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兴 发表于 2025-1-7 11:03

北京诗人2024后记

本帖最后由 游兴 于 2025-1-7 11:05 编辑

北京诗人2024后记

史蒂文斯说:“诗歌缔造了一个别致星球上的虚构生存。”这种虚构生存是一种充盈的、专注的美好,伴随着《北京诗人2024》编选工作的完成。《北京诗人2024》编选工作较之往年,每位作者只上一首年度代表作的基础上,《北京诗人》微信公众号增加了部分作者组诗加诗歌评论文章,虽然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但是有效引导了读者对于好诗的阅读和鉴赏。



廖松涛:鹿赠青草,人间所爱

时光荏苒,《北京诗人》已悄然步入了第十四个年头。回首往昔,曾经的困难与辛苦,皆已化作过往云烟,唯有缕缕诗香,依旧萦绕心间。每当翻开一本本精心编选的诗歌选集,细细品读那一行行优美的诗句,一个个诗人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与我促膝长谈,这份快意与欣慰,实难言表。在主编《北京诗人2024》时,我时常扪心自问:究竟要编一本什么样的书?经过不断地尝试与探索,我终于找到了心中的答案——我要编选的,是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诚然,我所喜爱的,或许并非人人所爱;而众人所爱的,也未必全然合我心意。但作为编者,我愿将所喜之诗,如同珍贵的礼物般赠予读者,这份心意,如同鹿赠青草,纯净而真挚。我所喜欢的诗歌,超脱于主题、流派、风格的外在羁绊,自由驰骋于无垠的想象之海。这些诗篇往往注重挖掘并抒发潜藏于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与未竟体验,凭借纯粹的情感张力,直击心灵最敏感之处。这些诗篇不仅重新诠释了自然之美与人性光辉,更引领我们深入生活、人性与世界的本质,激发深刻的反思。它们如同明镜,映照内心最真挚的渴望与追求,在纷扰的尘世间,为我们开辟了一方静谧与自省的净土。如今,随着《北京诗人2024》的圆满编竣,我不禁感慨,“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愿这本选集如同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读者心灵的每一个角落,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一抹独特的韵味与绚烂的色彩。


游兴 发表于 2025-1-7 11:04

本帖最后由 游兴 于 2025-1-7 11:06 编辑

楚红城:出现在我面前的你们


公认的是:诗歌评论与诗歌作品是支撑诗歌本身的两大柱石,缺一不可。《北京诗人2024》和往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诗评者与拟入选诗人作品的交相辉映:部分优秀作品有了篇幅不小的诗评加持,这样能够带给读者对拟入选作品的充分认识。参与诗评的诗人有施忠海、冬雁、郭园、许庆胜、许庆俊、吴小猛、王兴中、杨维松、钟继根、龙洋、君羊、龙鸣、张铭洋、赵成、马涛、祁泽宇、周舫、褚广崇、周军、蔚翠等人,他们的文笔和诗歌本身一样,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和尊重。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浏览率的高低,虽然不能说明诗歌的优劣,但能体现出特定范围内受读者欢迎程度,较突出的有李不嫁、韦庆龙、胡伟、非飞马、章仙踪、王计兵、鲁橹等人。我对王计兵、胡伟、鲁橹、非飞马四人做了访谈,也获得了良好反响。
众所周知,现代诗歌处于变革发展中,而网络时代以便捷、易互动的特点成就了非常多的诗人之梦。海外华人的作品也是构成之一,《北京诗人2024》拟入选的鲁鸣、天端、古土、冰弦、胡木贵、苏拉、子同、荷岸、叶虻等九位诗人无疑是其中代表,从中亦能了解到海外华人的诗歌创作现状。
最后聊一聊2019年就读于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十四位诗人,他们是伽蓝、梁小兰、寒竹、自明、柒陆、高丽敏、史冰、刘雅阁、周卫民、王伟、小海、张彤、陈丽伟和我(很荣幸忝列其中),经过近五年的磨砺,加上扎实的功底,以成熟、崭新的集体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伽蓝还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梁小兰获得红高粱诗歌奖,尤其是史冰、王伟和自明,加入到《北京诗人2024》的日常编辑工作,凸显了从内心热爱诗歌的优秀品质。

游兴 发表于 2025-1-7 11:04

本帖最后由 游兴 于 2025-1-7 11:07 编辑

吴小猛:在心动的一瞬作出选择


今年是我参与《北京诗人》选稿的第三个年头。这三年来,无论征稿形式和范围如何变化,无论初选刊发以一人一首到首首附有简评,还是今年的个人专辑和单首并行,并配以专评或简评,我们一直坚持文本至上,不论作者出身和身份,选稿淘汰率高,入刊难度很大,甚至在官方名刊上刊发的诗歌都曾被淘汰,而无名诗人入刊,学生入刊的也不在少数,这一切在已经出版发行的选本中都可以得到佐证,也广受赞誉。当然,并非我们选取、刊发的诗歌首首惊艳、首首质量上乘,但总有其闪光点,有其打动人的地方。或者说质量是个相对的概念,选取的诗作并非完美的作品,而是一定有其特点、亮点 。比如情感的真挚、题材或手法新颖、独特,出新出奇,或语言质感、个性突出,或写出了异质等等。此外,在编选的时候也会兼顾题材、风格、地域的广泛性和年龄等要素,力求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尽量避开同质化、避开同主题诗作过多,更加注重提升选本的代表性和可读性。
作为终审编辑之一,偶尔也兼事评论,给遴选上刊的诗作评,难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当然,作为编辑和诗评人,我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深入文本,敏锐捕捉并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构思,进而穿透文字表面,发掘潜藏于文本背后的深层价值与深远意义。评论考虑更多的是亮点在哪、异质在哪,但有时又会努力地去回忆、提取选诗时的感觉,既相互印证,又期望重读、细读时能有新的发现。但再怎么说,在心动的一瞬作出选择,锚定评论原点,则是选和评最大的共通之处。相信今年的选本,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会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本期编辑:王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诗人2024后记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