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发表于 2020-12-28 15:20

147、被修辞朦胧着的怀念——赏赵雅君的《空房子》

147、被修辞朦胧着的怀念——赏赵雅君的《空房子》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文/ 山城子

房子为啥会空?人都哪儿去了?空就空了,为哪样还写成了诗?我带着疑问读。这是吉林的诗人赵雅君日前贴在《北美枫》上的诗作。《空房子》这个题好像是两年前哪个论坛的同题竞赛,记得在网上浏览见过几首,大多因为词语晦涩难懂,都没认真看。而赵雅君这首我读着感觉还好,虽然朦胧,但修辞很有意味,值得学习。

谁关上了那扇门?无形的手
移出争吵
移出隐私
移出碎在梦靥深处的瓷器

——这是第一节。
“那扇门”就是原来的家了,用的是借代格,部分代整体。“关上了”就是不再进去了,而不是不出来了——不出来如何生活?“无形的手”是借喻,婚姻解体的社会及家庭的综合原因是本体。
接下来是“移出”的反复和三个分句的排比。一般来说能够被手移出的都是具体的物,然而这里被移出的“争吵”与“隐私”都不是物,怎么也能移出呢?能的,因为那手本也不是手,是原因。有了原因就引出了结果——结果是那扇门里不再有争吵,也不存在隐私了。可以看出语言呈现的内质是合理的。那么语言的外象是否合理呢?答曰也是合理的,因为符合积极修辞的概念。尽管在笔者掌握的63种被权威认定的修辞格中,寻它不见,但可以在我的研究里找到。这就是“物化”格(见山城子网帖《从新诗看当代汉语修辞的新发展》)。既指将无形的抽象事物,通过相关动词的牵制,使其变化如有形的具体事物一样的修辞方法。这里牵制的动词是“移出”,物化的就是“争吵”和“隐私”。“瓷器”是可以移出的。但这里的“瓷器”也非具体的物而是借来的喻体,本体则是扎心的疼痛了。
呵呵!四行诗,凡用格七处,依我解读的顺序为:借代-比喻-反复-排比-物化-物化-比喻。诗文本就是这样朦胧起来的,从而渗透出一种惨淡凄凉的朦胧美。

空了。风穿过
空的轮廓映在心中,瘦成影子
它的内部
还有夜晚的灯光在喊拥挤

——这是第二节。
“空了”的是那个曾经温馨的家呀!被“风”——这个商品时代来临带出的社会之风,给洞穿了。依然是借喻。第二个“空”字是反复,以增强空落惆怅的效果。“轮廓”是空了的家的借代,一个“瘦”字拟人,一个“喊”字再拟人。而“夜晚的灯光”也是昔日明亮生活的借代。这一节从空了的房子引出怀念,先后五处用了修辞格,继续保持朦胧氛围的诗文本。

怀念,摇摇欲坠
坚持是个过程
光阴也被移走了,飞回来的雨燕
孵化出一堆瓦砾

——这是最后一节。
因为用了“摇摇欲坠”的描述,“怀念”——这个村精神的东西就被“物化”了,具体而形象,这比用“不堪回首”的虚白,不知多少倍地增强了诗意效果。“坚持”是个副词,居然做了主语。这是由名词化的短语“坚持折磨”简化而构成的句子,所以可以做主语,不过是通过“错置”格的运用而实现的。“光阴”被移走,依然诗“物化”格的运用。“雨燕”显然是凭借借喻表达出的想象——诗主体形象的怀念,像在雨中穿行的燕子一样飞回到空了的家。“孵化”是需要时日的一种动作,所以这里是通过拟物而实现的比喻,说那种倍受折磨的思念,很长时间地停留在那里。然而“一堆瓦砾”的比喻,其惨淡悲凉的心情可想而知了。这节共有六处用了修辞格,使诗的朦胧意象保持到了最后。
12行诗,18次用格,这就是诗意朦胧,且透出朦胧之美的秘密;也是通过曲折叙述呈现家庭破裂后,受害一方一种痴爱而痛苦难言的心态。
谢谢诗人赵雅君——为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2007-11-19下午与文化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47、被修辞朦胧着的怀念——赏赵雅君的《空房子》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