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1|回复: 4
收起左侧

商丘寻古迹 情思入诗心——简评柳歌的《火神台》《香君楼》《张巡祠怀想》

[复制链接]

61

主题

684

回帖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发表于 2014-2-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商丘寻古迹  情思入诗心
——简评柳歌的《火神台》《香君楼》《张巡祠怀想》
文/  张玉书
一、飞越时空的思绪
      《火神台》这首诗写得沉稳,想象丰富。表达自如。引领读者沿着诗人的足迹走进久负盛名的商丘。引领读者顺着诗人的思绪走进深沉的想象境地。引领读者一起倾听遥远的历史回声。引领读者观赏那幅泛黄的布满斑斑痕迹的历史画卷。引领读者面对火神台,读它的童年。读它的丰厚,读它的青春,读它的韵味,读它的庄严,读它的巍然,读它的悠久。
    “一如所有的圣徒,面对图腾心情,无法平静”这句写得相当好。照应了前面的铺叙,凸显了火神台的高耸。这一节一开始就牵引了读者的赏读欲望。这是一种创作的技巧。第2节笔锋一转。写出了火神台悠久的历史,也写出了出自内心的真切的感叹。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有眼不识泰山”其中“隐匿”“匍匐”用得很精妙,诗人通过反思,通过自己的渺小和伟大对比,低和高的对比,进一步突出火神台的威严与神圣。第3节承接上面的抒写,来一个漂亮的过渡,又突出了一个“高”字,一个火箭抵达的高度。第4节中的“依稀”一词用得精当,可见作者平时积累的词汇丰富,信手拈来是好词。作者善于运用具有张力的语言。把读者又一次带进遥远的岁月隧道里。感受悠久历史中残留的场景。感受那几经变迁的沧海桑田,还有那积满历史尘埃的黄土堆。让人看到那一朵燃烧着希望的火苗。第5节三个“毕竟”用得恰到好处。两个“假如”用得得体。进一步拓开了诗歌的层面,让读者不尽的思绪飘向远方,留给人一串深沉的追寻。结尾一节写得简约升华了浓烈厚重的诗意。结得巧妙,结得自然,结得灵动。
(附柳歌《火神台》原作)
大地放低了身段,让火神台愈发的巍然
直至它上面的建筑,能够进入白云
站在它的对面,我只能仰起头来
让视线倾斜,使呼吸平静
让心跳变得更加富有韵律
一如所有的圣徒,面对图腾
心情,无法平静
已经四千年了,距我仅有百里的地方
一直屹立着这样的一位火神
我一向隐匿于乡野,像一株小草
匍匐于低处,绝没有想到
伟大与崇高,竟然就在我的身边
如此之近
这让我有了一步登天的感觉
拾阶而上的时候,我仿佛
足踏一朵祥云,身上的衣袂飘呀飘
—竟然就真的飘向了天空
飘向四千年前,依稀看到
一幅远古的场景:滔天的洪水
漫上了洪荒的土地,而一朵希望的火苗
就在这样一个黄土堆成的高台之上
顶着交加的风雨、叱咤的雷电
飘忽不定
毕竟,风雨息了;毕竟,洪水退了
毕竟,那朵希望的火花,依然
盛开在阏伯的手中
假如风雨不止,假如洪水,继续
漫上土堆,那一朵飘忽的火苗
倏然熄灭,还有没有历史之中的先人
以及立于历史之外的,我们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一颗悬起来的心
立马,收的更紧……
二、触摸隐藏在香君楼里的故事
    商丘揽胜之二《香君楼》,整首诗只有17句。简约中蕴含着浓郁的意味。诗人飞越历史时空,拨开迷蒙的意境,由眼前的景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座历经风雨洗礼的小楼,把一个久经传说的人物,把一串凄厉忧伤的故事。用特定的镜头再次呈现出来。带给读者遥远的回顾和不尽的思索。诗人笔意纵横。张弛有度,灵巧地切入诗歌的内核。让读者顺着诗人那长长的思路,轻轻地走进抖满历史风尘的小楼,感受岁月的流逝。感受商丘古城那撩动游客千般思绪的古迹风物。让读者站在一轴浸染着浓重色彩的历史画卷中,细细地寻找曾经失落的梦想。寻找那粉红的桃花扇
,寻找那编织在扇中的缕缕情丝。让读者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收拾那沉下而有泛起的那朵浪花。风沙吹老了岁月,但是吹不走《桃花扇》在人们心中的印记,吹不走人们对李香君的深切的追思。诗人用平实而厚朴的文字,构成一首意蕴丰盈的诗。正是:巧将历史为背景。情系笔端入诗心。
    第一节起笔娴熟,把读者的目光引进斑斑足迹的小楼,脚踏那块厚实的土地,抚摸那镶嵌着浓重色彩的墙壁,抚摸那排列整齐的栏杆,也让我想起“小楼昨夜又春风”,想起小楼里失落而又重生的故事。这一节中的“枝头上的桃花缤纷”写得相当巧妙。勾起读者纷飞的想象。与题记中的那段文字相吻合,意象的嫁接自然得体不露痕迹。其中一个“缘”字画龙点睛,道出了“缘来缘去总是梦”的感叹。
    第2节顺接上面的“桃花缤纷”诗意又进入一个新的层面,我喜欢“咳出了血的殷红 已经绽放了三百余年”。特别是一个“咳”字生动形象,一字传神。让我又联想到《红楼梦》中那些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相思成疾,相思成泪的心酸故事。“三百年”这个数量词。洞开了遥远的时空,证明“香君楼”的古朴和悠久,“肃然起敬”写出了诗人出自内心的一番感触。
    第3节的文字,婉约中见沉稳,沉稳中见鲜活,鲜活中见精妙。“不易碎的”与前面的两个“易碎”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了一把扇子的传奇,以及隐藏在小楼里平凡而耐人寻味的故事,还有那解不开的百世肝肠。相思依依。缠绵依依,这是古代爱情故事中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触人心弦的悲伤离合。这是古代戏剧中催人泪下的情景和侧影。苏东坡与王朝云曾经“固守小楼成一洞”的爱情缠绵。化成东坡亭里“百尺江楼飞柳絮。一亭湖月冷梅花”的佳句。引起游客的关注和遐思。
    第4节中的两个“不能碎”,一个是温暖的梦不能碎,一个是千年的约定不能碎。写出了诗人积存在心中已久的愿望:愿商丘这块厚实而炽热的土地上的古迹永远存留,让“香君楼”永远叠映在人们的心里。让那些缠绵的故事永远流传。
      纵观全诗,诗人把“香君楼”引进诗歌。让读者勾起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追思。去触摸那香君楼的故事。
                                   
