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诗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6|回复: 3
收起左侧

【杂谈】初学格律诗创作的相关知识(再谈新韵)

[复制链接]

24

主题

76

回帖

5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3-7-1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亦孑 于 2013-7-13 23:59 编辑

  在上一篇《我对古典诗词格律的看法》中,本人提倡使用新韵,是为了方便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进行创作。QQ群里也开始有初学近体诗(即格律诗,以下统称近体诗)的朋友问我一些格律的基本知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在这里简要地说明一下近体诗格律的特点。
  近体诗格律是由平仄的变化行成的。平仄的变化,使句子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平是高,仄是低。为了说的请楚,先说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中国的每个字都分为四声,如清、晴、请、庆。第一声是阴平声、第二声是阳平声,都是平声。第三声的上(读做赏)声、第四声是去声,上声和去声都是仄声。因此,清、晴是平声,而请、庆是仄声。只要分清了四声,平仄也就分清了,简单吧?
  有人以为近体诗的格律很麻烦,其实不然。说清楚了,也很简单。这里以五言绝句为例,做个简要的说明。
  五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这里举其一为例。
  仄起仄收式(即用仄声起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范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这里我们就基本上看到了近体诗的平仄规律:即两平两仄相间,或三平两仄相间,而形成起伏。这样的句子叫做律句。最后的字是平声,押韵。
  如果是七言,在前面加两个字,但按照“律句”的规律,仄声前面加平声,而平声前面加仄声。如上面的仄起仄收式五言绝句,改为七言就成了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范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记好近体诗律句的规律,就方便了。其他三种格律不过是这四个基本句式按照某种规律去组合而已,下面就简单说一下这种规律。
  这种组合规律就是前一句和后一句间的关系,叫做“粘对关系”。还用前面仄起仄收式的五绝来讲解,其每句的前面的两个字,如第一句的前两字是仄声,第二句就要“相对”,即第二句的头两个字比须是平声。整个句子的平仄,也就“相对”了。如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下一句一定是: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关系就叫做“相对”。而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关系,就必须是“相粘”,也就是第三句的头两个字和第二句相同,如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第三句一定是:平平平仄仄。这种关系叫做“相粘”。到下一句又要“相对”了,即第四句的头两个字的平仄,要和第三句相对,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一定是:仄仄仄平平。
  这四句的“粘对关系”是:对、粘、对。总结来说,就是“奇偶句相对,偶奇句相粘”。
  如果是律诗,全诗是八句,但粘对的关系,也是如此,即对、粘、对、粘、对、粘、对。
  如:仄起仄收式的五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范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上面古代名家的三个范例,按新韵的规则仍可以发现“出律”的地方,这分三种情况:一是古代汉语和普通话的发音是有区别的,比较典型的看看平水韵和新韵的区别便知;二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容错规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容许个别字出律;三是所谓的“拗救”,这一点本人保留意见,出律就是出律,因为是古代名家写的,就用“拗救”的说法自圆其说,不说也罢。
  就“出律”这一点,本人想向初学近体诗创作的朋友多说两句。符合格律是近体诗的特点,我们在创作时要尽量推敲、斟酌用字,以保证诗句诵读的流畅性;但出律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为了符合格律而毁了原想表达的意思和深度,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另外,个别出律不是大问题,问题就是要避免在句尾出现“三平”和“三仄”;还有“孤平”千万不要犯,即一句诗中除去最后一字(韵)后,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会让你诵读起来恶心死……不信你试试?
  因此,近体诗的格律,关键是“律句”和“粘对”。弄清楚了这些,就基本上掌握了近体诗的规律。
  在古典诗词里,除了讲究格律的近体诗外,还有一种叫古体诗(又称“古风”),大多也分为五言和七言。这种诗只要求押韵,没有平仄要求,也就不讲求律句,篇幅很自由。不写近体诗可以写这样的“古体诗”。
  有人以为写这样的古体,就要模仿古人,故意写拗句,我很不赞成。古体诗本来就有许多自由体,除了五、七言外,还有四言诗、不同字数相间的诗。这样才有古体诗的多样性;还可以句数不限,还可以分段……诗经里的诗不就是如此吗?
  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听到很多“高手”如此说道:新韵写古典诗词,不伦不类!
  对于“不伦不类”的说法,在上一篇《我对古典诗词格律的看法》中本人已经进行了批判。但新韵基于普通话的规范把大量韵目合并之后,对写古典诗词有什么影响?是否会使古典诗词失去她的韵律美?这是应说明的问题。在此我想就此问题再进行一些讨论。
  在新的韵目中,没有了入声,而许多的入声字是许多的人分不清的。去掉如声减少了许多的麻烦。比如入声字“白”,是仄声。但普通话为平声。有如入声字“石”,普通话读做平声。还有如入声字的“国”、“德”、“合”等等,在普通话这都读做平声,以前这些字在造句和押韵是都易出错。在新韵中,这些字依照普通话的规则,就是平声了。在使用新韵时,第一、二声就是平声,第三、四声就是仄,不用考虑入声了。
  在新的韵目中,将许多韵目合并。这就放宽了押韵的限制,增加了写作的自由度。如在新韵中,“东”韵很宽,而在用平水韵部时,“东”、“庚”、“青”等韵是不允许通用的,而在新韵里全合并为“十一庚”了;又如新韵里的“真”韵也是很宽的,将平水韵里的“真”、“文”、“侵”等全合并为“九文”了。这样极大地放宽了写作时押韵的的自由度。写作时,同韵目就是同韵,就可通押。
  我国的古典诗词流传至今,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原因之一是诗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也就是说平仄相间的格律在起做用,这是对于诗歌传播非常有利的方面。因此,古典诗词无论如何改革,仍要或多或少保留由平仄构成的格律。如果都改掉,就不成为古典诗词了。在使用新韵之后,只是放宽了“韵”的范围,对“律”是没有影响的。
  需要说明的是,用平水韵的人会认为这些字作为平声是错误的,如果你在一个新韵没有基础的圈子里发表作品,最好注明用新韵。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以为应提倡和发扬,不应人为设置重重门槛把初学者阻挡在外,而是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加以改革,使更多的朋友接受和尝试创作,涌现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佳作。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140

主题

714

回帖

8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杰出贡献管理员版主特殊贡献美丽天使北京诗人

发表于 2013-7-1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探讨很好。我写古诗,老是出律。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259

回帖

32

精华

贵宾

Rank: 4

美丽天使北京诗人管理员副站长首席版主版主勤劳园丁

发表于 2013-7-14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带来的字字,偶对古韵喜爱至极,但是从不敢下笔哈。辛苦了哈。:handshake
把一些语言的种子根植于大地,等来年生根发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5859

回帖

40

精华

贵宾

Rank: 4

版主

发表于 2013-7-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普及,问好楼主!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诗歌月报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诗人 ( 粤ICP16121829-1 )

GMT+8, 2024-11-22 04:57 , Processed in 0.07144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 2001-2023 Discuz! Team.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