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发表于 2014-11-23 19:15

/跟小月一路访古-学习宛初之《采一缕风声,踏花拾句》

仿似一曲梵音款款奏起。一阕缅邈宛然的行板,沉醉于秦风宋韵的章节里。
轻拾墨韵缕缕,杳杳梅香。。。
【学习-1】这标题就诗意得别致。别致在这“一缕风声”上。风声本来是呼啦啦可闻之响动,而宛初偏择可视量词“缕”来拟物活用,于是也融入通感的积极意味。不止此,还在前头加上手来“采”。这声音岂可采,一采那定是看得见的奇葩了。而秦风的《蒹葭》当然是奇葩了。这前边三行“引子”也韵味十足的漂亮。漂亮的直觉来自密集的叠词格的铺排,且双起单收错落有致。依次为:零零碎碎-片片-款款-缕缕-杳杳。诚然,还漂亮在诗人聪颖的遣词造句中的创新搭配上。你看“零零碎碎”给“灯光”一搭配,就省去了大植被(竹或树)的具体描绘,却直接从灯光里感觉到了。不必说“夜色”可以朦胧可以沉静,这儿怎就“滴落”了呢?可这一“滴落”,那疏影摇落灯光的怡然,就“意象”在里边了。情性所致,后边的比喻也水到渠成了。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摇起尘封的兰桨,唱咏起秦风里清淡素雅的音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歌者已逝,而诗经里的人儿依然俏立花间。任时光荏苒,任芳菲开落,
却不曾减却分毫风姿。怀着薄荷一般清凉的幻想。
熏风依旧,月色依旧。
似那伊人身旁浮来的阵阵芬芳。
轻舟上,一肩罗绮,流苏般的缕缕青丝,在渐浓的烟岚里
轻柔的舞动。缥缈间,舟楫被袅袅的沉香隐去,消失在天地之间,碧水之上。。。
空阔的江面,等待着夜的降临,等待迟归的玉人,和那一轮常是残缺的月。
些许微薄的余辉,把醉人的流光倾泻于这一片辽远的空寂之中。
而此时的月下,内心承载的不过逝水无痕间,那亘古的殇。
芦花飞舞的岸边,秋水汤汤,苇丛茫茫,男子哀哀而歌: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只如初见,何处秋风?

幽窗冷雨,枉然千古。香扇挥处,一路循你而来。
一曲,人生若只如初见,令多少人怅惘过,迷失过。
似那满庭斑驳的花殇。看过之后,软了心扉,疼了记忆。尘世上,
你错饮了寂寞的酒,寥笔清愁,无处话凄凉。
在不可知的人间,那些不忍回味的思念,弯了弦月,瘦了诗词。
容若,你的梦里,几曾小影绰绰,依稀着旧时那个温婉的人儿。而微茫之中,
却无处可寻那时的风情万种。一别如斯,错过的却是一生一世。
红尘如梦,何曾梦觉?当旧颜新识,
全部执着的感情,在渺茫的时光里,随碧海沉烟偷换了春风花月。
再回首,不过空空如也,无可填补。一场人事皆非的慨叹,一场烟花若雪的凄楚。
所有的窗口,所有灯下徘徊的身影,都隐忍着美而悲伤的往事,
都等待着光阴的消损。纷繁的世界里,潜踽默行。在心路上错落着深浅的印痕。
一抹清绝,一脉隽永。一切凋零的往昔,伴着冷月凉音。笙歌再起时,拂去薄薄纤尘。
漠然一笑,落地成岚。
抚弄低垂的发丝,独坐在如水的夜色里,轻轻的,怅然沉浸。
容若,这个让我时时记起,又时时感喟的,亦如烟花般寂寞的纳兰公子。
今夜,你落落长衫,磊磊风骨,会泊在谁的梦里,缠绵几许,刻骨几许。
一朝才子,隔世为知音。
夜,如网。如烟。
                                                         
