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六十九)
我不会写诗,也不善言说,当然就更谈不上在诗的理论上有所研究。关于诗的看法,仅仅是因为在几个论坛当了几年版主,也就是说读了几年别人的诗,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而已。
一、诗忌直
诗忌直,不但是忌语言的直白,而且还忌讳形式上的平铺直叙。俗话说,猫有猫路,狗有狗道。同理,诗有的语言,诗有诗的技巧。诗与其他文体,最大区别就在于空灵、跳跃,给读者以较大的思维空间。现在写诗的人相当多,其中相当部分以为,断句就是诗,结果是ok。那我们当然就只能无语。
有人说,诗很简单,我的诗性来了,一天可以写很多首。甚至有些人称,我写诗能坚持每天写,我每天的日记,都是用诗写的。对此,除了对作者的创作热情表示钦佩以外,只能苦笑。文学,本身就不是流水线,更不是日记本。可以重复的艺术,只是工匠的手艺。如工艺品。诗,既不是记日记,也不是简单的捉对嬉戏。记得看过一篇趣闻,它说的是郑板桥辞官后,有一次在郊外赏雪景,途遇几个秀才喝酒、赏雪他们看到郑板桥衣着寒酸,而又有点文士风度,便邀请其喝酒赏雪,并向他展示诗作,秀才们见郑板桥沉吟不语,很生气。其中一个忍不住叫道,难道你也会写诗,请写一首来让我们欣赏,欣赏。郑板桥笑了笑,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吟声未仿,轰笑声不断,纷纷说这穷老头是门外汉,郑板桥也不出声,只管喝酒,待笑声停息,他又接着吟出两句,整个场面便没人做声。他后两句是:千片万片无数片,飞人梅花总不见。(引自《野诗趣谈》)由此可见真正的诗句是可以化腐朽于无形。当然,朋友之间的相互嬉戏,相互砥砺,本也不可厚非,但自羽为诗,略显稍过。
写诗,语言是关键。积累是基础,灵感是触点。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就是说,如果你读的多,读得熟,别人的很多东西就已经融入了你的自身。一旦有所触发,诗情,就会自然而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画面,当你到某地,偶遇某一景色与你相熟知的某句诗句相吻合时,你就会忍不住大声吟上那么一两句。成语叫触景生情。其实,这也就是日常生活的积累,找到了突破点。
积累,除了读书、练习,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外,我以为,勤记不失为一大捷径。将偶尔闪过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想法和好的句子记下来,沉积多了,你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就像是写小说的人做卡片一样。这是厚积薄发。是笨人的笨办法。天才不再此类。
诗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还是有所不同的。诗,常常使用倒装句,或是将物体在拟人的描写中,人与物,物与人的随时置换。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诗更有灵气,让句子更具赋有诗意。所以,如何调动语言,让语言随心所欲的为你所要表达的意境服务,这也是诗避免直白的重要因素。在诗忌直的话题中,我也曾有幸读了一个朋友关于诗的大小写的问题,我很是赞同,他的观点,他认为重大的题目,如政治题材,以及诗体小说之类的长篇大叙的诗体,语句可作大写,即不强迫人为的要求语言的精细,而个人情绪的作品则需小写,即精细化。他说:“哪一类诗是属于大写的呢?以社会(政治、经济、新闻)为题材的即时类作品,作者手筋强劲,情绪饱满,近于直抒胸襟,其形式、技巧屈从于题材与主题。这样的诗在阅读与批评时也应从大处着眼。作者的立场、观点乃至于倾向性决定了诗作的品味。评论可以忽视作者在写作时的某些方面的缺陷。
另一类以表现个人(情感、事件、经历、思想)的诗,我们可以称为特写类作品。对这一类作品,因为题材的相对狭隘与主题的暧昧,我们要求有更高的诗的品味与表现力的呈现,而不仅仅是主题。在这些诗品中往往不是题材与主题说了算,而是诗艺在起作用。特写就是细节,细节的真实可信度愈高,处理得愈艺术,则诗的品味愈高。”(引自卢兆玉《大写与特写》发表于中成诗界)
记得拙作《我想有一间书屋》发帖后,跟帖者众,但是涉及话题能点题的不多。大多以为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其实不然。在蓝岸社区论坛就有一位叫晨思的朋友就是这样理解的“一种愤世的情结,一种内省的情怀,以书屋的意象,寄寓着作者的灵魂剖白。欣赏好诗。问好剪灯夜话。”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心里一阵发凉,我感觉自己的失败。既然我要表述的东西不为大家明白,这就说明我在语言的组织,意象的阐释上的功力欠佳,没能把一个简单的意象提升,让大家明白意象之外的东西。同时,也说明一个意象除了适当的表达外还需要通过语言的调配、组织来烘托你所要表达的命题。
二、言而无物
尽管诗与其他不一样,不要求完整的故事,也不要求完整的叙事,甚至可以不要求完整的文字。但是,诗毕竟是一种文学作品。需要以情动人,需要你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感染或者触动人的某一部分。一大堆废话,显然达不到目的。这就需要哪怕是一丝的感悟,你也要用某种东西,把它显现出来,从而引起别人的共鸣。现在很多的诗,动辄贴上什么主义的大标签,写得云里雾里,意向杂乱,把各处搬来的还没炖烂的一些大块头,堆砌一气,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先回避三舍。怪吓人的,想说几句,又怕别别人说你无知,进退不得。他们总以为,把一些光怪陆离的意向和句式安多一点,我就成了现代派。其实不然。那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浅薄无知。诗,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传播,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别人读不懂,或者感悟不到,诗歌的功能又如何体现?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那有何必拿出来呢?既然拿出来了,就是希望能够有人明白你的思想。
读过外国几本小册子,本来不算什么。要高举什么主义,最好能读懂原作,读懂整个系统的思想。我们不是说外国的东西不好,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够读到的都是译本。翻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需要译者的理解、修养以及自身文学水平的修为。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大学老师,被请来做外语翻译,他将“轴承”一词,翻译成圆的,能滚动的东西,意思上没错。如果,听者不是机械行业或者没有正在接触这类东西的人能理解吗?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设及到思想、意识以及摹写等方便的问题,如果你了解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么,就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马克思主义刚进中国,水土不服那样。我曾有个朋友。她精通外文。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她提议她背诵一首外国小诗给大家听,大家表示都不懂,要求解释,她谦虚的告诉大家,她也解释不好,只是希望大家能欣赏她背诵的诗的音节。说真的,外国诗的音节真的很美,远不像我们所见的译诗那么苍白。
