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47|回复: 0
收起左侧

安康诗歌的“四级跳”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945

回帖

23

精华

特邀评论员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9-12-2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安康诗歌的“四级跳”
文/叶松铖

对于安康诗歌,我们历来缺少一种理性的分析、缺少一种包容的心态,同时,我们也俨然缺少一种回望的自信。由于我们的“缺少”,造成了诗歌评价体系的基本缺失,造成了自身对诗歌发展“履历”的淡忘和轻慢。其实,我们今天说安康是陕西诗歌的重镇,这是就诗歌队伍的构成以及诗歌创作的面貌而言的,它还不能代表我们的诗歌水准。衡量安康诗歌,要把握整体性,要熟知安康诗歌成长的前因后果,要将每一个时段的光环链接起来,从横向和纵向上来梳理诗歌行进的足迹,我们既要有远眺的视域还要有回望胸怀:前方充满灿烂,而身后那些消弭的霞光,它们曾经所拥有的辉煌,依然值得我们珍视和敬畏。于是,我的话题就落在了安康诗歌的线性思考上,即安康诗歌发展中的“四级跳”!

然而,我要率先言明的是,安康诗歌的“四级跳”,不是一种理论上的阐述和归纳,我的出发点不在于此。所谓“四级跳”,是指安康诗歌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个体表现,或者说是一个诗歌团队中所涌现出的最优秀的代表。按照这个标准,安康诗歌的“四级跳”就清晰明亮地凸显出来,那些富有温度和热度的名字,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我们视野,摇撼我们的心灵。

安康诗歌一级跳的代表诗人——张宣强

按诗歌创作时段区分,张宣强诗歌的成熟期,应该是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直接引路人是著名诗人党永庵,作为当时《安康日报》的副刊编辑,党永庵对他的教诲和启示是不言而喻的。七十年代末期的安康诗歌队伍,就力量来看还是相对薄弱的,有影响的诗人除党永庵外,真正活跃在诗坛上的诗人只有张宣强、刘培森二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冲破了地域的藩篱和羁绊,频频亮相大报大刊。而作为安康诗歌一级跳的代表诗人的张宣强,他的诗歌成就足以让人刮目。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他的创作历程,会发现他的诗歌渗入了两种可贵的元素,一是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深情的现实观照。这是张宣强诗歌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最结实的体现,因此,他的诗是有根的诗,有根就有丰厚的给养,就有生命的营卫。他的诗歌语言,往往于独特的语境中,能自觉生发出一种清新质朴的韵味,轻灵中透出明快和欢悦。看这首《种豆点瓜》:“大嫂说:‘我种一挂钱串子。’/二嫂说:‘我种一窝金疙瘩。’/三妹说:‘政策落实土变肥,’/四妹说:‘草绳落地也结瓜!’//幺妹不知在想啥?/水汪汪大眼直眨巴/最是嫂子嘴巴尖/撂过话头来逗她:‘四月豇豆攀上架/五月瓜藤爬篱笆/银串铃,金喇叭/吹吹打打/送咱幺妹走婆家!’/(《诗刊》1980年第9期)”这是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家图景,诗人写出了一种自然纯朴的生活情趣,这种情趣热烈中透出诙谐,透出甜蜜的憧憬与向往,虽然直白,但文字却通透、干净,没有半分矫揉之态。从小处着眼,写生活的本真,诗人总能恰到好处地揭示出纯美的诗意内涵:“鸟儿飞,蝶儿舞/错把小院当花圃/小姑子,新媳妇/邀邀约约串门户/穿了多年青和蓝/今日色彩多丰富!//六月六哟,晒衣服/艳阳煦光分外足!/十年的霉气全晒散/新生活的色彩耀眼目/山水风流人俊俏/一幅时代美画图!/(《六月六晒衣服》《诗刊》1981年第9期)也许用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你会觉得它很土,语言太过浅显,与当下的诗歌风尚格格不入,然而,面对这些被田园喂养、被晨露浴湿的句子,我们所标榜的时髦,所崇尚的深刻,其实是何等的苍白和乏味。

