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斋主 发表于 2014-10-12 10:53

守常求变:当下新诗发展的关键词


守常求变:当下新诗发展的关键词
   
(第五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开幕辞)
                           
                   (论坛主席) 吕进
               (2014年10月13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自2004年秋天第一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揭幕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探索之路。今天,在又一个深秋时节,我们在美丽的西南大学迎来了第五届国际论坛。出席本届论坛的,除了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文莱、荷兰、新西兰的华文诗学名家以外,还有舒婷、叶延滨、傅天琳、张新泉、娜夜、李琦、林雪、马新朝等多位获得全国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著名中国诗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向朋友们道一声诚挚的问候,大家路途辛苦了。我们也向百忙中光临论坛开幕式的西南大学、武隆县委、重庆市作家协会的领导表示感谢,我们尤其要向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燕平先生表示感谢。
      这次论坛将主要在武隆举行,各位嘉宾将会亲身感受 到素有“东方瑞士”之称的武隆的魅力,希望诗人们能在这里留下你们深情的妙句佳篇。
      各位嘉宾,本届论坛的关键词是:守常求变。
      科学地处理“变”和“常”的关系,推进多元化的诗歌重建,是一切有责任心的诗评家和诗人的使命。
诗歌的生命在于“变”,永恒是不美的。但是这种“变”,只能是在守“常”中的求“变”。“常”就是诗之为诗的基本美学要素和基本诗学规范。无论什么时代的新诗,无论什么路数的新诗,都得永远求变;但是作为艺术品的诗,在“变”中又得守住诗的“常”这个边界。“自由”不是放弃诗美建设的借口,“多元”更不应该成为伪诗存在的理由。
      近年诗坛上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诗美本质就是自由。”这种说法的出现,反映了我们的现代诗学还很不成熟。其实,极端的自由与极端的不自由的统一,这才有诗。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受物理世界的局限。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处于“肉眼闭而心眼开”的状态,而诗人的“心眼”可以按照自己的抒情逻辑将世界重新分解和建构。但是,在诗情表达上诗又会受到诗律(节奏式、韵式、段式)的诸多限制,用俄罗斯学者雅各布森的说法,诗歌语言是“受阻碍、被约束的语言”。没有这种不自由,诗就不成其为诗了,就“自由”出诗的边界了。诗的世界是诗的太阳重新照亮的世界,是诗人重新命名的世界,是遵从诗美规范的自由世界。
      新诗如何在多元格局里建设自己,完美自己,这是一个我们论坛已经讨论了十年的大题目。唐人刘禹锡的《秋词》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之句。秋天是金色的季节,结果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希望我们论坛继续出思想、出理论、出彩,出新。
   各位嘉宾,我高兴地宣布,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武隆县文联、武隆县喀斯特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现在开幕!


138737 ッ ッ 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守常求变:当下新诗发展的关键词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