不管什么文化,都有其精髓。如果只挥舞着皮毛就招摇过市,那只是自身的浅薄。正应了那句老话,“拉虎皮做大旗”所以,要想言而有物,就必须蹲下身子来重新积累。除了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都应该如此。
有人说,诗无定论。当然这话不错,但是,不能说没一点章法,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如果没章法,东拉西扯,就像画画一样,这也想画,那也想画,最后画出来的就什么都不像。当然,很多人本心并不愿这样,心中想表达的却是太多,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差强人意。如果本身能意识到,到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最怕的是,本身意识不到,反而沾沾自喜,其结果不但是言之无物,而且还无中心,无主题。除此之外,还有的就是语言的表述。很多人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很巴适,说了很多自己想说而又无法说清楚的东西,这除了技巧和总结以外,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不能为了完美其形式,而丢掉了内容,这就是典型的因词害意。
三、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其实,诗的表现形式,就像我们每个人穿衣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季节的特点,根据环境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就是为了凸显长处,掩饰短处,以期获得更美的感受。在写诗的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主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点来决定形式。你喜欢什么,想表达什么;其次,是根据题材的需要。如果自由诗不能很好的表达,不妨换作散文诗;短诗不能尽兴,就写长诗;而长诗难以驾驭,就把它变成组诗。总之,合适的形式才能完美的反应出合适的内容。
有朋友告诉我,要用动词写诗,动词造句。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它不完全适合我的写作习惯。当然作为提议,我觉得还是可以适当加以注意。中国古典讲究“赋、比、兴”,似乎主要的还是使用形容词,在使用形容词写诗的同时,尝试着用动词造句,写诗,又有何尝不可呢。事实上,在形式上的灵活,就是为了赢得在内容上最大程度的展示。短的以哲理诗、格律诗、十四行诗,中的以抒情短诗、散文诗,长的就写长诗、组诗,如果有合适的题材不妨也可以试试写诗体小说。
常常听人说,“我就只想好了这几句。”其实,暂时写不出来可以放一放,不用勉强。说不一定放上一段时间后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当有一日,你构思的意象重合时,你就会一条新的思路。如果一定要写,那么就有几句,算几句。只要是好的,实在难续就把它断成短句,或哲理诗一类。现在有人把其称为,短裤档。说句笑话,冥想苦思的去填塞一些无谓的东西,即浪费你的精神,又浪费别人的时间,不如不写。
诗写完后,最好是先认认真真的读上几遍,剔除一些没必要的句式和词语,使之更趋完美。说真的,诗就像自己的孩子,谁都难以看到和正视自己孩子的缺点。有时不是没有看到,而是不愿承认。如果是把它换作是自己的老婆,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变。因为有句老话,婆娘是人家的漂亮。娃娃是自己的乖。
如果有一天,别人读到你的诗,突然叫到:哎呀!这就是我一直想说,想表达而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的东西时,你或许就成功了。
最后一个问题,诗人是需要潜质的。你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段时期,能够写一些东西,但如果没有诗人的潜质,没有诗人锐利的眼光和悟感,尽管你可以很努力,很坚持,但是相信:你的成就不会太大。
(七十)
赏读紫藤晴儿的诗歌《母亲是推动季节的火车》
文稿/旁听生
“母亲”这个题材好写又不好写,说它好写,是因为母亲是我们一生最亲的人,生我们养我们育我们,有着较为丰富的素材可以直接端出来,甚至不需怎么加工,就是一首首质朴的诗。母亲是那个唯一“深夜端着油灯赤足为你开门的人”,这份爱这份恩这份情感没有什么能够替代。说它不好写,是因为难以出新,形式情节易雷同,抒情笔墨易过满。很多这类诗歌均是辛酸与悲苦排山倒海般地呈现,那种未能敬孝难以敬孝的遗憾与无奈老是不停地闪动……。倒不是说这样的作品就不是佳作了,只是看多了就会产生疲劳。而能读到像紫藤晴儿的《母亲是推动季节的火车》这样的佳作还真是不多(当然这与本人的视力范围与喜好也有很大关系)。这篇作品有诸多亮点,现我码点儿读后感愿与大家分享。
这首诗歌里的母亲,远看像一座雕像,近读是一幅素描。这座雕像一眼望过去,显得高大、坚毅而充满力量,甚至能看到她强健的筋骨。它不在城市的广场,而是在丰盈的田野在生活的记忆深处;这幅素描几笔勾勒,线条明朗,目光坚定,清秀干练,散发着别样的女性魅力。雕像也好,素描也罢,她的原型其实就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但在作者的心中,她又是出类拔萃的。“用一下午的时间来写母亲/重复写。重复擦”,诗句渗出两层意思,一是“母亲”这个称呼已深入骨髓,一提起她仿佛就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二是母爱如佛,非常厚重,纵有千言万语又难以去准确表达,所以写了擦擦了写,如此反复。这样的起笔非常自然而又深情,是真实状态的呈现,引人共鸣。紧接着一句“直到窗外的梧桐花落了一地/才找到母亲的味道”,一种凄清的美延深了诗意,空灵幽远,孤寂酸楚。一种“冷落”母亲太久的氛围直逼而来,引人内疚。这母亲的味道究竟是啥样的?且看:“太多的叨唠、叮咛张开嘴巴/从悠长的花筒中吹出/”,描绘得令读者耳目一新,哄托出了很多“母亲”的共性,是如此鲜活如此美,这就是令人既“烦”又爱的平凡的母亲,这就是母亲的“味道”。“太多”、“悠长”加重语气的同时又使“味道”显得醇厚绵长,飘着淡淡的幽香。而“它落地为金属的光芒”,是“味道”的延伸,是作者长大成熟后的体会。或许正是因为常常忽略这样的“光芒”,才有“心被钢针刺痛/我无法吟唱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诗意连贯,起伏跌宕,情感一浪接一浪,直抵心灵。“无法吟唱”既加深了痛感,又反映了母女之间点点滴滴积聚起来的深情。结合前面的“梧桐花落”,这里借用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来形容作者此刻的心境,不知是否恰当?
