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后可查看更多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寸短,一寸险
——鲁橹诗歌给我的觉悟
文/梅花不弄
我的阅读,一直有严重的暗疾。最明显的,一个是阅读时,只看文本,不看作者,阅读完成后经常忘记文本的作者是谁,但对出彩的文本却过目难忘;另一个,是适当的怀疑,也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吹毛求疵。我知道这很不好,很容易让人觉得我虚妄乃至狂妄。我有醒悟,却很难改变,唯一稍有改变的,是强迫自己在读到好文字时,必须记得作者。 鲁橹的诗歌,就是这样被我读到的,也是读了三遍以后我才记住了她的名字。我把她的名字理解为一支姓鲁的船桨,然后我记住了她。我相信,鲁橹写有许多好诗作,但我最为欣赏的却是她的那些短小的诗句。从首次阅读她的诗歌到陆续读她的精彩,鲁橹渐渐给了我这样的感性的认知:这是一个深沉而率真的女子;而她的诗歌却有着让人陷入的危险之美。这美成就了她诗歌的独特魅力。
早期,我曾经喜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曾一度对冷兵器十分痴迷。琳琅的冷兵器里,我最迷恋那些短小的,譬如匕首,譬如细若发丝却极具杀伤力的梅花针。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这样的冷兵器。这样的冷兵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暗器。使用这暗器的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过人的胆识,先要有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勇气,后才有把别人置于危险绝境的功力。在我的眼里,鲁橹的那些短小的诗句,和这样的暗器有得一比。短小的诗歌,要承担和呈现长诗的内蕴,是有困难的,必须要具有非常的巧力才能实现以短替长乃至以短胜长。
2013年10月下半月的《诗刊》“双子星座”栏目,发表了鲁橹一组诗歌,其中的《给爱人---茨维塔耶娃》,让我惊喜。简短的四行句子,蕴涵着无垠的诗意。我读到了一个幽深的女子温婉却又隐含几许哀怨的低语,读到了一颗潮湿的心灵对爱的渴望、羞涩乃至悔恨。
“因为笨拙,我将不再说话/因为笨拙,我只说别人的话”。这是什么样的笨拙?爱在远方,我不能寄语;爱在眼前,我不表述;我在爱着,我没说出;甚至,因为害怕失去,而故意不说,只说无关于爱的话,只说别人的故事。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想起了林妹妹的葬花词。
这个热爱戏剧,尤其热爱越剧的湘妹子,在诗歌里爱着自己虚妄的爱,憾恨的爱,并借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经典句子把情感推进到哀伤与决绝。“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我独自一人识破了这一切”。 茨维塔耶娃的苦难,给这首诗的情感抒发增加了锥心之力。读完这首诗作,我似乎听见一个声音还在低低地说:我不乞讨爱,我只要那心灵互为默契的爱与情。
因为爱着内心的爱,鲁橹对身处的人世越发爱得深沉,她对人生的思考有时接近了神或佛的境界。2009年第一期《人民文学》“新浪潮”栏目发表她写的《夕照寺》一诗,虽然也短小,却可堪称为一首大诗歌,一件用文字打造的会让心疼痛出血的暗器。
夕照。寺。
天上人间的两个物件。
一个是太阳的迟暮。
一个是经卷的灰尘。
相濡以沫。从出生到继续生。
只是这样一直照耀着。
只是你有时能见。
有时不能。
“一个是太阳的迟暮/一个是经卷的灰尘”。鲁橹在诗歌里,用简洁的意象给我们呈现出了这个人世低到尘埃的镜像,那种苍茫与哀伤,并为之悲悯的情怀。
我读这首《夕照寺》,如同在读佛经,如同看见尘埃上的自己,如同在寺庙翘檐上的夕光里,看见我们本色的人类。
读鲁橹的诗歌,我还读到了她的文字洁癖。她对文字,对自己的诗歌是苛刻的,可以用一句话表达的,绝不会用两句,可以用一个字的,她不会用两个字。然而,也许是她过于在意了文字,而使得她写下的一些诗歌,有着晦涩、跳跃过大的嫌疑。这些,她在自己的写作中已有所醒悟,并正在力除。我相信,鲁橹在她的诗歌道路上,会越来越静好,越走越远阔。
附鲁橹诗作:
《给爱人----茨维塔耶娃》
因为笨拙,我将不再说。
因为笨拙,我只说别人的话。
“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
“我独自一人识破了这一切”
《夕照寺》
夕照。寺。
天上人间的两个物件。
一个是太阳的迟暮。
一个是经卷的灰尘。
相濡以沫。从出生到继续生。
只是这样一直照耀着。
只是你有时能见。
有时不能。
夕照。寺。
天上人间的两件神器。
一个是大光明的最后发言。
一个是大思想的经典总结。
彼此挂念。从出生到继续生。
只是这样一直吟诵着。
只是你有时能听见。
有时不能。
夕照。寺。
夕照寺。
见证并享受这一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