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奴 发表于 2021-6-15 09:49

从一个字说起 刘光军

从一个字说起
刘光军
       我向来对修改别人的诗词保持谨慎的态度。因为有些东西不是像错别字那样明显,可以毫不犹豫的替他改正。而遇到像“明月”“黄犬”这样的不合常规的事物的时候,就不要急着下结论,也不要急着去修改,而需要去做一些查证,尤其应该先向原作者咨询,搞清原委后再做结论为好。当然,我们不提倡像这样的“方言”入诗,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读者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对于诗者来说,最好不用或少用一些生僻的“方言”,以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反过来对于读者来说,遇到读不懂或不理解的词句时,也不要主观臆断,轻易言错。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顺畅的写作和阅读环境,才不会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凤冈县诗词界主办的《言志诗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质量的诗刊。诗刊编辑工作认真,修改了来稿中许多的失误。我也搞过编辑,深深地知道和懂得审阅稿件的辛苦程度。可是,尽管我们尽最大限度的精益求精工作,还是难免有某些疏忽之处。这不是说我们的编辑老师编辑水平不够,也不是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有时候也不是因为方言难解,而是对诗词中出现的某个词语的歧解偏差。如《言志诗词》2021第一季“曲”栏目中收入的我的拙作《【中吕●山坡羊】太行古村》。这是一篇以太行古村里的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为背景而创作的一首小曲。明代的大移民涉及之光,影响之大、之深远毋庸置疑。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移民中的一份子。他们夫妻二人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夏王山脚下的太行古村,挖窑洞,垦荒地,安家落户。他们在自家的窑洞门前种下了两棵槐树,以寄托他们对祖籍洪洞的怀念。可是,他们却还是无法释怀,于是,他们决定丈夫回洪洞老家看看。由于都是交通不便,再加上路途遥远,丈夫一走逾年未归。妻子便每天都要爬上窑洞旁边的大土堆上向西面家乡的方向仰首眺望,时时盼望着自己的丈夫早日归来。因此便留下来“夫妻槐”“奶奶堆”等遗迹,也有了曲中“盼归妇”这个形象。如果“盼归妇”被改成“逸归妇”,不仅原意尽失,连那种略带沧桑的意境也没有了。仅仅一个字,一个“盼”字,就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这个人物形象,也似乎能看得到她那期盼的眼神,既充满希望,有满怀担忧。而“逸”字不仅使这些完全丧失,还和整首曲子所表现的意境相脱节。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盼归妇”这个称谓。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21-6-29 08:32

难得见到版主,问好!

河北青奴 发表于 2021-7-1 09:14

天地一沙鸥 发表于 2021-6-29 08:32
难得见到版主,问好!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一个字说起 刘光军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