如果说诗人仅有对母亲的唠叨记忆犹新,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前奏曲,是抛砖引玉,是铺垫,这种浓情的铺垫与后面将要突出的重点既矛盾又和谐统一,既是事物的两个面,又是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呈现,前后的承接转折使人物变得异常丰满。请看:“母亲年轻时的相貌。以及母亲扛着锄头弯腰弓背的姿势/很多时候母亲像一头母牛,能把太阳从东山顶到西山”,神来的振憾之笔!诗人是机巧智慧的,母亲“年轻时的相貌”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而不落到实处,任凭你去想象,年轻就是美丽,这一点无疑。但究竟哪个阶段算“年轻”,这里的时间概念是模糊的,后面的“母亲”是不是年轻时的状态?在我看来,是也不是。诗人有意用“像一头母牛”来自“毁”母亲的形象,这似乎与年轻时的貌美相距甚远,但这又确确实实是美的,而且是大美,“能把太阳从东山顶到西山”,先“破”后立,弹性十足,母亲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了。诗句空灵而又自然贴切,画面阔朗壮美,充满魅力!
当你以为诗人是一个刚性的女子,才会写出如此“刚性”的句子时,她柔性的一面就又缓缓淌了过来:“从她的头顶长出白雪/与太阳对峙出一种母性的光泽/而我不敢正视。多么希望一截旧时光能/封存为一口水井。我的母亲扎着一个长辫子/两手挽起辘轳。”诗人前面的伏笔在这里得以呈现,原来“她年轻时的相貌”是“扎着一个长辫子”,原来她的母亲不但能顶太阳,还能“挽起辘轳”摇月亮,多么质朴、秀美、柔婉。“而我不敢正视”,是因这一切只能是“希望”了,一个女人的青春,已随着时光老去,她的美她的乳汁全给了生活全给了儿女,就像一口正在慢慢枯竭的水井,引人心疼。
但诗人并非一味沉浸在遗憾的情绪中,而是笔锋一转,“清澈的泉水从她的胸口冒着热气/而这种滚滚的力量/足以推动季节的火车,出站,进站再出站/直到开往深秋的暖色中……”借助这股热能进行形象推理,诗句雄浑大气而又隽永,温暖、充满力量,这就是母爱,若“动力火车”,承载酸甜苦辣,推动季节,推动人生,推动你我。这里的“母亲”是一个新的高度,主题得以深化。我已不把这行诗只单单看成是诗人的母亲的特质了,它的内涵适用于全人类的母亲,是敞开来的大境界。若难以回报母恩,就让我们记住母亲的恩德,传承她的力量她的美吧!
这首诗歌语言美、意境美,修辞美、思想美、力量美(俺新创的)。结构严密,前后浑然一体,其情涵咏,丰盈充沛,气势恢弘,张力无限。一个令诗人敬畏、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无比鲜活,很动人!这种鲜活没有浮在文字表面,它已渗透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我的评点尚很肤浅,读者可慢慢体味。
另,这首诗歌下面尚有外一首《种苹果树的女人》,也相当好,其中有一句“她从这个块地走向那块地/跟随她身后的还有一大群蝴蝶和蜜蜂/整个山坡都跟着转动起来”给我印象也特别深。
2013.05.14
附:
母亲是推动季节的火车
文/紫藤晴儿
用一下午的时间来写母亲
重复写。重复擦
直到窗外的梧桐花落了一地
才找到母亲的味道。看到紫色的小喇叭
似乎有太多的叨唠、叮咛张开嘴巴
从悠长的花筒中吹出
它落地为金属的光芒。有时我不想捡起这些
无视明亮的存在。甚至因长期忽略而生锈
在这个五月的母亲节,心被钢针刺痛
我无法吟唱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母亲年轻时的相貌。以及母亲扛着锄头弯腰弓背的姿势
很多时候母亲像一头母牛,能把太阳从东山顶到西山
麦田,豆田,玉米田。是母亲走不完的故乡
大脚母亲一辈子踩着泥土。从她的头顶长出白雪
与太阳对峙出一种母性的光泽
而我不敢正视。多么希望一截旧时光能
封存为一口水井。我的母亲扎着一个长辫子
两手挽起辘轳。清澈的泉水从她的胸口冒着热气
而这种滚滚的力量
足以推动季节的火车,出站,
进站再出站直到开往深秋的暖色中……
(七十一)
浓淡水墨写人生
------梦溪流诗集《邂逅江南一枝春》印象
认识老梦,是在《北京诗人》论坛。由于我们俩都有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打字速度慢,所以很少在群里交流。直到昨天,他打开一个窗口,怯怯地告诉我,他准备出一本诗集,问我是否能够帮他写篇序言。由于现在出书大多请名人写序,所以,我迟疑了一阵,在这个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了他的失望。于是,我建议他,在找一个名家作头序的情况下,我可以附议一篇评介文章。
老梦比我大一点,他是出生在5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可以说经历了共和国所有的苦难,。由于年代的特殊,大多读书不多。在当时能够读到的,除了私下传读的“封、资、修”的东西外,其它就是一点有限的古典读本。就诗歌来说,自觉或不自觉地浸淫着中华传统文化。这在老梦的诗句里可以说是随处可拾。如他在《山村水墨画》中是这样写的:
一弯月牙
挂在远山的树杈上
淡淡的银辉
悠远了山村
勾勒出
夜的容颜
这种写景的方法,尽管张力上略显不足,但是在意境上却是很美的,通透感很强,给人以中国画那种淡雅的意景,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那种“现场感”。
说真的,读老梦的诗,我感慨很多。最近看了一个舞蹈的比赛,我感觉诗坛和舞坛相近无几。尽管从者如云,但真正能够站上舞台的人并不多。诗者和舞者,都是寻求自己内心灵魂的东西,很清苦。除了追求,更多的还在于一种坚守,一种灵魂的感悟与洗涤。二者所不同的不过是一个是用音乐与身体来演绎,一个是用文字来表述。它们远不及小说或者歌唱更能够赚足眼球。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老梦是一个真正的诗者。
