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简评13]唐丝宋瓷作品
红街畲寨龙峰村文/杨东增
红布扎口的山哈·酒
一坛一坛
从山溪右翼的长城条上间隔着
一气摆到村口
龙凤村宽大的珠藤路已够气派了
现在珠藤路前的门厅够畲族了
蓝,李,钟,雷
四个姓,刻在石头上,映在灯柱上
民宿后山的竹林里
大白鹅挺着长颈悠闲地散着步
大公鸡站在横着的长竹上昂首鸣叫
枫叶与杏叶在水池里静静地躺着
那只小小的黄蝴蝶
啄着那朵漂亮的小花儿,不歇气
山上红枫柳杉,与其它一些落叶树
被红曲酒熏透了
越往寨里,畲性越足
红碗,红坛,红店,路边的红线
石坎上,围墙上,露台上
尽是红了嘴的酒坛
天上的晚霞红了
街道的铁杆、畲布、灯笼红了
畲族姑娘的衣裙红了
一切红在千人席里
开国少将,我来看您了
文/杨东增
我七八岁时,生产队的王姐嫁给了您的亲戚
知道百江冯家村有个叶司令
有个开国少将
今天,来到您的革命事迹陈列室
才知道,您一个脚夫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下,成了开国少将
1926年,您在百江一个地主家做长工
地主长子陈诚在广州国民党部队当官负了伤
您给陈诚的弟弟当脚夫去了广州
韶关街上,您听到许多进步青年在呼喊
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列强
目睹北阀军理想与军容,心生向往,从军了
北阀战争胜利后,您时时处处都在寻找光明
曾为方志敏部队提供弹药物资
曾担任共产党员赵拓的秘密联络员
土地革命时期,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您参加了,出人意料
您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时期,您在晋察冀地区39县做过工作
您从延安出发,到咸阳找贺龙主动请缨
率千名游击队郭埠青纱帐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司令员,灭匪3万
任解放军15兵团第50军,进军西南
1949年,任武汉军区后勤运输部到部长
离开百江,您曾四次回乡
见面会、乡梓情、建新桥、家乡味
您爱党爱国爱家乡之心辉煌明丽地永载史册 豆腐包
文:杨东增
800多年前
南京诗人陆游在严州任知州时
听说当地的豆腐非常有名
微服私访到一家豆腐坊
问店家,豆腐做菜倒是常见
豆腐做点心有没有
店家听了,就拿来一个馒头来的食物
它看起来平常
吃起来皮薄馅丰,内有乾坤
陆游吃过后赞不绝口
题词:严陵第一包 简评:
笔者三十年来读过十余万首诗歌,常常为诗人们的巧思、文采倾倒。杨东增诗友(唐丝宋瓷)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诗文大多散文化、口语化,或者干脆就是平实的散文诗。接近生活语言的诗写,让他的诗歌读起来不是出奇、亮眼的巧思所吸引,而是缜密的诗维,自然、顺畅的文理不知不觉就吸引了读者。他在北京诗人论坛发帖的数千首诗歌,都是这样的语言特色。
本帖所选前两首散文诗,文理结构工整,叙事或状景的层次顺畅,抒情则糅合在叙事、状景中。他的语言多采用完整的白话,这往往是现代诗歌写作时较为忌讳,但在杨诗人笔下却因通篇的顺畅文理构思,而显示出独特的叙事、抒情能力。他的作品语境平和、从容,不少诗歌看似洋洋洒洒,实则每个字都一丝不苟,是诗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严谨文风。
他的诗歌不强调个人化的抒情,是老一辈文人典型的情绪公众化风格。以社会文明为主要基调,大多数作品讴歌社会面貌、主旋律之下的普通民众喜悦的情怀,也就是俗话说的正能量。这些诗歌里所把握的情绪分寸、讴歌的语言尺度,很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市的宣传,却又不会给人以拍马屁的读后感.这又得益于诗人对民众喜乐的了解、抒发生活真谛时的情绪把握分寸。杨诗人是一个将传统诗歌文风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写作能手,他的作品几乎每一首都能发表在主流诗歌刊物,尤其是乡镇、中小城市的报纸副刊。其文字功底确实扎实、深厚、形成了稳固的个人风格。
城市风景、各地民俗和历史、乡村面貌和思念、大大小小的各种美食是他笔下的主要素材,借此来表达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愉悦之情。上面所选的第三首《豆腐包》,就是写民间小吃,很能代表杨诗人这类作品面貌。
2024年12月11日 拜读佳作!好诗妙评,相得益彰!
秋水君这篇评论高屋建瓴,概括了诗人诗歌的整体风貌特色,又能深入浅出,让读者一览诗人全貌。
秋水君点评文字,越发通达!点赞! 古不为 发表于 2024-12-12 10:30
拜读佳作!好诗妙评,相得益彰!
秋水君这篇评论高屋建瓴,概括了诗人诗歌的整体风貌特色,又能深入浅出, ...
感谢古兄勉励,祝愉快!{:9_3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