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1
收起左侧

737、最亲情的词语是“黄土地” ——学习心蝶长篇散文诗

[复制链接]

1758

主题

6201

回帖

50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高质墨客优秀会员北京诗人贵宾驻站诗人

发表于 2021-2-2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37、最亲情的词语是“黄土地”
——学习心蝶长篇散文诗《黄土地上》
文/ 山城子•李

先学情旨。
情旨乃诗的内核,不可或缺的。
见到“黄土地”这个词语,如同见到北疆的“黑土地”和南陲的“红土地”,都一样感到亲情、亲切。毕竟是土地生长的五谷杂粮,繁衍了我们这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养育了数以十数亿计的炎黄子孙。
今读散文诗大家心蝶的长篇系列散文诗《黄土地上》,尤为亲情亲切。因为诗人所歌咏的黄土地上,承载的是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汗水与期望。所以,歌咏黄土地,就是歌咏劳动人民。这就是情旨所在。
“每一枚叶片,写满风尘。每一粒稻谷,装满沧桑”(摘自《黄土地上•稻谷》)这样的复沓排偶诗句,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青铜般凝重的脸。历史的主人呐,是他们养活了所有的人。
“挽起发髻,我是陕北的婆姨,抱紧庄稼村庄。省略的符号,读出鸟语花香。我喜欢山丹丹,简单的火焰,如象形文,舞动茁壮灿烂。它是大地怀抱的花朵,在黄土坡上追赶娃娃,还有失神的月亮” (选自《黄土地上•民歌》)
这里诗人直接给出了一位勤劳勇敢朴实的农民形象。说“喜欢山丹丹”,就是喜欢这位山丹丹一样的黄土地上农妇啊!“在黄土坡上追赶娃娃,还有失神的月亮”,苦辣酸甜都含蓄在里面了。
“河水敞开的胸怀写满心跳,无数血脉敲击盛开的声音。时光尽头,世界没有凋零,在果实中沉淀激情过后的理性” (摘自《黄土地上•稻谷》)
自然,任何文学体裁与题材都是现实的折射,我特别喜欢这段很现实的抒情。为什么“心跳”,是“包产到户”了吧?为什么“盛开”,是免去一切税费,还给补贴把?当然是前所未有的“理性”了。
情系农民,旨在颂扬。这就是诗之核。有了核才有重量,没有核的作品,外表弄得越花哨,就越是轻飘飘的毫无价值。心蝶是深谙这个道理的。
再学语言。
毕竟诗是语言的艺术之一。它既要区分于以甩包袱为特色的小品与相声,更要区分于以押韵为主要特色的快板书与唱词。诗的特色是分行的密集的精炼或简约、含蓄或朦胧、新颖或陌生、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灵气智慧、跌宕跳跃、极有张力的语言呈现。诗不仅以此区分于小品相声快板唱词等语言艺术,而且也以此区分于小说、散文、戏剧脚本、报告文学、杂文等文学体裁。
读心蝶的散文诗,她的语言无处不在呈现诗的语言特色,亦即诗的本质属性(简称诗性)。下面是我学习的纪录:
“卡在喉管的红,一丝丝吐尽
任雪敲打头颅,瞳仁逐渐涣散
也要把手中血红的诗集,放在
春天的门坎”(摘自《黄土地上•梅》)
这里的“喉管”“头颅”“瞳仁”的搭配成句,是一系列简洁的拟人,遂使句子生动形象起来,而且呈现了灵气智慧。紧接下来又是一系列简洁的比喻,遂使句子继续呈现了生动形象与灵气智慧。这就是诗性语言。
“而原野中的生命,始终咬紧饥饿的荒年,朝向土地。无数朝代过去了,还保留枯瘦渴望的姿势。他们比原野更寂寞”(摘自《黄土地上•货币》)

这是心蝶诗中很朴实的一小段了。但依然很诗性。实行的呈现以此表现为:“生命”是拓展了的借代格的运用。“咬紧”则是动词的拟物式活用,遂使非物态的“荒年”也有质感了。而后面的“枯瘦渴望”的移就格的运用,是句子呈现新颖灵气的原因。至于最后的“寂寞”,对于“原野”来说,又产生了拟人的阅读效果。
“你问什么诗能千古绝唱,五千年风雨不变
除了母亲的名字,还有什么不能成为糟粕
仗剑江湖,心中藏满母亲的叮咛
迈着山岳的步子,见证风雨雷电,沧海桑田
身上的纹理,是母亲血液的流向
弯曲成疼痛”(摘自《黄土地上•青铜器》)
这节诗,很通俗易懂了,但所呈现的依然很诗性。先是设问格的运用,很有力度,且在回答中非常简约而艺术,并用了人人都明白的借代格。动词“藏满”则用了拟物式活用,这样语言就呈现了新颖智慧的阅读效果。而名词“山岳”的比喻式活用,充满了张力。最后“纹理”的比喻很形象,一幅中国地形图一样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疼痛”的比喻义尤为深刻。以上无疑也是诗性连绵了。
请看心蝶的每一段诗,每一篇诗,就可以体会诗性是什么了?简单说,诗性就是诗语言的艺术性——其艺术性表现在行文中密集地呈现出的精炼或简约、含蓄或朦胧、新颖或陌生、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灵气智慧、跌宕跳跃、极有张力的语言呈现。
后说创新。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是我阅读学习心蝶许多散文诗作品所体会出来的。
其一就是语言创新。其实现方法是在各种语境中巧妙使用积极修辞,拓展积极修辞,乃至创新积极修辞。这在学习她的作品的语言的记录中已经很明确了,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就是形式创新——这点应当所有读她作品的人都看到了的。就是她的作品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散文诗,而后面是自由体诗。这让我感到很新鲜,而且,后部分总是前部分的升华或果实。
2014-6-26下午于贵阳。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2 01:47 , Processed in 0.06730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