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 发表于 2024-9-6 16:31

【创作谈】墨家诗歌轻度解析,惠州青工作协线上稿略

1,

首先说,对于诗歌,大家都在路上,我写故我在。
所以坚持不懈的练习是必要的,对语境的把控和对周围事物以及历史句式的化开和融合都会不断圆熟。继而摄入己身的精神向度和人生感悟,做到言人之所未言。去到何地,所作何事,便是日记式的记录,也要求在意象的堆叠和陌生化的处理既明又暗,既陌生又熟悉。
诸多的练习中,常规的有同题。最喜欢是诗歌游戏,大家用了马甲,瞬间变成他人物,以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陈发散,即刻变换了诗歌模式,对于诗歌的角度和锐度便有了倾斜的或更立体的阐释。而一般舍却了这类的过招,我更喜欢做一些如同诗歌剧的大框架,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烘托中再把自己各种代入。比如此组【圆圆曲】
指代中---略


2,
我们继续探讨下短制。
一首诗从自然而然诞生,湿滑圆润,不需要任何打磨,读之有骨,恰好。
除了写手老道的笔润,独到的画境,所要表达的和传递给读者的共鸣,之前的铺垫可以的朴实的叙述,而结尾的升华万分重要。那正是诗的眼睛,是我们所要勾勒的灵魂所在。词语的编织是一个写手的基本工夫,而所能说出的转折正是诗歌的重心。是由写者变为诗者的有力佐证。
如许经年,我只想每天写着。没有代表作。只要回头读着还可能喜欢就好。偶尔有人说了好,便心头大慰。
诗歌只是我们奋力生活的极度伪装,是在疲惫之后还原清醒的有力佐证。
来解析一些这一首小短诗。
如【弯豆】-----暂略


3,
诗者并非一直是拥有诗意生活的人,只是在任何时候保持敏锐的感悟之心和禅修之境,每到一处,能与山与石与树巧妙有机的融合,达到人我互换,物我相通的感觉。保持一颗诗心是可贵的。但做到永远有物可写有感而发且不得不发时,文字的基本融合度一定要时常练习,提纯,简约,明晰,表达出人人皆有却唯自己先说出的东西。
我们可以解析一组游记,来特别体会行走对诗歌的强力碰撞,地理和人文是如何组合组装的完美的。
如【荆州攻略】

4,





墨家 发表于 2024-9-10 17:12

https://mp.weixin.qq.com/s/lgdBwurn3BsTXGaN5Vzrew


【墨家长卷】圆圆曲,彼时吾乃吴三桂
https://mp.weixin.qq.com/s/lgdBwurn3BsTXGaN5Vzrew

墨家 发表于 2024-9-10 17:15

7月14日夜晚。弯豆


给他们更弯的理由,让他们一直委屈
一生不得爆开豆荚,在最青嫩的季节被采摘

给他们运往荷兰,在返回中国
因此而身价不菲。忍住口感,他们不知觉老去

给他们还原豆萁,豌豆花,在原野的风中摇曳
没有搭起木架,他们伏地而生时,有过一时的土灰

墨家 发表于 2024-9-11 11:11

【诗旅行】墨家//荆州纪略
https://mp.weixin.qq.com/s/Ybfkl7F6Eshv-dU5i79pi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作谈】墨家诗歌轻度解析,惠州青工作协线上稿略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