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发表于 2020-12-9 06:43

127、理智而丝丝的留恋——品味顾城的《别》

127、理智而丝丝的留恋——品味顾城的《别》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文/山城子

我曾涉足《知音》杂志的“初恋时分”栏目,是打发一点茶余饭后的碎片,或者想拣回一点早年的感觉。但我发现,那里边的初恋,大多是当代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内容丰富多彩,结果却都很一致,就是因为这因为那而终于分手了。

分手就是分别,分别又可简称为“别”。这个“别”字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一首诗的标题了。2004年第11期《知音》杂志的扉页上,就刊登了已故著名诗人顾城的《别》。所写正是初恋分手的那份感觉。

初恋,后而分手,感觉无疑是因人而异的。《别》中的诗主体形象“我”的感觉,是理智型的,在理智的陪伴下,依然洒落了丝丝留恋的星光。这首情诗有12行,但每行字数较少,统共才有74个字。74个字分三节诗排列出来。我们就一节一节的品味吧。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么马上返回?

第一节诗,不过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单句,分开来排就显得单纯多了。很美的季节背景:春天;很年轻的一个动作:轻挥手帕;一个不确定的反向设问;让远去还是返回?——设问是为引起读者注意而自问自答的一种积极修辞方法。效果是令我们赶快读下面的内容。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回答出人意料(这么短小的诗,诗人还要跌宕出波澜来,难怪是名诗人)——两个疑问代词“什么”的运用排除一切地没有疑问了。接着的两个“就像”的明喻,恰到好处地阐明了无疾而终的自然。这比喻格单从喻体的选用上似乎没有出新,但如果从意向上来品,就难说没有用典格的多维揉入,因而觉出文学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特有的味道。读到“落花”和“露水”,你能不想起“无可奈何花落去”、“流水落花春去也”、“比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些千古名句么?能不从诗中体会出尽管分手自然,却也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么?不仅忧伤淡淡,也还丝丝留恋。请品末节: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三个“只有”的范围副词的限制,限制出了诗主体形象“我”的分手后的落寞孤寂和留恋丝丝不绝的体验。除了自己的影子,就是风了,找谁去诉说呢?这就是孤寂落寞。一声叹息,心中就纷飞出先前彩蝶恋花般的初恋时分。这丝丝的恋情何以断绝?

从诗的整体上看,一个“挥”,一个“别”,都很冷静,透出当代社会青年男女处理感情的理智与渐趋成熟。说“渐趋”是因为还藕断丝连。我们毕竟是从一个封建体制与观念最完备的国度走出来甚而尚未完全走出来的社会意识群落,能这样地处理“缘”与“分”,应当是社会的可喜的进步。这便是这首诗“情”之外的深刻意义。

回到情上来解析,情无疑是个最微妙的东西。两情交汇,对方眼中的审视与品味,开始总是着眼亮处。有亮处就有暗处,当双方的暗处逐渐凸显于对方的腻烦时,就已经酝酿了催生了“分手”了。分手了又何以留恋呢?——毕竟彼此的亮处曾美满地相互照耀过呀!暖暖的、柔柔的、朗朗的、润润的。谁会即刻就忘怀曾拥有过的美好——美好的初恋时分呢?
——2007-5-5于文化村小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7、理智而丝丝的留恋——品味顾城的《别》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