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3|回复: 1
收起左侧

理性天空下的生命泣语___读李琼的《三只蟋蟀》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4-12-1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重庆诗友李琼的这首小诗《三只蟋蟀》,试图以楞峥、明晰地直击诗人内心蛰伏的生命中的那种痛!和对生命与人生现实的逼视与纠问,来摧毁和重建固化思维模式中的人性、理性与道德的结构。
  岁月的手,把希冀
  盘进新娘脑后的发髻,从此
  酸甜苦辣,覆随屋顶的炊烟
  袅袅散去
    这第一节,以简炼、明晰、峻洁的文字覆盖、句号了人的一生。“覆随” 两个汉字显得很硌生,不粘合,但用字却很见用心,酸甜苦辣既覆盖了人的一生, 生命中那分珍贵的希冀在岁月的酸甜苦辣中也随屋顶的炊烟袅袅散去。其中的感慨与不甘心别有一番滋味纠结在心头!也给后面的叙述埋下了沉重的和撕扯不开的伏笔。
  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将
  人间的喜怒哀乐,隐匿
  在身后。春风秋雨
  滋生了墙缝里那缕蒿草
  蛛网下,那一袭阴影里
  可是三只蟋蟀的家?
  第二节承上启下衔接的密不透风,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句“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将/人间的喜怒哀乐,隐匿/在身后。”用定语深层总结概括了人这一生,之后,抽丝剥茧般的叙语了,“春风秋雨” 中一缕蒿草般的生命行程。
  而这句“滋生了墙缝里那缕蒿草” 最见诗述语言的密度与厚重。如果说“墙” 象征和暗喻了“道德”和“人性”;那么, “春风秋雨/滋生了墙缝里那缕蒿草”这分看似平静的语述下,仍是生命裂缝中对“道德”和“人性”撕扯不清也撕扯不开的千思万缕般的纠结、审视与突围!
  而“蒿草”上结成的“蛛网下,那一袭阴影里/可是三只蟋蟀的家?”写意与直击了“蒿草” 般的生命行程结成的“蛛网下”、“那一袭阴影里”的三口之家的人生实境。尽管诗人借用了“三只蟋蟀”喻指夫妻子女三口之家,因“三只蟋蟀” 或三口之家形成的并非是生命、人生与家庭的社会最小细胞的天赖之音的和弦,而是“蒿草”般生命行程中“那一袭阴影里”、“蛛网” 般千丝万缕的生命纠结与人生实境!“三只蟋蟀” 和弦中的天赖之音与“蒿草” 般的生命行程和“蛛网” 般千丝万缕的生命纠结形成的“那一袭阴影里”的三口之家的人生实境,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这与其说是诗人笔下的一分小聪明和诗叙智慧,不如说是人生真实景象流淌和呈现出的诗语思诉!
  条条道路如流水
  那道开满蔷薇花的藩篱
  在人心底
  砌起一堵墙。院里
  芳草凄凄;院外
  桃红柳绿!
  第三节诗人才如实招供,外面和远方的风景很美,“蔷薇花” 象征爱情与生命中那分美景,但“在人心底” 横着那道“道德”与“人性”的墙,把人心与人的行为囚笼在世俗红尘中“家”与“责任”的洞穴和景深里,既便是半死不活与名存突亡的婚姻与家庭。一句“条条道路如流水” 道出了不管人生的路怎样走,对匆促短暂的今生都是一份蛰伏于内心的不甘心与无奈!
  夜晚,枕一片月光
  入梦 ;心被蚕食
  千丝万缕的缠绕
  三只蟋蟀
  在蛹里祈福:
  -------每个灵魂的安宁!  
  夜晚,枕一片月光入梦 ;心,被千丝万缕的缠绕蚕食。结尾仍用一种强烈反差,表述内心的冲突与灵魂的挣扎。但“三只蟋蟀/在蛹里祈福:-------每个灵魂的安宁!  ” 却给读者一种含泪的笑!诗人笔下的“三只蟋蟀”-------丈夫,妻子,儿或女三个人,在“道德”、 “人性”、 “家”、“责任” 与“亲情” 这道“藩篱” 与这堵“墙” 的约束和拦截下,终是无法突出重围,却急转直下以黑色幽默的心境自慰生命与人生的语境:让今生在“千丝万缕的缠绕” 中形成的生命与家庭的“蛹里”, 祈福:-------每个灵魂的安宁!  
  这首小诗给予我的,不是震撼,不是万千感慨;而是含泪微笑中的若有所思。
    其实诗人笔下那分缠绕,是被许多文人写烂了的东西。但这首小诗在结句给人留下的不止是悬念,而是把人的思维逼到了“人性”的绝境! 也砸碎了固化的“人性”定义的框架与锁链。