歌咏时代,关照现实,是那个时代的诗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虽然或多或少减损了诗歌的艺术性,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情感中所蕴含的爱,是真我的爱,也是超越小我,而走向大我的爱。今天,回头再看张宣强早期的诗歌,我惊讶地发现,他对时代的歌咏、对现实的关照,并非是公式化、概念化的理解,他的诗歌中那种饱满的热度,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张力,那种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律动和跳跃,使他的诗歌克服了时代语境的制约,以自身的艺术光环,卓然挺立。“云中有树/树上有路/好陡哟/九十度!——走罗!走罗!/上树去罗!//群山翻彩浪/青枝喜歌舞/手攀云雾/一步,一步……//——上树来罗!/收小秋罗!/——摘柿子罗/——打桐子罗!——割红棕罗!——挟漆子罗!//刀儿裁红霞/竹竿抖金珠/筐装秋山富/篓盛丰收图!/(《树上有路》《诗刊》1981年第9期)”这是一幅秋景图,语言夸张、跳跃,人与景融为一体,诗意浓郁饱满,秋不仅仅是一幅幅图景,而是一种生活的味道,一种伸手可触的希望。

贴近时代,扎根生活,这是张宣强作为一个本色的乡土诗人不变的信条,也是他对民间立场的自觉坚守。因此,他的诗轻灵而不晦涩,既有感性的铺排,也有理性的升华和提炼。写时代、写生活,绝不机械地复制,他善于发现时代的个性,表现生活中的细腻感觉,于是,好多年过去,他的诗总能穿越时间,个中味道仍然醇厚鲜美:“我艰难地咀嚼,来自土地的金黄、银白和青绿,咀嚼风雨催熟的五谷,渐渐嚼出了泥土和太阳的气味,我梦见自己长成了一棵大树……(《断奶》《青年作家》1985年第6期)”这种来自人世间的母性之爱,既是共性的也是个性的,但诗人把切入点放在了“断奶”上,这种表面的严酷,却被一种内在的慈爱所消解,爱的主旨变得深刻,它渐渐与土地与万物之爱,汇聚在一起,人类的生养其实就是大地的生养……愈到后来,张宣强的诗歌愈接近本色,同时,理性的光芒也愈发明亮。除了《断奶》,这一时期创作的《山路断想》《石花》《山的地平线》等作品,都具有典范的意义。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张宣强的创作方向基本上转入紫阳新民歌的写作上,他是紫阳民歌发掘、整理、创新的集大成者,他先后改造、创作新民歌一百余首,其中三十余首成为歌中经典,至今传唱不衰。由诗到歌,这个过程并不矛盾,这是诗人张宣强极其自然的创作走向。从诗歌到歌词,民歌对他的抚育、滋养、启迪是直接的,这是原始的动力,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因而,他的诗歌或是歌词,都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语言干净、剔透,意蕴丰赡,音乐的旋律悄然潜伏在文字之中,读后舌齿生香、余味无穷……

