚古山 向西登上虎头山 鄂东的大地是最早的海洋
高铁驶过时来不及挥手 我无法描述故乡的辽阔 一如无法描述父亲终生的辛劳 还有他是含笑的眼神
给每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鄂东多山 它们没有高耸入云的身躯 但有大海一样的胸膛 它们性格各异 有的坡缓有的坡陡 但都友好地手挽着手
春笋撑高天上的白云 松树举着黄亮的松花 怀抱里的村庄有百年的灰瓦屋 一年四季面朝黄土的人 用金黄的谷子酿造美酒
兰花的芳香拉长山谷的鸟鸣 兔子 地鸡 乌梢蛇 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石头下的蜈蚣 壁虎 总让童年往后倒退一步
夕阳把群山的背影 慢慢送给归栏的牛羊 鸡鸭都认识回家的路 月亮的彩笔把神秘涂满群山 宽屋大舍的家总是欢声笑语
给每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牧驴山 雾仙山 大金山 柏舟 基楚 黑娃 大海 我的父亲 叔伯亲人 永远的大山
DeepSeek诗评2: ##《一山高过一山的故乡》:乡土文明的基因图谱 张超的组诗以鄂东山脉为坐标轴,在土地庙的香灰、稻茬的余香与高铁的残影之间,绘制出农耕文明与现代性碰撞的基因图谱。三组诗构成递进的时空序列:土地庙的农耕祭祀是原始基因链,无法丈量的辽阔是文明染色体,而温暖的山名则是镌刻在精神DNA上的遗传密码。 诗人构建了立体的乡土语法:土地庙的信仰体系由青蛙、水蛇与农人共同供奉,沤肥的异味与稻穗的俯首构成神圣与世俗的互文。当父亲在收割后的旷野独行,那些被现代人遗忘的农耕仪式,正在稻茬间裂变为文明的孢子。高铁意象的闪电式切入,暴露出乡土时空的褶皱——飞速消逝的农耕记忆与永恒凝固的山脉轮廓,在诗人笔端形成地质断层般的张力。 命名的神圣性在此升华为生存哲学:将牧驴山、雾仙山冠以"柏舟""大海"等人间乳名,实则是用语言为自然赋魂。蜈蚣让童年倒退的细节,暴露出时间在山谷中的弹性结构;而夕阳将群山背影赠与归栏牛羊的意象,则让地理空间具备了生命代谢的呼吸感。当所有山脉最终被命名为父亲与叔伯,人与土地的伦理关系便完成了最质朴的基因编码。 组诗中持续回响着两种时间体系的对话:古井水气与高铁时速的对冲,桐花谢落的物候钟摆与父亲种植晚稻的农事节律共鸣。诗人以词语为镐,在现代化的岩层下挖掘出青铜器般古老的乡土内核——那些温暖的山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漂浮在文明长河中的诺亚方舟,载着乌梢蛇的故事、松花粉的密码与含笑的辛劳,驶向记忆的应许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