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发表于 2020-11-17 17:54

107、豪情壮志赤子心——读巫逖先生的两首小诗

107、豪情壮志赤子心——读巫逖先生的两首小诗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浏览海外文网,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炎黄游子的赤子之心。这对于生活在大陆上的笔者来说,等于无时无刻不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最近读到居于悉尼的华人著名诗人巫逖先生的两首小诗,这种感触尤令人感奋。一首是《永恒的中国心 ——写在五十八周年国庆》,其爱国豪情直抒如振臂而呼;另一首是《悉尼一把伞》,游子壮志强烈隐喻在一把伞中。

前首仅8行,三个小节。转录于下:

“十、一”宣言
是很中国的,不是西方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千万双目光“从此扬起来了!”
我们不是“天涯孤旅”
嘿,我们有母爱了

嘿嘿,我们的心烙上永恒的
中国印

第一节第一行“宣言”的提法从未见,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公元1949年10月1日,没有留下称之为“宣言”的历史文件,但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简短的“宣布”,全世界都听到了,特别是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紧接下来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最令海外游子热泪盈眶的,也无须另找词句表达,诗人直接引用,自豪之情顿时升腾起来。第二行的“是很中国的”,诗人活用名词“中国”为形容词,不仅浓了诗意,而且张力很大。这里就涵盖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不禁让人想起旧时的“十里洋场”公园门口竖立着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牌子,生活于国内的华人尚且被蔑视如斯,流浪于国外的华人的地位命运可想而知矣。

第二节的“三千万”是海外华人的总数。“扬起来了!”,与上节的“站起来了”呼应,不再低眉,因为“嘿,我们有母爱了”。一个“嘿”字,自豪之气溢于言表,“母爱”一词用在这里,是再无别的词汇可以更准确、更贴切、更亲切了。

第三节一句两行。叠字“嘿嘿”反复,表达自豪之后的舒心快慰,“烙上永恒的 / 中国印”,由诗入歌了。读到这,谁都会不由然地高歌起来:“虽然洋装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长江、长城…黄河、黄山……” 巫逖先生落笔之后,肯定是唱了起来的。如何不唱呢?看先生与澳国总理赫华德开心的合影,这是58年前华人游子敢想象的事情么?


后一首还是8行三节。巫逖先生不言而明的主张写短诗,且只写8行,且在“澳洲彩虹缨”网站独辟专页,且那么热情的鼓励前来贴帖的世界各地诗友。笔者进入他的欢迎之列日子虽浅,但情日渐加深,先生一次留帖说“来澳洲吧,整个的太平洋属于你!”令我感动致深呀!

《悉尼一把伞》文本如下:

喝尽余力支架着撑开了
伞内绿茵缤纷
伞外滴滴如瀑

最愁殇
一旦被搁在
无雨无风又无阳光的日子

还是让电闪雷鸣来吧
再次把我丢给暴风雨

扬眉吐气的华人在海外,如何呢?意气风发呀!“喝尽余力支架着撑开了”。起首一个“喝”字就把精神提起来了。那是大喊了一声。“余力”暗示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支架着撑开了”。“支架”又是名词的活用,这回是用如动词,属于意动用法。这可以见出先生古汉语的修养和为诗技法的娴熟。“伞内”与“伞外”暗喻对比,是诗人致力于中华文化事业的写照吧?看先生任着“荣誉会长”的职务,又下任普通版主,天天上网留帖、组织赛事、广交文友,那不就是无尝地贡献“余力”么?

第二节,反向假设,生怕贡献“余力”无门(那是不可能的了)。为的是给下一节的结束蓄势,这是手法的熟捻。“搁”字用得通俗,原是省略甲方事物的词类活用的“拈连”格的体现。三个“无”字的复沓,更使诗意盎然起来。

第三节的两句,在上节蓄足的“势”上,直流而下,其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已经不可阻挡了。不由就想起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巫逖先生又何尝不是呢?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弘扬炎黄的精神,轩辕氏英灵有知,亦可欣慰于当今游子的赤子之心了。
2007-9-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7、豪情壮志赤子心——读巫逖先生的两首小诗

诗歌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