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5-1-30 23:18

来自岁月深处的眼晴

来自岁月深处的眼晴            ——龙小龙诗歌掠影梦影含心
      诗是岁月的倒影,把万物的诗意留在岁月深处,等着有心人去发现,采撷,并酿造诗意,龙小龙无凝是这样一位诗人。他边生活边感悟,在诗意中探险,将岁月的伤痛,冷暖用他敏锐的眼和心去提取最动人的部分,然后年复一年的酿造出诗的酒,在时光中快意。      漫步在龙小龙的诗中,会感受到他对诗性的理解是深邃真挚而热烈的。众所周知,诗是需要情的厚度与宽度,更需要诗人独到的洞察力与表现力,这样,才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所生发的或厚重或惊厥,或痛楚或幽远的诗情。       我曾读到他的组诗《雪线上下的景物》,这组诗中便可感受到龙小龙对诗性的把握,更可感受到他内心里那团爱的火。他匍匐在岁月的底端,满怀情感不断寻找诗意的落角点,在岁月的空间营造一个又一个饱含爱的画面。      “母亲的长袍,像挤满雪花的云朵飘浮上来/身子却像芨芨草低了下去/在地平线留下一片散乱的风声”,他注视母亲的双目是那么细致,凝神。母亲穿着长袍弯腰的情节被他诗意的拾起,连同“蒙古包、骆驼和马队、草地、雪原”,哪怕是母亲手上的一枚顶针都在他的注视下衍生出厚重诗情。更让人感动的是诗意背后的苦心,他宁愿看到的是“自己未来的坟冢和白骨,一丛/荒草闪烁的磷光”,而不是心中所爱人的坟冢或那些低于尘世之眼的“牛羊、马匹、瘦成石头的骆驼”的白骨,这样的情愫自在言外让人不得不感动了。      其实,诗歌不在于诗人有多么高超或繁多的技巧,也不在于华丽的铺陈与阐述,而是在于诗人如何将诗语锤炼出穿刺人心,撼动灵魂的语言力量。用透彻的感悟与丰富的诗性去拿捏诗的温度,思想深度,从而让人们看到尘世的冷暖与人性平仄,在有限的诗意中看到无限的大世界。       “乌鸦大惊失色,飞离了七月,也带走了一片乌云/直到天空寂静下来,人们才发现/最令人心烦的,是树阴里嘈杂的蝉鸣”(《雨季的回音》)这是诗人经过细腻观感后的独到思索,写出看似平凡却透着真理的诗情。诗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有的只是思想后的呈现,不着痕迹的在意象间转换思想,引起的共鸣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些散落的石头》这组诗中同样可以感受诗情中透发出的悲凉、深切、惊厥的气息,寓意与歧义的联想让诗情有了意义的呈现。“角落的石头,像是白天看到的乞讨者,已陷入/熟睡,怀里搂着一团静止的风/甬道尽头,天空像装上暗锁的门/除了一把钥匙,我连一枚多余的硬币都没有”这是诗人在尘世中的观感,很悲、很痛,不难看到诗人那颗悲悯人情的尘世之心。比喻的运用自然得体,呈现的诗情掀起内心涟漪。“角落、乞讨者、静止的风、硬币”这些词语引发人的联想与思考。他将一块人们不放在心上的石头放置在岁月中心,看到那石头深处的人生,命运,及人性。全诗布满了对现实的反思,暗藏的张力体现了诗的质感与力度。       龙小龙常用理性的思索去理解岁月,以灵魂的深度去透析尘世的深度,呈现的诗意自然生发出厚实,深邃及多味的诗情。这样的诗意在他的《追溯》、《虚实之间》、《旧的月,新的光》、《一朵云在风雨中走失》等诗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诗,是寻找与感悟的过程,是岁月刺醒诗心的过程。诗人放眼的不仅是《雨季的回音》、《远方不远》的生活之影,还有《疼痛之书》、《剑有何用》中对现实的人性痛思,更有《追溯》中对历史荒原之考,并用那双深藏洞察力的眼晴去一层一层地剥开、透析、再塑,散发着深层的温暖和生命感。读这样的诗会让你不知不觉沿着时光之幽径去思潮起伏。       龙小龙是四川籍诗人,却常年在外,走着写着,他写江南的雨、也写戈壁泉;他写人性的肿瘤、沧桑的石头、也写尘世的远与近;他以诗向岁月倾诉,以诗观照人生与现实,以诗泛出岁月的宽阔与内涵,这正是龙小龙对诗性的理解与抒写吧。       匆促中写下零星之感,不妥处望龙小龙海涵!祝龙小龙在诗的路上越走越宽!
2015年1月25日于铜城

138519 З З З

杜鹃晓色 发表于 2015-2-2 13:19

赏读,学习,问好!

138835 ﹦ ﹦ ﹦

梦影含心 发表于 2015-2-6 14:52

赏读,学习,问好!
:)谢谢!问好!

138363 ⅳ ⅳ 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自岁月深处的眼晴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