安康诗歌二级跳的代表诗人——陈敏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诗人陈敏在陕南、在安康具有符号性的意义。这样的定论不取决于谁认不认可的问题,而是就诗歌现象的存在来看,陈敏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否定的高度。历史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和沉淀,才能发现其中的璀璨与明亮,有些甚至要拨开覆盖在表面的东西,才能显露峥嵘,发散芳馨。翻开陈敏那个时段创作的诗歌,诗集的纸张其实已经脆黄、破损,摆放在桌上,无论是《蓝星星》或是《金月亮》都显得小气而又寒酸,然而,诗歌的内在气质能被掩饰和埋没吗?它的神采和品质,依然洒脱、奔放,韵味不减。客观地评价一个诗人及其作品,这需要勇气,也需要良知,好在时间才是最公正的裁判,作品质量的优劣与否,自然有称量的标准和衡量价值的尺度。当然,那个时段的诗人不只陈敏一人,还有很多矻矻行走在诗歌探索道路上的人们,作为诗人,他们皆有不俗的表现,但陈敏是独特的,他是真正的安康诗歌二级跳的代表人物。“诗,从根本上是诗人内在心灵世界的表现,是激情与思考的产物。因此,它的内在底蕴,也从根本上折射出诗人心灵蕴藏或丰富或贫乏。”著名诗歌评论家叶橹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诗与诗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这个说法,对陈敏诗歌的回望,似乎就多了一份自信的可能。那些流淌笔端的,难道不是心灵的泉流吗?“一江春水喂饱了渴望/满目青山长满了律动/是那山雀子们一声吆喝/汉子们、少妇们、走路蹒跚的老婆婆/采茶去/满世界是一片鲜嫩/(《茶乡》《人民日报》1989年7月19日)”现实的世界,被诗意的语言涂抹出来,茶乡的色彩变得葱郁鲜亮,悦人眼目。陈敏的诗对情感的把握,有自己拿捏的尺度,他精细捕捉语言最富表现力的句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弋,随时都能摇曳出一种风韵:“陕南不是关中汉子不是陕北小米/总也有野山野情野味泡在水里/女孩子家都很秀气/总看不够/梦里却很神秘/一江水都是她流不完的美丽/明月朦胧/十分含蓄/(《星星》1987年11期)”这样的笔触勾勒出的陕南,就是一幅和丹青有别的写意画了,看似随意点染,其实韵致已行于笔墨之间。诗是被情感催动的,情是发酵剂。陈敏早期的诗歌,犹如一条宣泄滚淌的溪水,有生机、有活力,更有冲撞的力量和劲道,但诗人在驾驭情感上,并没有任其奔涌,而是控制和收敛,让情感在理性的制约下,回归舒缓与畅达。“女儿红,女儿红/比包谷酒比老婆红火的名字/燃烧得割漆的汉子们眼睛发直//是该火红的时候/便做次新娘子/在秋风唢呐的护送下/羞羞答答姗姗走过/陡岩坎子挡不住/纷纷的岁月挡不住/漂亮得红艳欲滴/流香溢彩得出奇/(《女儿红》《星星》1986年12期)”这样的情感是无需打磨、无需雕琢的,它如浪花飞溅,如炽热的夏阳刺痛肌肤,它酣畅淋漓、粗犷率直……女儿红是一棵树、是一群汉子,是一片热浪,是古铜色的腱子肉,是海碗畅饮的豪迈……女儿红在山里,山里的女儿红无处不在,它是陕南的天空下燃烧的风景……

陈敏的诗中自始至终都躁动着一种不安,这种不安,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可贵的,它使情感不受拘束和理性限制,飞翔的高度与畅游的远近,往往取决于感性的自我表达,它甚至没有约定俗成的线路,它的目的性有时并不明确,立足于陕南,却神游八方,想唱就唱,情感中有迷茫、有醉意、有显露,但不缺火热,不缺旷远的思绪:“朗笑时时舒绽饱满的梦/心灵轻盈信念依旧年轻/而那只跌宕起伏的鸽子/总是衔着一束七彩光/沐浴田野每一阵清风(《人民日报》1991年4月9日)”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无穷无尽的诱惑,于是,就期待像一只鸽子振翮苍穹,鸟瞰生活的全貌,收获一片绚烂的风景。陈敏的诗不遮掩、不隐藏,它就像一块热炭,让人感觉到一种被烤炙的燥热,但你不会拒斥、回避,它的诗歌所饱含的这种能量,有时不免陷于直露,语言粗硬、张扬,由此造成诗意的含蓄被消解,这或许就是后来成为被人诟病的原因。但诗歌所折射的图景,恰恰就是诗人内心的世界的反映,这是一种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对于陈敏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你能看出一个诗人涌动的内心,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不安”,这里面有梦、有情,有对这个喧嚣的世界的认识与思索……陈敏从诗意的懵懂与青涩,渐渐走向壮硕,在那歌如火如荼的岁月,站立成了一种姿态,这个姿态,在陕南、在安康,都将会成为诗歌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其实无需太多,陈敏留下了《陕南》,留下了《女儿红》,这就足够了,因为《陕南》,也因为《女儿红》,我们回望那段日子的时候,就会有咀嚼的味道,就会有熨帖的感觉抚摸灵魂……