这部诗集是作者近年来的新作,共分辑为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江南风”,“月光栅栏”,“时光隧道”和“追逐太阳”。从题目的编排上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是把自己的人生作了一个排序。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总是喜欢忆旧,总喜欢把生活的积淀拿出来翻晒,得到的,失去的,错过的,都拿出来让时间作个评判。老梦也不例外,但是,在他的诗里总是洋溢着另样的热烈。象一幅幅水墨丹青,或浓或淡,自由洒脱地点画着心中的情和爱。他在《梦幻沱江》中是这样写的“竹篙一点\篷船载着我漂向仙境”“江水轻轻地吻肌肤\放纵思绪去漫游\古老的水车转个不停\度量着天久地长”一种江南水乡,一种朦胧的思古韵味由然而生,你看,“虹桥划出一道孤线\石板街悠长着时光隧道”还有“捣衣少女回眸一笑\笑靥染红了十里沱江”老梦的诗在意境的营造和景象的描摹上是较为成功的,能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有句话“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和我们一道哭泣,就值得我们为了生命而受苦。”我们来试读他这首《梦里婺源》。
拨开缭绕的烟雾
摇曳一叶小舟
泊岸梦渚走进婺源
古镇古村古宅
青山梯田油菜花
走进婺源走进了
梦里的故乡
青山透水烟雾迷朦
弯弯小路缠绵着客家人
奔波的足迹踏进
悠长的青石板的小巷
淳朴的民风缕缕吹来
木雕石雕砖雕
雕出客家人的
聪明与智慧
石拱桥上聆听千年的桨声
古宅前我站成了
飞檐上的石狮历经
风雨的剥蚀岁月的雕凿
清晨窗前的小鸟
唤醒黎明唤出了山顶的太阳
品尝四妹喷香的野菜米粿
品出了山里人一片热情
婺源梦中的桃源
截了一缕三月的绿风
把自己种成一棵树风景
守候四妹守候婺源
守候梦里的故乡
淡淡的笔触,以水墨的风情写景状物。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游历在熟悉的山水里面,用自己的一腔爱怜,倾泄于笔端。
诗歌更多的是一种灵魂的倾诉。把自己的情融入文字中,才能出好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而这种情不需要表演,需要的是表述。好的诗歌都是扎根在生活厚厚的土壤之中,是心灵与自然的结合。在诗人的心里,爱情和故乡是情感的脆弱之处,也是最能激发诗情的触点,所以,这类题材似乎就成了永恒的主题。在这部诗集里,同样是诗人的情感所在。他远离故土,总忘不了“秋水在四妹的眼里\瘦成腰带”“秋风阵阵\飘逝了过去的九首诗\摘一朵风中摇曳的黄花\寻梦岸边”(《秋水》)这永远难以抹去的记忆,让他喊出了“一树瘦柳坠下\千颗泪滴滴晶莹\三两声凄沥的鸟鸣\为谁伤”(《三两声鸟鸣,为谁伤》)这些往事在“外婆家的\那堵矮墙”下“我努力删除关于你的记忆”是因为“低头询问消瘦的流水\奔流千年\怎么冲不走\一寸相思”所以,他说“今夜我不想写诗\因为我害怕\不小心\诗中就出现你的字眼”(《今夜我不想写诗》)一个诗人的诗中能够容纳下悲伤、忧愁、厚重等等人们所说的深刻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说,诗人有着多种可能性的写作向度。老梦在另一首诗里就充分都显示出这种向度。他在《天堂》里采用了一种近乎于民歌体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我们来看看他的《天堂》。
要说人间有天堂
那么四妹
你就是我的天堂
春天种一树相思
你天真可爱的笑脸
在我心中萌发
山坡上放牧童年
编一束花环戴头上
让你当上我的新娘
夏天?情思疯长
时刻撞击少年的胸膛
月光下小桥上
挽着你的手抒一曲
古老的爱情诗你的小脸
染成了玫瑰色
??
秋日里携着你的小手
去采莲风里粉荷摇散
满塘是娇靥摘一枝
并蒂莲你低吟浅唱
悄悄地夕阳吻着远方的堤岸
你的羞涩写成天边五彩霞
腊月北风吹不老
我的思念片片雪花
载着我的情屋角
那树梅枝上泛出的
点点红不正是
我的心在沸腾么
??
四妹你就是我的天堂
落日的余晖把爱唤醒时
我将驮着夕阳
归巢
整首诗都踩着民歌的节拍,在一种回环复沓的语言环境中击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而作者在这里也聊发少年狂,只不过这狂是思念童年的恋人。类似的还有很多,特别是《五月,娇妹子》中采用这种民歌风格的手法,进一步地强化了诗意,让情的表达更纯,更真。“山里的小路\弯又弯\弯出娇妹子的一道眉”“山边哥哥摘下花一朵\悄悄插上娇妹子的头”后面结束又重复“山里的小路\弯又弯\弯出一道娇妹子的相思\踮起脚跟向前望\山路弯弯\哥哥憨厚的笑脸”(《五月,娇妹子》)
法国诗人、理论家布瓦洛曾说“只有真才能算美,我不惜重言一次:只有真才得人怜,并能长久得人怜。”俞伯平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在《诗底自由与普遍》中指出“诗人原不必有学问,更不是会弄笔头,只有他能把他所真感着的,毫无虚饰毫无做作地写给我们。”老梦的诗从某种种意义上讲,就是这些理论的践行者。在诗行中,他毫不惜墨地反复咏唱着故乡的山水,咏唱着刻画在记忆深处的爱情。“小巷的青石板叩响\你平仄的脚步声淡淡的\烟雨中纸油伞下\隐匿二月的容颜”“我的心跳那弯拱桥下”(《邂逅江南一枝春》)“三月盛在四妹的背篓里”可是“岸那边\油菜花怀春羞红了四妹的脸\小桥尽头五哥的足音穿雨飘来”(《江南三月》)这些鲜活的诗句比比皆是,可以说构成了他诗风的主体。