(附柳歌《香君楼》原作)
---香君楼位于商丘古城之内,系<桃花扇>女主人公李香君的旧居.
走上小楼的日子,枝头上的
桃花缤纷,其中的一朵
仿佛与我有缘,一定是那个
三生石上有过约定的人
为了一个约定,一朵桃花
在一柄扇子上,咳出了血的殷红
已经绽放了三百余年,依然
灿烂的,让我肃然起敬
山河易碎,秦淮河上的月光
易碎;不易碎的,是三百年来
关于一把扇子的传奇,以及
这个小楼里,曾经缠绵的爱情
那个温暖的梦境不能碎
还有,那个千年的约定不能碎
就是碎了,也要点染成一朵
傲骨的桃花,在青史里
逆风而动
三、打开历史倾听深沉的呼吸
    商丘揽胜之三《张巡祠怀想》,又以新的构想和表达方式发表出来。带给读者遥远而深沉的思索。撩动读者对商丘历史的浓郁兴趣。
    翻开色彩斑斓的历史卷轴。我们对商丘有了一些了解。商丘作为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城市。经历了漫长的蛮荒年代。从苦难的挣扎中走向新生,走向文明。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也可以说是俊采星驰,人文蔚起。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可歌可泣的人物传纪。拨开尘封的卷迭,让人看到古代战争的烽火岁月,看到莽莽丛林中堆积的灵魂。看到灾难曾经折磨着无辜的百姓。一页页滴满血迹,一行行蓄满眼泪,一字字渗进悲壮。一个个历史人物令人追忆。一桩桩历史事件令人追溯,一幕幕历史场景令人追思。在商丘这块土地上。留下历史的痕迹。留下历史的风雨,留下历史的风物。这块土地上有许多不同形式的纪念和难于忘却的纪念。文人武士的故事载入史册。为后人景仰,供后人缅怀。张巡祠就是其中的一个见证,见证了1300年漫长的历史。它虽然不能说像宫殿式建筑的豪华气派和金碧辉煌。但它以自己独特的风貌长存于天地之间,矗立在商丘人的心里。我想:诗人柳歌怀想的是历史的事实和人物,怀想的是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他追寻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想象。他追寻的是一种精神存活的真正的意义。这首诗写得深沉。诗人以唐代安史之乱中一场著名的保卫战:血战睢阳为背景。写出了那场腥风血雨的战争的残酷性。牵引读者从深沉的意境中去感受诗歌的内在含义。这首诗在沉稳的叙述中去引发联想,在联想中去感慨。从感慨中去抒情。
    第一节诗人匠心独运,场景的铺设大处着笔。阔大中见细微。一开始就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画面。立体感相当强烈。把一个抖满风尘的历史镜头巧妙地拉近距离,拉到读者的面前。“走进.......仿佛走进......”渲染了一个严峻而冷酷。恐惧而厌恶的战争场面。从“城内——城头上——城外——大门的石狮”层层深入,环环紧扣。“横刀立马”“十里鼓角连营”营造了一个杀气腾腾的令人胆战心寒的气氛。大雪压城城欲摧,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凄厉而阴暗的情景,“无处遁逃”突出了那场战争的惨烈与可怕。
    第2节承接紧奏。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迷失”,“扼住”,“席卷”,“抵达”,“试图”,“染指”这些词语用得恰当,用得生动。其中一个“却”字转折自然,衔接顺畅。还有这一段中的专有名词串联得体。“大唐——胡天——睢阳——长江——江南”
    第3节的数量词用得准确。“一个”,数千“,”四百“,“十个”,“十几万”,让读者透过这串数字,去追寻1300年的那场战争的情景。其中两个形容词用得好。一个是“弹丸”,一个是“文弱”。诗人用极其沉重笔墨和心情写出当时战斗的惨烈和残酷,据史料记载:“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又亲杀自己的爱妾给将士分食;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张巡、许远死守睢阳,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江淮及江汉的保全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来源”