                                                于十月末端。碎碎念。·【阅读学习-4】还是从全篇说吧。读第一遍时急速而过,但见佳词丽句应接不暇;读第二遍时稍稍从容,才有些眉目若隐若现;读第三遍则是复沓顶针而回环,这才觅得了诗人的心思。心思成路,山城子顺路而下,就有了这样的学习笔记。青春成熟时节,不再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学识亦非少女时代了。所以这篇分为三个章节的散文诗,实在是小月宛初的爱情观的诗意展示。食人间烟火必有七情六欲,而且不论男女都要谈婚论嫁的。面此,有知识的人必然会用自己的智慧来规划自己的爱情生活,并将其置于业已形成的观念之下。观念之一:要像《蒹葭》里的诗主体形象那样不畏艰险地持之以恒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第一章节所蕴含的诗旨吧?观念之二,无论如何,也不能失败,不能演出沈园那样的悲剧来。观念之三,如果说出个标准来——当然要风度翩翩而强悍大气,才情横溢七步成章,追求浪漫而淡泊名利的伟男。举个例子说吧,比如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只可惜这公子哥早生了三百五十年。否则,也是个大三的学子了。“幽窗冷雨,枉然千古。香扇挥处,一路循你而来。”——这里的“你”就是纳兰公子了。用的是“循”而非“寻”,不是寻找而是一路相跟着呢!这一开头就心痴得亦步亦趋了。顺便敬告那些爱情的觊觎者,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否纳兰容若(字)那样的重量(相府长子、御前侍卫),那样的修德(视功名权势如敝屣),那样的才华(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那样的才干(康熙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那样的志向(淡泊名利),那样的成就(24岁《侧帽集》《饮水词》,汉文老师编纂他诗、词、 文、 赋为《通志堂集》)。掂量之后,方可投石。这可是个才与情并茂的执着女子。你看她第三章节的小标题“只如初见,何处秋风?”乃引自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首联“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山城子哑然拍案,这种掐头去尾的引用,具有隐匿痕迹浑然天成的别致美。而以此为标题,已经暗含了选对成伴,就要有白头偕老的执着。看来第三章节的内涵不仅仅是心仪标准的问题,还表明了诗人那种两人“慢慢变老”的笃诚的心意。 ·【阅读学习-5】这里只说第三章节。不想再说那些创新或拓展的词格与活用,如何诗性了诗文本。我只想探究这个章节何以铺陈得这般情意深深又缠绵悱恻?深深情意不仅融入了纳兰容若的佳词丽句,尤其还在“你”“你”当中,亲切地直呼其字“容若”“ 容若”,面对面触膝了一般。而悱恻缠绵,是因为大量地动情地使用了复沓排偶句式,而从音韵上造成了这样的阅读效果。请看诗文本中灵活适时地穿插的这些美句子:令多少人怅惘过,迷失过。看过之后,软了心扉,疼了记忆。那些不忍回味的思念,弯了弦月,瘦了诗词。一场人事皆非的慨叹,一场烟花若雪的凄楚。一抹清绝,一脉隽永。今夜,你落落长衫,磊磊风骨,会泊在谁的梦里,缠绵几许,刻骨几许。夜,如网。如烟。——以上,八处之多的穿插,有效地增强了缠绵悱恻的深挚的情感。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说,这样的穿插,避免了古代赋体的拘谨,反而显得自由自在地美丽了。 2014-11-23于观山湖


ρ ρ ρ

土元 发表于 2014-11-23 20:51

先提起来!再品赏!问好山版版!:handshake

138076 % % %

山城子 发表于 2014-11-23 21:08

先提起来!再品赏!问好山版版!
谢谢土元朋友!远握!!

138291 コ コ コ

杜鹃晓色 发表于 2014-11-30 20:43

欣赏,学习,老师辛苦了!

138351 ㄘ ㄘ ㄘ

山城子 发表于 2014-11-30 22:26

欣赏,学习,老师辛苦了!
谢谢杜鹃!!亲亲远握!!

138835 U U U

小月宛初 发表于 2014-12-28 19:27

呵呵,老哥没累着吧?

138063 糹 糹 糹

山城子 发表于 2014-12-28 22:55

呵呵,老哥没累着吧?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呢!累不着的。

138106 ﹜ ﹜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小月一路访古-学习宛初之《采一缕风声,踏花拾句》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