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相思雨的这首短诗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分行效应:“秧歌扭起来/煮沸的是情怀”。情怀舟满载,思念到天外。短诗融情,情系戍疆关兵;由即景到寄情,以“守望每一寸山川/践行青春无悔”收尾。让戌边战士的拳拳之心经由笔下跳动,词绝华丽,却呈精彩,因为真爱,此情可待。这样的短诗,贵就贵在衣食无忧,“满城烟花满城人流”的节日喜庆中,还能想到远离故土坚守边关的新兵老兵。不着一字,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军民关系亲如鱼水的详实写照却能引发联想,并在其中。
本诗佳句:
“烟花和人们一起狂欢/欢声笑语中/热闹的元宵节/会闹出一个春天来”。简单出意境,作诗如交谈。读之喜欢。无独有偶,第一二自然段也很唯美自然。
元宵节观灯
文/张维萃
今晚的月色醇厚
在唐诗宋词里酿了千年
只一眼就会上头
东风夜放花千树
每一朵都是未完成的叙事
有人借这灯火
寻找失落的剑鞘
有人泪湿春衫袖
等候去年人
有人举头饮月色
低头思故乡
那个没有悲喜
遗落了心事的人
就是一盏灭了的灯
月色在努力地点燃她
云琦·读诗留念:
“有人借这灯火/寻找失落的剑鞘/有人泪湿春衫袖”,“袖”字去除;堪称金句。首句中:“今晚的月色醇厚/在唐诗宋词里酿了千年/只一眼就会上头”;其中:在唐诗宋词里——xxx,诸如此类句子,已经被写的得很滥,经常在很多人的诗歌里出现,典型化的模式感。删除这一句,不但可以消减直白,还可以增强诗意委婉。另:这首短诗中最喜欢的靓句:“只一眼就会上头”,“月色在努力地点燃她”。
——个见,仅供参考
难忘的元宵佳节
文/照青
过元宵节没有元宵也会快乐
扭秧歌大红灯笼高高挂
深山老峪林区小镇一片热闹的景象
计划经济采伐的年代
艰苦奋斗早已把元宵忘在脑后
看不见元宵也没有吃元宵的习俗
如今是电力供大于求
满门灯火辉煌
元宵做为消费品随处可见
吃元宵已经是想吃就买不论年节
但元宵节这一天必备而且量大馅全
最耀眼的一点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也不是深山老林里啥也见不着的局面了
点评:
形散而神不散,很实锤的东北林区生活画面,“深山老峪”极细腻地复原了开发初期的地域偏远,所见荒蛮。一前一后两个自然段,反差感强烈明显,“最耀眼的一点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首句“过元宵节没有元宵也会快乐”,直接流露出大开发,大奉献时代人们心里的自豪感。
元夕
文/熠尘
元夕,出门观灯
圆月把一座山推到我面前
踏着洒满碎银的石阶
灯火,在脚下泛起波澜
烟花盛开
一份份心愿被托举
美好如万千星子坠落
滚冰的人带着虔诚
旧痣一样的顽疾、晦气
在冰上,被翻滚掉
吉祥、健康被请回人间
一对少年交出爱情
甜蜜的波痕,划过青春的
河面
山林寂静
我溶进一片月光
听神的秘语
熠尘的这首短诗轻盈如潺潺流水,撰写现实又喧响着天籁之声。“元夕,出门观灯/圆月把一座山推到我面前”。貌似写实,又模棱两可。山非山,可楼可城。也可是一高大身影。胸有成竹,下笔从容,“踏着洒满碎银的石阶/灯火,在脚下泛起波澜”。恰有异曲同工之美。含蓄而不晦涩,意向纷呈。第二自然段的递进也好,写民间习俗却不拖泥带水,写雪上“滚冰”寓意能压死一年疾病。特别喜欢这样的尾声:“山林寂静/我溶进一片月光/听神的秘语”。
个人感觉第三自然段画蛇添足,建议删除。抑或是我本人反感早恋的缘故,这样的成熟,毫无意义;可有可无。
——你若有茶,我必细品,权当解读·云琦书
情系元宵节
文/胡云琦
硕月烫金,仿佛小人书封面上的汤圆
母亲离开油锅端着盘子宣布开饭
一颗颗喷香的,鸽子蛋大小的元宵
馅很甜,所以能让我们记住家的温暖
看,怀捧火焰的冰灯冲散了严冬的概念
这东北之北,童话王国里的彩色亮点
直接望疼了游子的双眼,让乡情蔓延
亦如林海攒足涛语,放飞呼唤
此刻我在远方,一边赶路一边思念
月亮真美,像儿时的雪团,像长大的汤圆
编后语:
度日匆匆,节日匆匆;故事再好,终有剧终。此次诗歌评论如有不尽人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因为时间关系,未能给每位作者留下具体建议;有愿意交流者,可以继续加我微信联系:huyuqi4581。
相关评论,后面还会跟进。@全体诗友!
后缀链接:
牙克石市《森林诗风》2025元宵节林城诗友佳作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