   这首小诗,像磁铁一般把我内心深处对人性的思考激荡起来,也从这首诗的语义中召回一些关于“人性”原初或本意上的某些东西。我不得不从“人的属性”,“人的定义” ,“人的本质” ,“人性的解放” “人性的目的论”与“人类的进化” 和人类过往云烟中,去面对与思度“人性” 这一千古不变的语义。人是从“自为存在”的动物属性爬行中走向“自在存在”的理性生命主体在场的站立,之后才走向广泛意义上的人的使命的舞台。随之,人就被道德、责任和使命捆绑、束缚、羁绊下失去了人的自由、快乐与幸福。人从自觉的意识中走出动物的属性,走向人的更广泛的精神现实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如果说意识是精神的现实,精神的本质是理性吗?如果有那么多诗人笔端流淌的“千丝万缕的” 理性、人性、道德、责任、使命的缠绕与羁绊, 人的自由与快乐何在?难怪说,现代社会人从更大层面更深重地走回了奴隶社会和回归了动物属性!古希腊神话中的司芬克斯之谜并未解开人类关于“人是什么?”这个谜团。从历代哲人把人定义为“人是理性的存在”, 人就被烙印上“符号人”,“ 社会人”,“经济人”,“政治人”等等印迹,离“生命” 、“生命的人”和真正意义或广泛意义上的“人性 ”越来越远。把人的存在,从鲜活的“生命”中抽离开来,更大层面上变成了符号层面上的动物。从而,在人的生命源头和人的主体自由上扼杀了人的精神主体,割裂了人的血脉。
  几年前,我也写过一首小诗《鸟儿》:“时间,在自由飞翔/须臾之间,一只鸟儿/撞入人的眼圈里/肥沃的土地,贫乏的时代!” 几位诗评家和诗友对这首的评论给我几分尴尬,我便玩笑说:“用生态园取替动物园!” 试想:鸟儿被关在笼子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与快乐的天性,老虎被圈在动物园里失去了老虎野性;那么,鸟儿和老虎都失去了动物的天性,真性与本性。渴望自由,是来自人类原始遗迹中的人的天性,而生命的人,被那么多理性的, 人性的,逻辑的,道德的,责任的,使命的,社会的“千丝万缕的”缠绕与羁绊,首先从精神上就扼杀了生命与生命本源意义上的人性。也辖制和限制了人性的解放与人类的进化。而被辖制与秩序训化、异化的人还有多少原初意义的人性?从人学的角度讲,我们所说的“人性”, 包括理性的,逻辑的,道德的,责任的,使命的,社会的都是来自生存现实与社会现实中的生命外部的东西,不是生命源流中本原的、天性的东西。动物也有它的天性,并非活着就是生命,精神主体死亡了,活着只是个喘气的物体。如果说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典性特征是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因为生命主体外部的许多事物都超出理性、逻辑和经验的原则之外。那么,用理性和逻辑去规范、辖制和扼杀人的主体性,就悖离了生命本原意义上的“人性”。所以我说“人性”, 应该先问清“人是什么?”和“生命是什么东西?”,人类社会的先哲们始终把人定义为“人是理性的动物”, 抛开神话,人类生活的丰富性,繁复性,多变性与微妙性,却使“理性”这个辞语显得很不充分,很不可靠,在人类的眼睛里也出现许多幻影。花朵开放在大自然中最美,把花朵移植在盆里,放在室内, 花朵就失去了大地与天空。俊马拴在马车里和磨盘上是役马,在草原大地上自由飞奔是驰骋与奔腾。
        因为,人,从生到死,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本质”,人留给身后的只是历史,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痕迹。
  诗歌《三只蟋蟀》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谐和、不道德、不健康的婚姻生活,也是对生命和道德的亵渎、扭曲与践踏。诗中的主人公,在梦想与现实千丝万缕的缠绕中无法突出生命之重和传统文化与固化思维的重围, 在生命被蚕食后结成的蛹里,祈福:每个灵魂的安宁!  是诗人在精神的疆场上对“道德”、“理性” 和“人性”的讨伐与撕杀!因为人不仅生活在现有的生活中,还生活在更为广阔的、新的存在之维中。那么,人对美好爱情、广阔的人生和生命远方的向往与追求,才是人性解放、人类进化和人类文明的远阔目标。
  中国新诗新在哪儿,好在哪儿,高度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也不问是诗歌语言的白话与口语化趋向,我只仰望和礼拜诗歌在我心底隆起的崇峰峻岭和激荡起的惊涛骇浪!因为我不喜欢“文”,只喜欢“化”

原诗附后:
《三只蟋蟀》
诗/重庆李琼
岁月的手,把希冀
盘进新娘脑后的发髻,从此
酸甜苦辣,覆随屋顶的炊烟
袅袅散去
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将
人间的喜怒哀乐,隐匿
在身后。春风秋雨
滋生了墙缝里那缕蒿草
蛛网下,那一袭阴影里
可是三只蟋蟀的家?
条条道路如流水
那道开满蔷薇花的藩篱
在人心底
砌起一堵墙。院里
芳草凄凄;院外
桃红柳绿!
夜晚,枕一片月光
入梦 ;心被蚕食
千丝万缕的缠绕
三只蟋蟀
在蛹里祈福:
-------每个灵魂的安宁!  






138213 k k k
214007fs8v8prqlxqpvups.jpg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328

主题

6838

回帖

10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北京诗人

发表于 2014-12-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透彻!
祝圣诞节快乐!

138290 κ κ κ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2 05:48 , Processed in 0.08077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