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月之月《回家》有感
《回家》最后一枚秋叶从枝头上飘落母亲就会在遥远的村头招手一些冗长的梦境,便有了交代就着月光发霉的念想在心头,磨成厚茧
某晚,巴山的夜雨把归期一掐再掐心头困兽,冲破牢笼追赶炊烟的脚跟,风雪去了哪里?我嫡亲的山水又去了哪里?
恍然发现我们的相认,却把彼此推的更远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话怎么理解是个非常难得命题。是生活的照本宣科,还是煎炒烹炸使原味尽失,这其中的度,其实很难把握!
我不喜欢过分提炼生活后而形成的艺术,就像把一些我们本来淳朴的接地气的素材放入一个甩干机里,一番闹腾之后再也品不出人间烟火味了一样!那样的艺术,包装再美也是愚人娱己、寡淡无味的!
诗歌更是如此!
脱离了生活本质情感基础的诗歌,充其量就是作者孤芳自赏的文字游戏!再别出心裁美轮美奂的诗句和意象,如果不能为整首诗的诗意服务,也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轻薄和亵渎!
幸好,如月之月的诗歌不是!
这首《回家》是作者来自内心真实情感的升华,是乡愁诗中基于直白和过分加工之间方寸把握的很好的一首!“最后一片秋叶/从枝头上飘落/",开篇,作者从一片秋叶起笔,暗喻回家的主题。”母亲就会在遥远的村头招手/一些冗长的梦境,便有了交代/”虚实之间转换自然贴切,诗意氤瘟!
第二节更多的笔墨用来抒情,“巴山的夜雨/把归期一掐再掐/”,终于有心头的困兽冲破牢笼而去,后面的两个设问句让情绪到达顶点,整首诗的情绪也冲到了最高点!
峰回路转的第三节给人安静下来思考的理由!“恍然发现/我们的相认,却把彼此推的更远/”,这里的理解有些艰难和晦涩(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似通非通的理解方式),但正是这种艰难和晦涩让诗歌有了无限的张力!仿佛绕梁余音,三日不绝于耳!
当然,如月的这首诗歌也不是没有缺憾,窃以为第一节前四行和后两行之间起承转接稍显生硬和突兀,如果再提炼一点会更好!但这仅仅是小毛病,瑕不掩玉,整首诗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美的享受和思索!
138623 1 1 1 水滴问候千年,首读好诗好评哈。遥握。
138613 ャ ャ ャ 感谢极目千年 诗友这么认真的赏读一首诗,给我们带来了精彩!问好!
138203 Υ Υ Υ 水滴问候千年,首读好诗好评哈。遥握。
谢谢站长!问好!
138219 ㄜ ㄜ ㄜ 感谢极目千年 诗友这么认真的赏读一首诗,给我们带来了精彩!问好!
谢谢首版欣赏!遥握!
138206 ︱ ︱ ︱ 来读年年的精彩诗评,好诗好评!欣赏了!
囚 囚 囚 来读年年的精彩诗评,好诗好评!欣赏了!
过奖,还得向你学习!
138587 ㄆ ㄆ ㄆ 诗才横溢,情思无限,佩服,我也回家看看;P
p p p 水滴问候千年,首读好诗好评哈。遥握。
问好水滴儿姐姐
138320 ┞ ┞ ┞ 感谢极目千年 诗友这么认真的赏读一首诗,给我们带来了精彩!问好!
感谢千年细致的解读,让拙作润色
138203 ˙ ˙ ˙ 来读年年的精彩诗评,好诗好评!欣赏了!
问好妖妖,抱个~
138613 ヰ ヰ ヰ 戈壁孟杨 发表于 2014-3-4 20:43
诗才横溢,情思无限,佩服,我也回家看看
呵呵,孟老师谦虚了。如月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