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石 发表于 2015-8-28 10:58

有关诗与诗人的认知(二)

本帖最后由 梦石 于 2015-8-28 10:59 编辑

       有关诗与诗人的认知(二)
                  梦石

      写诗是为了什么?或者,为什么写诗?这是需要诗人自省或反思的问题。真正明白了这点,诗人就会清醒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就会明白自己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改变或创新什么。       如果诗是写给读者看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写给谁看的?或者写给哪些读者或哪类读者看的?如果仅仅是写给自己,哪你就根本无须把诗拿出来,又是上网又是上刊物。诗人或者写诗的人,不管怎么装,都无法回避这个简单的问题和事实。       假如,你的诗能够存活一千年或者一百年或者十年甚至一年,但读它的人和喜欢它的人极少,或者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与仅仅存活一个月或者一周甚至一天的诗,但却有更多的人读和喜欢,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哪个更有意义?在网络时代,这也是个问题。       诗,适度的艰涩会体现诗的深沉与厚度,会表现出一种美。艰涩往往是通过象征、隐喻、暗喻方式来实现的。但一味艰涩就是晦涩与自恋,没有多少读者喜欢。我算是业余读诗和写诗的人,其它不敢说,但我能读懂绝大多数诗却不是自吹。虽然如此,当我读到那种艰涩的诗,也知道诗人在追求什么,为什么这么写,也知道它的优点何在,却不想否认,这样的诗我不喜欢。因此,我想,诗歌欣赏力不是很高的读者,也会不喜欢这些艰涩的诗吧?我也知道,有些诗人怀着远大抱负,不是为当下的读者写的,是为后来人写的。不过,诗人也当自醒,当下没有人愿意读的“好诗”,也不一定未来的人就愿意读,或者说后来人还有闲心来读你这自以为是的“好诗”吧。这个认知,我在《有关诗与诗人的认知(一)》里,已经阐述过了,此不赘述。       诗歌是语言艺术,但不应成为语言游戏。现在有些诗歌,拐很多的弯,通过多重意象,或多重隐喻,或多重暗喻,绕弯子,兜包袱,设哑谜,让读者去猜谜去解谜,其实内中的思想并不丰满,并不深刻,甚至思想内核很小、或者干瘪。这类诗,其病在于,一是诗境越出了象征、隐喻、暗喻的合理程度和分寸,把玩技巧当成了诗本身。有些诗,要人解读,或者是诗人自己出来解读或者别人出来解读,读者才能愰忽知道点“意思”,甚至也还是不知道其好在那里。二是诗的内容或者说题材疏离现实生活,装得多深沉、修饰得再美观也是个侏儒。三是诗重视技巧,却欠缺格调或格局。诗的格局很小,从根子上就不是一棵大树。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其实并不是只到语言为止的,它的本质和内核恰恰被很多的诗人、读者、评者忽略了,其中的分寸也被忽视了。       诗歌的意象、隐喻、暗喻具有时代和时间局限性。一些当下繁复运用意象,层层隐喻,多重暗喻的诗歌,即使很有意趣,但如果放在长远的时间河流中,更有可能失去其解读的时代语境。       梅以曲为美,这是画家的审美取向,也是诗歌的审美取向。但,诗歌不能都以曲为美,不能总以曲为美,不能以曲了又曲为美。我读到过很多诗,意象并不复杂,其思想与感觉却在不停跳跃,内在肌理却又绵延不断,其象征、隐喻、暗喻运用并不繁复,恰到好处。真是好诗啊。       在此,顺便说说,现在一些评诗者,评诗也是神神道道,绕来绕去,把一首诗解说来解说去,好像只有他理解和明白此诗的妙处。越是把读者绕糊涂,似乎越有理论水平。真是“误诗”不浅,误人不浅。诗是写给读诗的人看的。一首诗是不是好诗,只要有阅读经验的读者,都能感受得到。对于不读诗的人,你的解说更无必要,你的解读连“对牛弹琴”都说不上,因为“牛”都不存在。当然,对诗歌适度和恰如其份的解读与评说是另一回事,那是审美的范畴。       诗是语言的艺术,但是不是一首好诗,最根本的却不是语言,是思想或情感。决定诗是否深沉、大气或辽阔的,只能是思想。决定诗是否动人的,是真实和深挚的情感。语言,技巧,结构,意境等,无不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只是这个核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团移动的云。诗由思想塑造其骨骼,由情感给予其血肉,由技巧给其外衣。诗的深度决定诗的高度,诗的深度也是诗人的高度。但深度和高度不是由艰涩体现的。深刻的诗,直白也不损于其深刻。浅薄的诗,艰涩隐晦,也不能增其深刻。      好诗让人震惊,让心灵共鸣。只有思想和情感才能让诗实现此目标。技巧只是或只能让读者微微一笑,或出奇不意的惊讶。