安康诗歌三级跳的代表诗人——李小洛

作为安康诗歌三级跳的代表诗人,李小洛的起跳经历了自我蜕变的过程,比起前面的两级跳,李小洛表现的似乎更为完美。回望前面的两极跳,我们会发现,张宣强的诗歌一直带有浓郁的本土色彩,地域性、乡土性始终弥漫在他的诗歌语言中,他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一种极其自然的本真感觉,因此,他无法实现一种理性的超越和脱困,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而陈敏的诗,地域的概念相对淡化,他更多的是面对陕南,面对这方天空下的人和事,他的思绪并没有确定性,时刻充满着变动,充满着对生活的疑惑、对世界的探究和思考,诗情的躁动和流泻,有时将主观感觉无限放大,从而使诗歌的含蓄性减弱,缺乏内敛的节制……李小洛克服了前两级跳的缺陷,她的完美,并不是说她的诗歌技艺,而是说她对自我感觉的把握冷静而又从容,她的诗极少有地域的观念和本土的色素,她眺望世界的角度,不是从平处着眼,而是从高处俯瞰,视角决定了她对生活的感知不再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趋于深邃的理性认知。她的诗已经沉潜于思想的深层中,积攒着爆发的能量,就像一团滚烫的地火,随时都会喷涌。但李小洛的可贵,是她从不放大主观感觉,理性更多的时候限制着感性,她总是蕴藉着自己的情感,而这种蕴藉,使李小洛诗歌语言的张力,总是呈现一种弹性的活力。因此,李小洛的诗赢得了诗坛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而作为一种高度的存在,李小洛对安康诗歌的引领以及对安康诗歌的培育,作用也愈来愈明显。

关于李小洛诗歌的评价问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撰文评说,而评论集《偏与爱》更是对李小洛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在这里,我就不再对诗人的作品进行具体解读。从安康诗歌的一级跳、二级跳再到三级跳,每一级跳其实都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价值认可,承认这种延续性,是为了进一步厘清安康诗歌发展的脉络,发现它在每个时期所闪烁的亮点。而以李小洛为代表的安康诗歌的第三级跳,它的突破性,是前两级跳所无法比拟的。前两级跳的诗人,多受制于时代,他们的视野和境界以及对生活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显得逼仄和浅显,很多作品尚未被理性过滤出来,内涵的单一和单纯,处处可见,这是那个时代所有作品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李小洛的诗基本上是九十年代末期以后的产物,她的写作状态、写作方式乃至诗歌的审美取向,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的诗歌没有早期的那种时代共名话语遗留的痕迹,这是一种从根子上的蜕变。李小洛顺应时代、紧跟时代,但没有成为时代的附庸和传声筒,她的诗带有多元的视角,她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未知,她给予了这个世界最温存的关注。她对人性的揭示,充满着怜恤、充满着一种反叛的思索……李小洛是用世界的眼光看安康,这样的眼光,很自然就在胸襟上体现出来了,在气度上表现出来,这或许是她有别于很多本土诗人的地方。

霍俊明说:“李小洛的诗作与其她女性诗人比较起来,她的诗歌写作更多是一种缓慢的、沉潜的、静思的状态,有着一种凝重的冷色调,这在女性诗人中是少见的。(《暧昧时代的偏爱与坚执》《偏与爱——李小洛诗歌研究》三秦出版社2014年8月)”这或许就是一种诗歌内蕴的体现,而完全将李小洛的诗定格在女性诗歌的范畴来比较,俨然又是科学的。对于安康诗歌的发展而言,李小洛的诗歌不仅提供了一个可鉴、可赏的价值蓝本,而且作为安康诗歌三级跳的代表诗人,她对于安康诗歌四级跳的影响,将是潜在的、直接的,并且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

安康诗歌四级跳的思考——

继李小洛之后,安康诗歌是否出现了“四级跳”?代表诗人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盘旋。我知道一定有太多的人关注这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但我没法确定,也无法回答,我只能这样说,诗人的最高荣誉,不是一种馈赠,而是谁会在岁月的风雨中最先发现前方的彩虹……当然,没有谁会满意这样的回答。是“我”、“是你”或是“他”,这样的心灵叩问,恐怕才是每个人所期待的结果。