随便走进那首诗,你仿佛都走进了一幅水墨风情画中,走进烟波朦胧的闽东水乡,走进老梦心中那个深藏的梦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诗歌确实不能成为推崇的骄傲。但人们必须要选择一种东西作为生存意义的证明,读老梦这本诗集,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回归,回归到真朴的世界,用情作伐,徜徉在没有喧嚣、纷争的诗的境界中,流连忘返。我们来读他在《大寒》里想起母亲,想起“母亲一针一线缝补\一束别离的日子”“回家的小路儿弯弯”“穿越\无边的寒夜狗吠声\跨过沟坎推开篱门\叩响家门前的石阶”只有真情才会催生出更旺盛的诗歌创造力,才能引领诗人在虚与实之间自由的穿梭。我们再来看他的《我把诗写上了年轮》“我用一腔的激情\一字一字地\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长长短短地\把诗歌写上了年轮”这一腔热情,是因为“黄鹂声脆\触动了青春的那根弦”用“沙沙的叶片低语当年”年过半百,很多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沉淀都变很无比清纯。所以,他在《锁情》中感叹“老树叉住夕阳\短笛吹亮山坡上的童年”“一阙心事\洒落在斑白的发间”“倾听\一呼一吸中读着你的名字\纯情锻成一把锁”过去的那些记忆,就象在“梅子熟了\青春溢满了季节\羞涩的雨滴\晶莹了梅子红透的脸\圆润的歌喉\唱出小溪水潺潺”“一串梅子\亮起五哥的双眼”那些回忆,象回放的影片,不间断地闪动在眼前“便是一首闪光的诗\字字句句\都灿烂”(《杨梅红时》)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梦,这个梦的原点,大部分是来自童年。童年那些俩小无猜的天空,会一直延伸,很多甚至会影响你一生的取舍。诗人在《爱的圆圈》中就是这样说的“折了根树枝\游戏童年\手拉勾,画个圆\不停地绕着你转”“岁月染黑了你的长发\花裙飘逸成曲线”“走过千山万水\身上系着你无尽的挂牵\背着青春的行囊跨过无数的坎”“山一程,水一程\一心向前\一生只做一件事\与你\同画一个圆”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才越具有世界性。诗评家赵国泰指出:“根是什么?指传统,更指精神。根指示着深度,但又不直接构成深度。只有当诗人从自己熟悉的对象切入,触及自己已经理解到的层面,这才意味着真正深度的致获。”纵观老梦这部诗集,这个“根”应该是触及到了这个层面。把深厚的国学底蕴一点一点地散发在他所熟悉和理解的事物中,这应该就是他成就这部诗集的一个注点。只有当由传统经典浸染、熏陶,以及苦难磨砺出来的审美意识,才能构筑成属于自己特有的美学视点。诗人唐晓渡也说:在某种意义上,所谓诗歌精神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精神的精神。重复前面关于诗者和舞者的问题,如果说,没有舞,就没有人类;没有舞就没有当代的这个话题的假设成立的话,那我们要说的是:没有诗,就没有人类;没有诗,就没有当代。
(七十二)
品诗之水笔:盛满诗意的酒杯
文稿/旁听生
按:本人乃诗歌菜鸟,今以“水笔”命名写些诗歌读后感,谐音“随笔”,取流水之情、水货之意。言论所及实很肤浅,只为添点儿热闹,若有不妥,请各位海涵!
1.
戳疼心尖的记忆(组诗/选六)
文/踏雪
《父亲》
在梦中
咀嚼着一粒粒的辛苦
他在磨牙,声音
像墙上躁动的镰刀
割着地头的荒草
紧紧握着爷爷的遗训
刨出地里的希望
把家谱种下
两鬓越来越厚的积雪
让我想起了一幅油画
《母亲》
油、盐、酱、醋
这些佐料
任凭母亲怎么调
也是苦苦的
油灯下
还在针线簸箩里翻找生活的碎片
一针一针缝补着划破的日子
目光昏暗的针 有时会走神
只轻轻的一扎 我已泪流满面
母亲一直被我们催着
围着灶台转
转来转去
那口锅就老了
人也跟着糊涂了
母亲转到第六十七圈
就糊里糊涂
走到了我们心里
睡着了
《那口锅》
燕子在屋檐下
挤眉弄眼
那一串串红红的辣椒
是点燃穷日子的火种
咬一口 辣的生疼
母亲在捡拾着树枝
拾掇着一个个破碎的日子
那口锅
尝不到油腥的滋味
清晰得像年轮
又瘦了一圈
《那场雨》
一直下
站着下 坐着下
下累了 躺着下
望着躺在床上发高烧的哥哥
母亲几次走向门外
可那场雨像一根根透明的钉子
齐刷刷钉在她的身体
《油》
一根葱,涂上猪油
煎饼一卷,就是一顿奢侈的大餐
割最肥的肉慢慢熬 [size=+0]
我和小猫坐在母亲身边,望着鼓起的肥泡
咽着唾沫,目不转睛
哥哥这时总是低着头跑开
那晚,我砸吧着油渣的香味从梦里醒来
盛油的瓦罐破了,罐底舔的干干净净
挨了打的哥哥仰着头,一句话不说
母亲偷偷地揉着红红的眼睛
第二天,小猫趴在屋前
不时抹抹那张油嘴,懒懒地晒着太阳
水米不进
《盐》
盐是咸的,记忆是淡的
海水怎么晒,大脑也只是结晶着一片空白
酱油可以不加,醋可以不添,茶可以不喝
盐可不可不吃
奶奶说,偷盐的老鼠变成蝙蝠
被逼的喜儿吃不到盐
就长了一头白毛
现在想想,自己的两鬓
一定是盐水泡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以朴素而又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厚重的生活与情感,一个个难忘的镜头真挚感人,是生活的艺术再现。诗歌多以故事的形态呈现,它不靠悲悯的词语和咏叹博取同情,只凭意象与意境说话。通读诗作,读者会不自觉地沉浸于那种凝重而苍凉的氛围中,心酸涌动,泪花闪现。平实中见真功夫,意象的选取与组合贴切自然,描摹细腻生动,笔力坚实、沉稳。诗中的父亲、母亲、哥哥、锅、油、盐、甚至那场雨,都是美的,因为他们演绎了生活,丰富了生活,是爱的因子!我觉得这组诗歌体现了“真、善、美”。
掩卷思索,我们切不可仅仅停留在对艰苦岁月的怀念之中,更应抱有对生活对亲情的感恩与珍惜之情怀以及对人生有所感悟和启示!
————————————————————————————————————————————
2.