    这个史料引发出一个值得冷静思考的主题:睢阳里被守军吃掉的老弱妇孺,不正是最该受到保护的人么?他所甘心捍卫的又是什么呢?无论是正义的战争还是不义的战争,百姓的生命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4节结尾部分写得真好。“如此情景........丛林”其中“藏匿”一词用得相当形象。突出了当年那场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无法逃脱的命运。“莽莽”一词照应了上面所说的“蛮荒”。这一节由叙述转入想象,让诗意在更迭转折中进一步得到凸显。最后一节照应了开头的章节,“走出.......仿佛进入..........”的句子形式与第一节相同。但表达的意义不同。一个是“惨烈的战争”一个是“温柔的梦境”。接着笔锋一转。“我不知道.....杀戮”结尾几句特别有意味,“那时的我..........被吃的人。”我很喜欢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一串深沉的思考。战争是残酷的,人类何日才能停止厮杀?人类何日才能共享太平?诗歌的意义就在这里。这一节写得相当精彩,值得共同赏读和感悟!
    这首诗巧借游览张巡祠展开丰富的联想。由一个人联想到远古的战争。由战争联想到人类,联想到人类的和平。立场观点明确,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附柳歌《张巡祠怀想》原作)
走近那扇朱红的大门,仿佛
就走进了那场惨烈的战争
城头上的白云,向我横刀立马
城外的青纱帐里,埋伏着
十里画角连营;门旁的那对石狮
流露出的杀气,足以让我
这样一个文弱的书生,无处遁形
那时,大唐刚刚迷失于一场
盛世的梦里,梦醒时分
却被一场胡天的风暴扼住了喉咙
飓风席卷着漫天的沙尘,抵达睢阳
试图饮马长江,染指江南
大好的风景
睢阳,一个弹丸之地
张巡,一个文弱书生
区区数千人马,大小四百余战
鏖战十个月余,斩敌十几万人
若不是青史记载,白纸黑字
我——断然——不会相信
让人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城内的
老弱妇孺,竟然充当了守军
果腹的军粮;饱餐了同类之后
再去吞噬那些,对垒的敌人
如此的情景,让我恍若身处那个
蛮荒时代,孤身一人,藏匿于
杀机四伏的,莽莽丛林
1300年之后,当我走出了那扇大门
仿佛进入了另一场,温柔的梦境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盛世,此后
是否会有另一场血腥,恭候着我们
那时的我,是立于城头,还是伏于郊外
我,是吃人的人,还是被吃的人

138206 ο ο ο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130

主题

4985

回帖

23

精华

贵宾

Rank: 4

北京诗人版主

发表于 2014-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读细致、精彩。
顶!

138623 ⑽ ⑽ ⑽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684

回帖

11

精华

高级会员

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读细致、精彩。
顶![/quote]
谢谢版主第一时间的鼓励。问候你。

138850 ひ ひ ひ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4145

回帖

5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北京诗人首席版主

发表于 2014-2-1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学习好诗好评!

138350 ヵ ヵ ヵ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08

回帖

1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4-2-23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好诗美评!问好!

138582 ⑷ ⑷ ⑷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5-7 10:42 , Processed in 0.964231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