其实,当李小洛成为安康诗歌三级跳的代表诗人时,安康诗歌的四级跳已经出现了端倪,出现了我们倍感欣慰的气象,但“端倪”和“气象”毕竟还不是结果,那么什么才是结果?我想除了诗人对一个地方诗歌风尚的引领外,还有他所持有的精神高标,他的诗歌体量有多大,这即是符号的意义,如我们想起了艾青,就想起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想起了贺敬之,就想起来《回延安》;想起舒婷,就想起了《致橡树》……每个时代都应该留下自己的精神烙印,诗歌亦然。张宣强留下了《断奶》,陈敏留下了《女儿红》,李小洛留下了《省下我》,作品的典范价值,才是我们对高度的认可。但“端倪”和“气象”即是开始,通过自己对近五年安康诗歌的阅读,有两种直观的感觉,一是跳跃的群体性;二是风格的多样化。群体性跳跃壮大了安康诗歌队伍,而跳跃的幅度和高度,为发展中的安康诗歌,带来了强劲的生命活力。同时,群体性的出现,也使安康诗歌逐渐摆脱了空间的局促和狭隘,诗歌创作的路径开始变得深远和开阔了。表现生活的本真,开始进入到诗歌创作的内核,触及痛痒、触及灵魂的作品多了,诗歌的生命体征得到了增强。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活泼,不少诗人通过多年的诗歌探索和语言锤炼,慢慢形成了富有鲜明个性的诗歌语言。如诗人姜华,他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已经成为安康诗歌队伍的中坚力量,他的诗歌创作具有连续性和不间断性,特别是最近五年,他的引爆力几乎无人能及。可以这样说,姜华是安康诗歌创作的“劳模”,他的诗走得快、走得远,也走得高。鲁绪刚具有着和姜华相类似的诗歌经历,他的诗注重内在韧性,及富个性张力。多少年过去,他的诗风中的柔美与纤秀减少,苍劲感增强,他不炫弄技巧,但技巧却于炉火纯青中喷射出自己独有的生命亮色。安康诗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的辐射面已经实现了区域性覆盖,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和引领性,如旬阳诗歌群就有姜华、鲁绪刚、白公智、哑者无言(吕付平)、雅石(石晓红)等;如汉滨就有陈敏、刘云、吴大康、方晓蕾、蒋典军、周长圆、苦李子(李爱霞)、白怀岗、陈曦、杨麟、周益慧等;紫阳就有钟长江、玩偶(唐凯)、陕南瘦竹(叶柏成)、陈平军、胡坪等……很多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对生活的探究和认识,从肤浅走向深邃,从单一变得丰富,尤其是一些年轻诗人,他们冲出了模式化的窠臼,对于诗歌的诠释,有了自己的独到的发现和领悟,他们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觉和对生命的思考。这其中表现突出的有万世长、余刃、小指(吴立志)、沈奕君、胭脂小马(王秀梅)、大鱼等,这些诗人所呈现出的诗歌状态,无异于是对僵化和保守的挑战,这或许就是安康诗歌另一种风韵的生成。未来的安康诗歌需要大河奔流、葱茏伟岸,也需要莺声燕语、姹紫嫣红……

安康诗歌会不会出现“四级跳”,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任何猜想都必须通过时间来验证。安康诗歌不仅会出现“四级跳”,而且还会出现“五级跳”、“六级跳”……但悬念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对自身短处的发现:安康诗歌还需要补什么?如果不从盲目自大中走出来,安康诗歌的瓶颈就无法突破。安康诗歌需要补什么,我以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二是生活给养。这看似老生常谈,但作为诗人要明白大道至简的内在含蕴,愈是深刻的东西,往往愈是简单明了。强化知识储备,既要承袭传统,又要善于接纳现代西方的诗学观念,要把两种东西,很好地融合,继而生发出自己的思考和体悟。有了知识的储备,还要从生活中去认识和发现诗意之美。生活是“本”,其它都是“末”,好的语言,不应该是书斋里的语言,而是富有烟火气的语言。当下诗歌的流弊,就是追求诗歌的高蹈姿态,极端的自我意识,语言呈现病态晦涩。太多的诗远离生活、远离传统,这种背离,使诗歌的路子越走越窄……因此,我所说的知识储备,它最终是为创作服务的,而创作的根必须牢牢地扎根在生活的土地上,只有来自生活的语言,它才具有持久性和传承性……

承认距离不是否定发展,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诗人要懂得谦逊、懂得自重、懂得自省,纯功利化写作,纯技巧的写作,这都是无根的写作,而任何卖弄、招摇、狂悖,都是对自身人格的践踏。诗是语言的艺术,它的美是生活所赋予的,著名诗人艾青说:“最充分地和最准确地表现了你的感情、感觉和思想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语言。(《谈诗》《诗刊创刊60周年文论选<</span>下>》)”因此,好诗自有一杆秤,你付出了多少,生活就会馈赠你多少……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1 20:45 , Processed in 0.06968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