翻阅六月的阳光
文∕梦溪流
坐在 六月的窗前
翻阅阳光 翻出一页页
绿色的梦想 长出
柔嫩的翅膀
翻阅阳光 把欢乐
放牧在山坡上 采野果
摘山花 寂寞创伤
全让小牛 舔干
翻阅阳光 把晴空装进
童年的胸膛 拾稻穗
你争我抢 吃烤地瓜相让
泪水和微笑 化作一抹七彩练
翻阅阳光 清涩的季节
蝴蝶花悄然绽放 摘一滴
鸟鸣别在她头上 希翼
撒落小路上 羞答答地成长
翻阅阳光 听种子
破土的声音 青春的
帆船 载着淡淡的忧伤
漂泊在 苍茫的远方
翻阅阳光 翻出一道夕阳
吻着西山 当年四妹的红晕
还在满天飞 我背靠大树
枕着阳光 入梦
2013年6月1日
——————————————————————————————————————————————————————
点评:
诗题嵌入“六月的阳光”,意在突出童年的主旨,散发阵阵馨香;而“翻阅”一词,灵动、睿智,有怀旧的意味儿。诗人坐在“节日”的窗前,触景生情,童心开启,激情抒怀,诗行洒满阳光,清雅韵致。整首诗歌笔调欢快、轻松活泼,充满童趣,读来赏心悦目。诗人从童年一路走来,引领读者回味那些纯真的时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陶醉,在一汪绿意中畅想,在懵懵懂懵的玩皮中舔伤,在朦朦胧胧的爱情里甜美,是梦亦非梦,美感一波接一波,荡漾心湖。
诗歌若向广度延展一些或许更好。
————————————————————————————————————————————————
3.
平原写真(组诗16首) ■朵玛
1
我短浅的目光
仿佛茫然于浩淼大水
置身你无边的宽容
平原啊 我突然
就迈不开
两条腿
2
三根电线
横串三排秋燕
是离别的心情
还是北方的牵拽
让平稳的情绪
忽然凹陷
那参差的幽鸣
在头顶回旋
仿佛喃喃细语
将三行伤感的诗
写上冬的眉梢
我的眼帘
3
从燕京起步的运河
向南运丢了几代皇帝
而杭州那头的鸭子
挥动扁嘴铁铲
挖进肚里的
是隋唐的鱼
4
不信虚无缥缈的东西
更无超凡脱俗的打算
早一炷晚一炷的炊烟
缭绕平原亘古的俗念
太阳是一日一拜的佛
月亮是时隐时现的仙
5
春种秋收四季奔忙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
她把柴禾背进院门
她把粮食装进谷仓
每天再一把柴一勺米
擦燃日头
烧红灶堂
6
麦芒子金黄了
却刺不哑狂叫的蝉
日头朝下照
盐往肉外钻
风啊 请你扯片云
给娘
擦汗
7
血肉埋进土丘下
名字站到墓碑上
刨了一辈子黄土的人啊
死了
才挺直
石头的脊梁
8
一条垄沟十里长
走不歪的是铁犁杖
一条河流三丈宽
流不尽的是五谷香
一棵古槐伞样大
却遮得下千年的村庄
9
两条河流来自同一个方向
如臂弯搂我在它们中央
当水面的浪花换成泡沫
抒情的诗行一下变成
绕颈的绳索
10
耕者缄默
田园无语
叮当犁锄是沟通工具
喘着粗气的牛
将一粒粒种子译成词译成律
仰读大片青纱帐
满腔愧意
11
谷穗子弯腰的季节
平原体重达到极点
多么小的小米啊
吹去皮糠
呈献圆纯
12
布兜系于腹部
摘棉花的女人
像怀有八个月身孕
她们相互戳戳点点
指尖上的浪笑羞煞流云
我贴身内衣
沾着她们的体温
13
红高粱长在洼地
根须向深处
提炼平原的品格
饱满的红啊
置顶燃点
躲进里边撒泡尿
害怕纵一场大火
14
向日葵的花盘
怒放亿万张脸
光芒轰轰
令梵高汗颜
种葵花的人
埋下一颗籽如射一粒精
15
猎枪在雪原
爆开一个炸点
野兔的鲜血
让大地痉挛
北风那个吹
抛撒纸钱
16
运河边的芦荻
经霜而白
蜿蜒一条又软又凉的长丝带
雁阵平行着划动
青花瓷的裂纹
拽得平原更深
瘦得天空更空
——————————————————————————————————————————
点评:
这组诗歌铺展开来雄阔大气,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飘荡着历史的尘烟和萧音,苍茫处,诗人的情怀如滔滔江水,直奔而来。极目处,“江山如此多娇”,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真情永远,朴实永远,故土永远,牵念永远!诗歌放眼辽阔,着手细处,乡土气息浓厚,地方特色彰显;亲情依旧,忧思依旧。其中不乏民歌风格,格调高雅,情感厚重深远,读罢引人深思,诗中平原有令人膜拜之感。
诗歌语言精练纯粹,情节穿插典型生动。起兴极具磁力,布局跳跃,涵盖面较广。从历史到当下,从天空到大地,从耕种到收割,以点带面,那含有血泪的土地,长出的是朴素的爱,吐出的是人间烟火,扬起的是人文关怀!
—————————————————————————————————————————————
4.
我的阿朵
文/郭应国
当我的芦笙敲响夜空
浩瀚的夜,突然撒满萤光
那三千星子,在微风肆意的引诱中
半醉半醒
城北的理发铺,紧闭着门
就像当年的你,紧闭着羞涩的唇
让我的爱情,无孔而入
火热的篝火晚会,那烧断的一节节激情片段
顺着澜沧江的风,徐徐而来
我的阿朵,此时,你是否舞动
在金蝉坝的草坪。听一声鹰鸣
驱赶忧伤
在我的芦笙之下,月光恬醉了你脸庞
我的阿朵,在你的眉间,我拾到了一片
薄薄的旧时光。多想,涂上一层月色
藏在我的下辈子
消失的记忆
想象你临窗的样子
心儿紧紧,多想把你衔在嘴里
像衔着一枚红宝石
不论秋风怎么吹,绝不松口
把记忆深处的记忆放逐
我开些想到一些事,那时你的脸比太阳红
你的心比东风轻。被我轻轻一吹
便飞了
当梦醒来,巢穴空空
我才想到,今年春燕
飞进
别人家
如果……
我总是心痛在每个桑沼哩,或许
此刻你不该如春花一般恣肆
那些春天里的鸟鸣,已经在清晨捣碎
倒在来来往往的车中
那些许下的诺言,如果说
是现实的,那你的心房
装得了多少年的时光?