                                                                                                             2015年8月22日

芹泥莲香居士 发表于 2015-8-28 12:23

先生的简短的诗论的确写得很好,可惜没人过问,让我抢得沙发,真是大幸。
1、 诗歌的意象、隐喻、暗喻具有时代和时间局限性。一些当下繁复运用意象,层层隐喻,多重暗喻的诗歌,即使很有意趣,但如果放在长远的时间河流中,更有可能失去其解读的时代语境。(太有价值了,现在的诗人以以上的技巧为主,我读了多年的诗,也读不懂他们,即使读懂他们,也觉得没意思,他们的隐喻可能只是自己明白,于别人那只是人间与天上)
2、诗由思想塑造其骨骼,由情感给予其血肉,由技巧给其外衣。诗的深度决定诗的高度,诗的深度也是诗人的高度。但深度和高度不是由艰涩体现的。深刻的诗,直白也不损于其深刻。浅薄的诗,艰涩隐晦,也不能增其深刻。
(太好了,说到诗的核心了,现在的诗人就喜欢深奥一些,深奥到像诗经一样要写一本书来解释一首诗才觉得学问之深,其实早有人论证过了,诗与学问关系很少。)
3、 诗是语言的艺术,但是不是一首好诗,最根本的却不是语言,是思想或情感。
(此处存疑,高尔基早说过,诗是语言的艺术,马克思好像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语言怎么能体现思想和情感,语言和情感,思想,是一体多面,他们是共生的,不能分离)
4、一首诗到底要不要人读懂,答案是一定的,当然极少数诗另当别论。个人认为诗人的诗一定要让读者读懂,至少要能读懂其中的一部分,不然就不应当是一首好诗,当年白居易还念诗给他奶奶级的人物听,就是为了读懂,为了传播,当然不是越能一眼望到底好,而是要有个度,只有这个度把握好了,它才更容易成为一首好诗。懂是共鸣的基础,不懂是情理升华和超越文字本身的需要,所谓味外之味就是这个意思。

紫丁香 发表于 2015-8-28 15:54

本帖最后由 紫丁香 于 2015-8-28 15:56 编辑

板凳也很精彩,过来学习很受益的文字。

1.诗歌是语言艺术,但不应成为语言游戏。
2.决定诗是否深沉、大气或辽阔的,只能是思想。决定诗是否动人的,是真实和深挚的情感。
语言,技巧,结构,意境等,无不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只是这个核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团移动的云。
3.诗由思想塑造其骨骼,由情感给予其血肉,由技巧给其外衣。
4.好诗让人震惊,让心灵共鸣。只有思想和情感才能让诗实现此目标。
技巧只是或只能让读者微微一笑,或出奇不意的惊讶。

欣赏先生的审美,感谢入心的文字。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一首诗再好,如果读三遍我还读不懂,我会放弃阅读,更不会去深究。

梦石 发表于 2015-8-28 17:51

紫丁香 发表于 2015-8-28 15:54
板凳也很精彩,过来学习很受益的文字。

1.诗歌是语言艺术,但不应成为语言游戏。


谢谢阅读拙文!祝安好!
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是人生或者人类最重要的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关诗与诗人的认知(二)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