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俊厚 发表于 2013-12-9 23:13

诗歌的古典美与现实意义

诗歌的古典美与现实意义
---------浅评五谷之子的《古典三章》
文/毕俊厚
   读五谷之子的《古典三章》,首先,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的美感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恕我直言,之所以选这组诗,并非她的完美无缺,而是这组诗在语言功夫上的特色,蕴含古典之美,而诗人又将这种古韵的美感与现实融会贯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传承中国文化在诗歌里的突破和创新。当然,这组诗在现实意义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有待提高,但能迈出这一步,也是令人欣慰的。
    这组诗借助古典故事,将一条红线贯穿诗中,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想起昨日 三千里快雪加紧/开发区上空白茫茫的一片,舞台下/座无虚席,提线的木偶提前道出了母语”.。这样的场景多么熟悉,对当下一夜之间冒出成千上万的开发区,奠基仪式的人头攒动,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讥笑。读到这里,我似乎听到远处传来剪彩的嚓嚓声。多么富有场景感和现实感。第二章诗人在反映当下文坛的怪象。文学逐步走入边缘化的今天,“一个男人牵着一匹欲望的老马走过中原/像赶赴一场三十多年前的集会 光阴疲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段是模糊的,题旨也是不明确的,然而,诗人笔锋一转,“高墙下 书生只起了个大早,唤醒了五更天/ 再一次与掌灯的宫女一一告别”写到这里,不禁让人唏嘘。“书生”,历来都是贫困潦倒的代名词,不仅要挑灯苦著,还要面对光明到来的油盐酱醋,期间的辛苦和历练,何尝不是当下文学的低迷与走失。我想强调的是,这章在现实描述上笔墨略轻,有脱节。但是短短几行诗歌能准确,形象地概述一个时代的顽疾已属不易。诗歌,是语言的练金术。在广泛采集元素的同时,炼出新东西。高墙之下被破害的文人,以古典形式作为载体,而诗人把年限模糊,就是为了让语言说话。“祖国二字偏僻,宜饮酒、写诗、作画”很精彩,祖国这个词,自从海子用过后,诗人五谷再这么一用,从此有新的意味。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力量。
    什么是好诗,就是让人可以一直琢磨的诗句,什么样的诗句能让人一直琢磨,某种意义上,就是模糊.不明确。这个模糊不明确,要做到,首先一定要远离自己的主题。不要企图用语言表达自己某个主题,而是让语言自己去说主题。语言说出来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如果太明确也不是好诗句。所以,诗句通俗地说要跳跃性,也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词语与词句之间,尽可能脱离逻辑联系。我想,这些五谷诗人还是做到了。
《古典三章》文/五谷之子

是的,越来越黑了,但还不够
隔着一盏前朝的灯 我与北风
谈论起诗歌里的政治学
想起昨日 三千里快雪加紧
开发区上空白茫茫的一片,舞台下
座无虚席,提线的木偶提前道出了母语

在宋朝,一个男人牵着一匹欲望的老马走过中原
像赶赴一场三十多年前的集会 光阴疲惫
高墙下 书生只起了个大早,唤醒了五更天
再一次与掌灯的宫女一一告别

虚无 自昨夜而来,隐匿于尘埃之下
祖国二字偏僻,宜饮酒、写诗、作画
穿过无数个打更者的银器 声音落地
多么像初冬的那一场大雪
突然地就包裹住了手脚,眼皮以及夜晚

138334 ‵ ‵ ‵

五谷之子 发表于 2013-12-9 23:22

老毕从诗歌的古典美与现实意义出发这就捕捉到五谷这首的意义所在,任何情感对于诗人都是触发点,至于之后的事都是语言完成了,哈哈。提起来。

138227 ⅴ ⅴ ⅴ

草子儿鲁橹 发表于 2013-12-11 15:14

毕老师此文,让我更加加深了对90后小孩五谷作品的认识。他起点高,有自己的思考,对写作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且还有一颗谦逊之心。很难得。谢谢毕老师的好文章。

138295 ⅸ ⅸ ⅸ

杜鹃晓色 发表于 2013-12-11 21:45

谢谢毕老师的好评,经过这样的诗评引导,读者就能更好的理解。

138195 ψ ψ ψ

雨后春笋 发表于 2013-12-13 21:03

点评到位,分析透彻,问好俊厚。

138651 プ プ プ

楚木 发表于 2013-12-14 10:29

{:soso_e179:}认真学习了!问好毕编和五谷!毕编有时间多整几篇儿过来哈{:soso_e181:}

138363 忄 忄 忄

顾懿初 发表于 2013-12-21 16:02

迟赏毕老师佳评。诗歌解析的细致,深入……

138206 Ⅷ Ⅷ Ⅷ

老曹 发表于 2014-1-13 17:30

拜读精华!问候老毕!

138201 : : :

毕俊厚 发表于 2014-1-18 17:04

感谢各位赏读,点评是外行,多批。

138236 〕 〕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歌的古典美与现实意义

诗歌月报