这我可以不在乎
我只是
在乎
如果……
那么,重来
—————————————————————————————————————————————————点评:
诗歌意境纯净优美,宁静中飘荡着憧憬与回味。一场篝火晚会携着爱情的清香浸润着心田,芦笙起处,青春飞扬,歌舞沉醉,一见钟情、初恋般地美!
情感真挚细腻,看似沉静的铺述中节制着浅浅的忧伤,这应是爱情路上的鲜花与眼泪以及挫伤之后的成长……
语感与节奏可圈可点,其中“我的阿朵,此时,你是否舞动/在金蝉坝的草坪。听一声鹰鸣/驱赶忧伤”“在我的芦笙之下,月光恬醉了你脸庞/我的阿朵,在你的眉间,我拾到了一片/薄薄的旧时光。多想,涂上一层月色/藏在我的下辈子”尤好。而“城北的理发铺”令我费解。
——————————————————————————————————————————
5.
岛上
铺下所有的词语时,我已放下了
身后的颠簸。一大片平坦的文字
从四方围着我说话。没有喉咙
声音表述得空旷清新
模仿火焰时,意境涂改着我的血
模仿盛开时,篇幅出现了放大的巨型影子
它们遵从于遥远的来路,打开期待的古老礼仪
只是动了一下思想,就已跨过了一世
删除我存储的,是连绵而来的群山
它往我空洞的身体里,铺迎着
一朵不断上升的玫瑰。我叫她太阳时
她和孪生的妹妹,从水面和天空两个方向
把我照耀在蓝色的中央
—————————————————————————————————————————
点评:
诗人诗艺娴熟,眼界开阔,描摹、抒怀不动声色,却又波涛暗涌。诗歌从具象的外围入手,诗意的呈现了一次旅程、一次登临和眺望。它在意象的相互关联中拓展诗意,展示美景,释放愁怨;平面感与立体感交相辉映,喻体形象而自然,意境空灵幽远。诗题为“岛上”,文本却不见一个“岛”字,但你却能感知那“岛人”合一的身影,妙!放大的心境,是宏阔,是辽远,是澎湃。诗歌最后给了我一种孤绝的美感和无边的豪迈与惬意,我体验到了渺小与博大,肤浅与深遂……
————————————————————————————————————————————
6.
土豆的幸福(组诗选一)
文/中华民工
《我有一张可亲的脸》
我的脸圆乎乎的,带着笑
地蚕在我的两颊,咬出两个酒窝儿
酒涡儿里发散泥土的香。 我的土气
是纯正的地气。不卑微不做作
比诗人的灵感更纯净
我是一个脚踏实地又孤傲的流浪者
从乡村到城市,滚动,旋转
从低处到更低处,旋转,滚动
我有一张坚韧的脸,旧伤被新疤掩盖
不看别人的脸色说话
就这样离故乡越来越远,我依旧保持
匀速的滚动。 我的脸依旧紧贴地面
在大地母亲的胸膛汲取养分,保持微笑
我知道,尽管那条叫欲望的鞭子
在我脸上留下一道道岁月的刺青
————————————————————————————————————————
点评:
这是一首有灵魂的诗作,取材平凡,立意较高。我惊叹于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想象力,笔触细腻,把一个“土豆”写得如此鲜活。诗语形象生动,陈叙自然,情感饱满,它真实的呈现了一个“土豆”一样的人生状态,“散发着泥土的香”,“滚动,旋转”,“一张坚韧的脸”,纯正,友好,和善,不媚不谄。这些品格是故乡赋予的,是大地赋予的,而“一道道岁月的刺青”仿若生活的鞭痕,是如此的刺眼!从质朴的事物中联系生活提练诗意,这本身就是一个恒久的方向,这样写出的诗不会空泛,也就具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亲和力!
—————————————————————————————————————————
7.
墨水(外4首)
文/紫藤晴儿
《墨水》
吸取时间与光阴,在白纸上行走
世界如瓦蓝的海,在你的瓶囊中一点点释放
从一撇一捺到一波三折
人生越来越远于一条起始的河流
借助笔尖
身世一点点放大,直到光明为一本史册
一滴泪的感恩
足以豁然为一幅丽质的水山
《亡人书》
月光是一张伤感的纸
睡眠中的叶子是一把把黑心刀具
把伤痛再一次雕琢
有一个人的确在我的眼晴里已经死亡
被蚂蚁搬走了肉体
仅剩下一些白骨,包括他的伪装都比夜色还苍白
那些散碎句子萎缩成一块块吸血石
蝙蝠推开石门
去祭奠一座空荡的城
《猎物》
蚊子开始了疯狂的袭击
在黑夜像一个刽子手
贪婪地嗡嗡作响, 想汲取一个血库
昨夜有人扔给它一条大腿
最终它因肚子膨胀而死
如一傀儡倒在了战场上.“光荣”的没有一个人民为
它送行
还有一只死在了女人的手掌里
它闻着体香.那起伏的胸部是它醉死的故乡
倒下去仅是一个巴掌
而它终身不能翻身.有人张开瞳孔审视这些
“英雄”和”王者”
《感染的伤口》
一条河的形态最终被扭曲
挖掘机开到中央
绞痛河流的心脏.有人带着太阳镜
寻找金子
有人开垦一个深鱼塘
从此,河流被迫设立了一个个陷井
它的伤口都在每日流着白脓,一条纯正的河
携有一股恶臭味
昨日还吞下李家的二娃
它被人咒骂.这条河最终成了罪恶的帮凶
那些感染的窟窿需要撒满盐粒一样的石子和沙子
它强忍着疼痛
直到恢复为体力.它再一次搂住村庄
《远去的教堂》
一只鸽羽遗落在我的大衣上
如柔软的刷子,刷着内心每一处的软弱
想起你山峰一样的神采.每一处险境都是
我想攀爬的陆地
你的牙齿能把我咬成碎花,十八岁的我
是教堂外独飞的鸽子
你撕开一块蓝天给我做玻璃房.许我脱下外套
把青春和狂欢交给黄昏
夕阳染红了大海
平静的海面是个巨大的深渊
仿佛能装下整个世界
而小小的我
得到了这人生的第一次壮阔
——————————————————————————————————————————
点评:
四首小诗颇有深度,人生的一个个际遇被挖掘被提炼,闪烁着思想的火花。诗人具有独特的诗性触角和昴然奔放的创作激情,迸发的情感热烈而锐意。自然的流露与娴熟的剖析交叠,使诗情跌宕起伏,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诗人力求振聋发聩的突破,不甘平庸的诗句及其诗性目光令人击节。进入诗歌的语境中,你会被强大的气场包围,它所散发的能量直捣心灵,给人以彻悟之濯。
诗歌通过不同的事物和事例多角度地批露了人生的爱恨情仇,其中不乏立意较高的《墨水》、《猎物》和《感染的伤口》,也不泛铭心刻骨的《亡人书》与《远去的教堂》。
不赞成像“如一傀儡倒在了战场上.“光荣”的没有一个人民为/它送行”这样的断句分行,有失严谨。
—————————————————————————————————————————————
8.
