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经之何彼襛矣(金玉其外)
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诗序《野有死麕》吉士与玉女,抛弃礼仪而互慰平生。就紧接《何彼襛矣》意指举行了华美的婚盟。可这婚盟的主角在世事的推移下,今非昔比。诗意的背后却是王朝终结了。此诗道破由盛转衰最深层的根源,而这一切都还那么华美,却不知乱世已张开血盘大口。顺着历史看下去,春秋,战国,一百多个国家融为七个,再融为一。就是这《何彼襛矣》的人心所至。
此诗是意连上首的吉士与玉女奔而相欢,接《何彼襛矣》就是写婚盟。此诗是来赞新人好合,家族婚盟的。孔圣定序,故意给这首诗一个时代的深意。来表达了对周南,召南延伸出的一个王朝结束那烟火一瞬。这背后深刻的历史根源,就在这首诗中,虚赞实贬,勾沉深极。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难道这场婚盟不华美吗?(襛是雍容华美的意思,如花开富贵的牡丹。)唐棣那么的华丽,洁美。难道不庄严和鸣吗?看那周庄王的妹妹下嫁的婚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难道这一切不华美吗?男如李花一样洁白,雍容吗?女如桃花一样夭灼,慧贤吗?那是平王的孙女,那齐侯的儿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这场婚盟是维系什么,所钓何物,那丝麻合成的钓绳,用慧美孙女的婚姻来作那细而韧的盟丝,就能换来天下大治的合绳?齐侯的儿子,平王的孙女。
周易有”帝乙归妹”的文化,就是王族通过嫁妹来达成血亲联盟,从而形成政治与利益的联盟,如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也是反复联姻.也有屈辱的赔嫁,如汉初公主下嫁匈奴,清和硕公主蓝齐儿下嫁葛尔丹,最悲惨宋徵宗的公主。“臣子恨,何时灭。”可恨宋家无儿男.这首诗本身就说明周朝已实亡名存了。
这首诗有历史背景,周庄王四年(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夏天,周庄王为了笼络齐国,要将妹妹(史称周王姬)嫁给齐国国君齐襄公为妻。周庄王让鲁国国君鲁桓公作媒,并派遣单伯先将周王姬护送到鲁国。同年冬天,周庄王派大臣荣叔到鲁国赏赐鲁桓公,鲁桓公就亲送周王姬嫁往齐国。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诗中只是点名,却将诗意交给了历史来回答。诗中一串的疑问句,历史都给出了答案。此诗意在言外,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历史的真实比小说更魔幻,更匪夷所思。更能看出诸侯对礼乐的蔑视,如此之下,齐国还越来越强胜,这就是个魔幻的示范效应,士风也同流合污了。那个越来越远的朝代,士风终于成为了传说,泯灭在历史的尘烟之中。让后世之人心生向往,而照古今时,空流热泪。孔圣人定序如此,那是发人深思。一声声叩问,响彻在历史的长河。
孔圣不言之诫,这首诗放在这个位置,一个王朝拐弯了.诗中“平王之孙”,这周平王正是东迁之王,西周东周分野了,一个王朝没落了,丢了祭祀之庙,也就名存实亡了,溢法“平”号,就是说这是个没有的人。西周可以称为王朝,东周就只能是列国志了。士子们都回家讨妾纵情了,而更多的士子在没有礼乐之束下而上行下效,走上了“齐侯之子”的道路.礼乐从平王东迁就失去了神圣性,变成了普通之物。烟花易逝,黑夜漫长。平王东迁,再经三世之衰,礼乐彻底的崩塌了,乱世当常。
*齐侯之子的故事,可上网找齐襄公,诸儿,文姜,宣姜,,《诗经》上就留下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 受教了 温令仪 发表于 2019-12-25 12:30
受教了
:)看你言不由衷的样子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