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收起左侧

以阿瑟·柯南·道尔的推理方式还原“森调”生活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138

回帖

3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21-1-1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jpg

以阿瑟·柯南·道尔的推理方式还原“森调”生活        
——重读李秀君小说《迷山》偶获
文/胡云琦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在以小说形式言情状物、反映北方林区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里,乡情作家李秀君的一篇《迷山》无疑是重若丘山之作。
      欣赏她天衣无缝的文字组合,每一次捧读经她构思成文的短篇小说,都好像是身临其境地观看她在眼前表演织毛衣的绝活。
      娴熟,精准、情趣丰盈,牢不可破;是她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
      古木森森中、愈发瘆人的妖风怪异地重复山魑的呓语,万树丛林忽然抽搐的魔爪挡住苍穹。就在这阴冷惊扰、夜深更静,迷山人瑟瑟焦灼的时刻;一只饥饿很久的野熊参与进来,要把这两个会思考的活人,当成可以大嚼特嚼的香饽饽。
     ——遇到鬼打墙了。

     第一天
     李秀君笔下的迷山者命运坎坷就此泼墨:初夏,大兴安岭白天的气温有点闷热;树林里猫头鹰和不知名的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一只可爱的小花鼠在头顶掠过。
        在戴着神秘面纱的大自然面前,身背干粮,百米绳,水靴、小斧子、卡尺、罗盘仪,肩负草绿挎包、军用水壶的王二和小陈,经过一天的野外作业,正要准备返回三十里沟第二采伐工队的时候,突然发现利用磁针确定方位的罗盘仪坏了。由于失去了行动指南,所以两个人只好凭经验向回摸索;天渐渐黑下来,不断翻山越坡的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匆匆跋涉,不但没有走出森林,反而回到了步行原地。万般无奈中,二人只好砍几棵小树架在附近的一棵大树上。聊做木屋,住下来休息。

     第二天
     也就是次日,历经一场彻夜小雨的涤濯;早晨的山林湿漉漉的。
     缭绕的朝雾渲染出辨别方位的难度。但是,急于找到小工队驻地的两名迷山队员已经顾不上许多;为了挑战身上食物所剩不多的窘迫、连同生命本能不甘坐以待毙的条件反射;促使他们拖着疲惫尚未完全解脱的意识再次上路。于是,令二位感到寒碜的画面随之提升:意料外的邂逅惊心于途,骇人动魄——
        熊出没;再次带来了生存危机与无边困惑。前一天各自发现却执意不说;都想减轻对方担忧的心理防线被公然打破。从而也使小说《迷山》主人公的历险忐忑从精神折磨转变为现实折磨。与此同时,给人带来希望鼓舞和美好憧憬的爱情也在两个人的内心深处得到了柔媚映射。

     第三天
     悬疑仍未定格。
     松树还是那样的松树,桦树还是那样的桦树,连山下的沟塘子仿佛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经过与野熊打斗与死神较量的小陈瘸了。
       求生路迢迢,举目恨遥遥。谁来渡我?
       明知错了,又不得不走。彼此间心里的搀扶犹如时针和忙针的无数次重合,遗憾的是,继续走下去的涅槃、火的熄灭与风的吹拂;均像一块坏表的徒劳全是错的。表还是那样的表,指针还是那样的指针;唯独缺少的是、一只回天妙手的重拨。

      第四天
      食野菜果腹,汲河水止渴的陈、王二人摇摇晃晃形如破车。
      不知走了多久,王二听到了五零集材拖拉机的马达声!
      ——喜从天降,看到救星的王二背着小陈,拄着树棒,大喝一声!踉踉跄跄地迎着马达声走去,他看到了一辆红色的拖拉机拖着一根大原条在不远的地方行驶。王二拼尽最后的力气,走到林间的集材路上,倒了下去……
     读到这里,李秀君的短篇小说《迷山》里的主要情节基本告一段落。回味细品间特赞其浚神通思之拓,记得马尔克斯将毛姆列为最钟爱的作者之一。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乔治·奥威尔称:毛姆是“影响我最大的现代作家,我深深地钦佩他摒除虚饰讲述故事的能力”。

      摒除虚饰、如何使我笔下的小说超越只就生活本身的复原与赘述概括,是李秀君创作小说《迷山》的前期斟酌与反复思索。  
      而我想说:我喜欢她的这篇《迷山》,好比马尔克斯将毛姆列为最钟爱的作者。

      毫无森林调查生活经验与工作经历,却硬要追根溯源、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森调”工作不为人知的专项业务;具体操作。
      这给局外人李秀君的小说创作带来很大阻力。
      可喜可贺的是,经过长时间持之以恒的辛勤努力、并以阿瑟·柯南·道尔塑造神探福尔摩斯的推理方式去还原“森调”生活,通过向“森调”队员的多方打听,不耻下问;通过充分发挥想象力、潜心创作,不仅使李秀君创作的反映“森调”工作的短篇小说《迷山》能够完美出炉。同时还被业内外众多文朋诗友看好,最后发表于享有盛誉的呼伦贝尔文学期刊《骏马》杂志上。
       如果你不了解李秀君,单看小说;你一定不会相信如此难得地反映森林调查工作的精彩小说,竟然出自一位美女之手。而且,表现手法又非常专一,唯美独特——
      《迷山》的故事原型是一件发生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真实往事。1984年,李秀君所在的林场有两个森调队员在踏查作业时不慎走失;其中有一个队员是作者李秀君闺蜜的姐夫,被“黑瞎子”把脸给舔伤了,迷山十五天之后才被找到。处于昏迷虚脱状态下的他虽然毁了容,万幸的是捡回了一条命。这件事对李秀君的启发很大,从那时起;她就立志要写一篇反映森林调查队员的文学佳作。

      《迷山》从其乐融融的普通林区人家的生活开始展开回忆,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对两个失踪森调队员历经劫难的始末描写;以朴素自然、详细贴切的文笔,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已逝岁月的密林深处。故事中两对情窦初开的森调青年经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秘密相思,发展到我想爱你时,恰好你也能够爱我,小说中人物小陈的意中人蓝芩,得知小陈的脸被野熊舔了之后,依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去医院看他,并且最终双双走到一起的完美结局,讴歌了不受外貌变化影响的人性美,读后令人拍手称快。从现实到过去、时间跨度纵深,意义深远。由于详略处理、取舍得当而引人入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内蒙古引以为豪的东林西铁自然资源,因为大量开采的既成事实,已不容乐观回忆。如何把过去了的生活写成书籍,给后人留下一笔物资之外的精神财富,进而得到空间展示,始终是林区作家和文艺工作者长期深思的重中大事。感谢《迷山》作者李秀君多少年如一日的不馁坚持,《迷山》清泉般的流式,能够注入北方森林文学的大海,不但对林区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山外读者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人的饮食起居、勇于创业等方方面面的好奇加深了解;熟悉和认知。为李秀君鼓掌,祝愿她以后更多的小说作品,都能像《迷山》一样别开生面;因为对创作素材的运筹帷幄,从而使故事情节的展开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淋漓尽致......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2 01:33 , Processed in 0.14426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