个人简历
◎诗文/谷宁
一张纸,白的,轻盈
许多荣誉,如蚁
黑的字爬满
这张涉世的纸
风吹翻过来,空白铺开另一面
脚印另起一行。许多人
继续在上面
安放自己的余生
—————————————————————————————————————————
点评:
小诗宛若茫茫大漠中的一株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挺立,在风中摇曳。它的附近,必有我们渴求的水源。又或若大海边沙滩上的一粒珍珠,闪烁着智慧而宁静的光芒。简洁的笔墨揭示了人生的大道,高远,内质,四两拨千斤!
从世俗的时空中跳开,“脚印另起一行”,不仅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修为和胸怀。诗歌张力巨大,白的纸,黑的“蚁”,对比强烈,不仅有视角冲击力,更有精神的警示与启迪。诗情自豪与扼腕交织,发人深省。
————————————————————————————————————————————————
9.
飘(诗三首)
文/潘加红
一座城,漂浮在水面
和水葫芦挤着阳光,一些生命
拒绝沉潜,有时是一些被水举起的鱼
有时是变形的水草。一切那么细腻
一支画笔迷路于小巷,色彩染重的画布
让春天拥挤,夏天逃向郊外
一切比预想的要轻
只要站在风口
所有的想法都想飘
空
所有家俱都搬了,像归隐
一些故事关上了门
风,探头探脑
一把锁显得多余
其实这样的空地方,
每个人都有
落
一根头发,模仿另一根
白,已不是极限
把黑色跳下,秋
说来就来
想起降落伞
想起落花生
想起和重力
有时无关的这个词 |
———————————————————————————————————————————————— 点评:
三首诗歌精炼而又深遂,哲思潜藏,禅意缥缈,镌刻着人生的态势与感悟,其厚度来自于诗人敏锐的目光、丰富的阅历和睿智的思想。从某些共性中诗意地提炼生活,空灵而不失凝重。人潮滚滚的城市,鱼龙混杂,水草曳曳,芸芸众生无数地涂抹蓝图,又无数次地迷路,那斑斓的色彩是不灭的理想与信念,是画笔是火焰,亦或是声色犬马。我们拥挤,我们退避或消融;我们感概,我们轻松;我们空,我们落;我们安宁,我们奔波;我们耕种,我们收获……
诗歌有着灵性的光泽,恍若有一只看得见摸不着的手,抚摸你的心灵与伤疼并引领你洞悉世界,认识世界与人生。隐喻和象征的修辞有独到之处,“把黑色跳下,秋/说来就来”,“想起降落伞/想起落花生”,因果关联中拓展时空,厚实、涵蕴;“想起和重力/有时无关的这个词”,揭示自然法则,余味缭绕。 ——————————————————————————————————————————————
再回我的村庄
文/王态
一
饱满的女人
黄昏后金色的粮食
总想把路压弯
黑的风白的雨
是山脉走过的曲线
一块盐碱地
有汗水浸泡的痕迹
二
知青、村长、粮票
是灰色的村子
作为父亲的积蓄
石磨磨出的孩子
多年后试一试
鹰的目光,如山峰般锐利
三
新的一天是陌生的
土地和每一个日子
相爱,如同手掌抚慰每一寸肌肤
屋檐下静候的紫燕
向晚时,发现
日月在交头接耳
四
如果你不爱女人
也许你的家园就要缺风少雨
辛劳的母亲、妻子
在无烟处,写诗做画
眼下,荒凉是最好的宣纸
大山是唯一的阻隔
我日夜兼程的心动
只为梦里的一厢情愿
五
唯一的湿地,妻子的怀抱
看到明月的凄楚,开始想家,想远方的辽阔
做一头牛
负重一天的陌生和沉重
人们伴随候鸟迁徙
我的翅膀只向那片湿地飞翔
六
那一天,把你的河流浓缩成一滴墨
至今未干
干涸时取出润色,旧时的少年涉水而来
母亲喊破的月光,晃动铁锅里的村庄
日月打转转、孩子打转转
石磨,在漩涡里能否泅渡
七
风在高处
我在低处
燕子的叫声很乱
走西口的村庄,又一次背井离乡
我,问不到
入口在哪里,出口又在哪里
——————————————————————————————————————————————
点评:
诗语朴实简练,温柔敦厚。诗人踏着时光的节奏再回村庄,目光坚毅而又忧郁,心情舒展而又沉重。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爱与痛,都流着血和泪,淌着希望与愁怅。它们缄默,它们缠绵;它们歌唱,它们低泣。诗里的村庄就是一个温暖而又苍凉的怀抱、一个母性的怀抱,柔软而厚实、贫穷而纯净。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浮华的尘世中回到日夜牵念的村庄时,那百感交激的眼泪或许就会不由自主地滚落。我们回味,我们抚摸,我们欣喜,我们愧疚……
诗歌以沉静舒缓的语调抒怀,有意避开了对具体事项的回味,蜻蜓点水般的浪漫和清丽。全诗贯穿爱的情怀。亦透着人生沧桑。“如果你不爱女人/也许你的家园就要缺风少雨/辛劳的母亲、妻子/在无烟处,写诗做画/眼下,荒凉是最好的宣纸/大山是唯一的阻隔/我日夜兼程的心动/只为梦里的一厢情愿”,精典的诗意,触碰心灵,柔美而凄婉。
————————————————————————————————————————————
|
138219 ㄚ ㄚ 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